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极柱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包括极座,极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极柱,第一极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极柱,第二极柱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的两侧与第二极柱的两侧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机构,第二极柱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内部共同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顶部开设有旋拧槽,第二极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通过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设置保证了极柱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散热机构能够通过吹出的风对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通过散热孔、散热片以及散热槽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极柱
,具体是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锂电池作为电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等,这为锂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所使用的锂电池一般称之为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
,极柱是动力电池中连通电池内外的部件,使电池能够实现充放电的功能,目前的动力电池负极有采用铜铝复合极柱,极柱的一端直接与汇流排连接,另一端或与外部导体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亦称端子),或与电池组中相邻的单体电池的一极连接的部件。
[0003]公开号为CN217562839U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铜铝复合极柱结构,包括铜材本体以及与铜材本体连接的铝材本体,所述铝材本体设有凹槽,所述铜材本体设有嵌入凹槽的凸起,且凸起嵌入凹槽部分的最大宽度大于凹槽口的宽度。本技术铜铝复合极柱结构中,铜材本体嵌入铝材本体中,两者稳定连接;该铜铝复合极柱结构采用高频焊接,可减少用料,避免浪费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铜铝复合极柱结构的强度较好,可解决界面受力的问题,避免焊接面发生断裂;且该结构用料较少,成本较低,可避免资源浪费。
[0004]现有的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往往极柱在受到外力或者摔碰时易于与电芯之间分离从而损坏,使得极柱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不高,并且极柱的散热效果不好,产生的高温易于损坏极柱;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往往极柱在受到外力或者摔碰时易于与电芯之间分离从而损坏,使得极柱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不高,并且极柱的散热效果不好,产生的高温易于损坏极柱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包括极座,所述极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的两侧与第二极柱的两侧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二极柱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内部共同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顶部开设有旋拧槽,所述第二极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孔与散热片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进行连接时,通过将第二极柱放在第一极柱的顶部,然后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螺纹槽的内部,螺栓的顶部放在容纳槽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固定,通过将第二极柱固定在第一极柱的顶部时,当第二极柱受到向外的拉力时,第二极柱承受更多的拉力,从而当第二极柱损坏后仍能够尽可能地保留第一极柱,
从而使得第一极柱进行正常的工作,通过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设置保证了极柱工作时的稳定性。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且所述散热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首先将壳体套在第二极柱的外部,然后通过将滑块滑动到滑槽的内部,之后利用固定机构对壳体与第二极柱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安装壳内部的风扇对极柱进行散热,散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并且通过散热片导出壳体,通过散热槽对第二极柱与壳体接触的部分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通过吹出的风对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通过散热孔、散热片以及散热槽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使用寿命。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开设于滑块的一侧,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
[0010]优选的,所述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穿过空腔的内壁并延伸至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杆的另一端穿过空腔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手柄。
[0011]优选的,所述滑板的一侧弹性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套设于卡杆的外部,通过固定机构能够对壳体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固定与拆卸,固定时,将卡杆的一端卡接在卡槽的内部,通过弹簧的作用能够使得卡杆的一端与卡槽之间相互卡紧,进而能够使得壳体与滑块之间进行连接,即能够使得壳体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固定,拆卸时,通过向外拉动手柄,手柄带动卡杆的一端从卡槽中脱离,然后将壳体向上滑动,从而能够将滑块与滑槽之间进行脱离,进而能够使得壳体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脱离,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能够方便快速地将壳体与第二极柱之前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对散热机构进行固定与拆卸,使用方便快捷。
[0012]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3]1.本技术通过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设置,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进行连接时,通过将第二极柱放在第一极柱的顶部,然后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螺纹槽的内部,螺栓的顶部放在容纳槽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之间进行固定,通过将第二极柱固定在第一极柱的顶部时,当第二极柱受到向外的拉力时,第二极柱承受更多的拉力,从而当第二极柱损坏后仍能够尽可能地保留第一极柱,从而使得第一极柱进行正常的工作,通过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设置保证了极柱工作时的稳定性。
[0014]2.本技术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首先将壳体套在第二极柱的外部,然后通过将滑块滑动到滑槽的内部,之后利用固定机构对壳体与第二极柱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安装壳内部的风扇对极柱进行散热,散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并且通过散热片导出壳体,通过散热槽对第二极柱与壳体接触的部分进行散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通过吹出的风对极柱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通过散热孔、散热片以及散热槽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整体正面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散热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散热机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极座;2、第一极柱;3、第二极柱;4、散热机构;41、壳体;42、散热孔;43、散热片;44、安装壳;45、风扇;46、滑槽;47、散热槽;5、固定机构;51、卡槽;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包括极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极柱(2),所述第一极柱(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极柱(3),所述第二极柱(3)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4),所述散热机构(4)的两侧与第二极柱(3)的两侧之间共同设置有固定机构(5),所述第二极柱(3)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6),所述第一极柱(2)与第二极柱(3)的内部共同开设有螺纹槽(7),所述螺纹槽(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8),所述螺栓(8)的顶部开设有旋拧槽(9),所述第二极柱(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0),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壳体(41),所述壳体(41)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42),所述壳体(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43),所述散热孔(42)与散热片(43)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复合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44),所述安装壳(4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进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