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38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3
提供一种能在不导致装置成本增大的前提下任意地调整向多个喷墨头流动的墨的流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喷墨头、墨存积部、压力产生部和第1流体阻力部,所述墨存积部存积在与喷墨头之间进行流通的墨,所述压力产生部与墨存积部连通,产生第1压力以使墨存积部的内部压力成为第1压力,所述第1流体阻力部对在墨存积部与压力产生部的连通路内流动的流体施加阻力,以使墨存积部的内部压力成为与第1压力不同的第2压力。与第1压力不同的第2压力。与第1压力不同的第2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称为图像形成装置),该喷墨图像形成装置自设置于喷墨头的多个喷嘴对由输送装置输送的记录介质排出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记录)图像。
[0003]在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墨供给机构,该墨供给机构使墨在供给墨的供给罐、喷墨头和回收墨的回收罐之间循环,并且对喷墨头供给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4]在上述墨供给机构中,对喷墨头供给墨的供给罐配置在该喷墨头的上方。供给罐与喷墨头经由墨供给通路连接。
[0005]负压(弯液面用负压)施加于供给罐,利用该负压在喷墨头的排出口形成适当的弯液面压力。通过适当地控制弯液面压力,能在喷墨头的排出口形成适当的形状的弯液面。
[0006]另外,在上述墨供给机构中,自喷墨头回收墨的回收罐配置于该喷墨头的上方且比供给罐低的位置。与供给罐相同的大小的负压也施加于该回收罐,利用供给罐与回收罐的高低差(水头差)经由墨回收通路向回收罐引导被供给到喷墨头的墨。利用供给罐与回收罐之间的高低差调整向喷墨头流动的墨的流量。
[0007]在此,说明对供给罐以及回收罐施加相同的大小的负压的结构。供给罐以及回收罐与构成为能收容规定容量的气体的减压罐(缓冲罐)连通。真空泵经由真空通路与减压罐连接。于是,通过真空泵的驱动控制使减压罐内的压力减压到规定压力,从而也使与减压罐连通的供给罐以及回收罐内的气压减压到规定压力(施加负压)。
[0008]另外,回收罐和供给罐经由设置有泵的循环通路而相互连接。当配置在供给罐内的物位传感器检测到供给罐内的墨水平低于规定水平时,驱动该泵,使被回收罐回收的墨经由循环通路返回到供给罐。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962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2858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4]但是,在上述墨供给机构中,当增加向喷墨头流动的墨的流量时,虽然能够通过增大供给罐与回收罐之间的高低差来进行应对,但为了增大该高低差,需要使供给罐的高度位置与回收罐的高度位置大幅地分开,这有导致装置尺寸的增大的问题。
[0015]针对该问题,考虑如下的结构:消除供给罐与回收罐之间的高低差,对供给罐以及回收罐施加各不相同的大小的负压,利用供给罐与回收罐之间的压力差(气压差)向回收罐
引导被供给到喷墨头的墨。但是,在对应多个喷墨头的各个喷墨头地设置多个供给罐以及回收罐的情况下,需要以多个喷墨头乃至多个供给罐以及回收罐的数量来准备负压产生源(减压罐以及真空泵),这有导致装置成本的增大的另外的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导致装置成本增大的前提下任意地调整向多个喷墨头流动的墨的流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0017]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8]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喷墨头、墨存积部、压力产生部和第1流体阻力部,
[0019]所述墨存积部存积在与所述喷墨头之间进行流通的墨,
[0020]所述压力产生部与所述墨存积部连通,产生第1压力以使所述墨存积部的内部压力成为所述第1压力,
[0021]所述第1流体阻力部对在所述墨存积部与所述压力产生部的连通路流动的流体施加阻力,以使所述墨存积部的内部压力成为与所述第1压力不同的第2压力。
[0022]专利技术效果
[0023]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在不导致装置成本增大的前提下任意地调整向多个喷墨头流动的墨的流量。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0025]图2是表示喷墨头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3是表示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0027]图4是表示向喷墨头供给墨的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是表示喷墨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图。喷墨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供纸部10、图像形成部20、排纸部30和控制部40(参照图3)。
[0029]喷墨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发挥功能)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向图像形成部20输送被收纳于供纸部10的记录介质P,利用图像形成部20在记录介质P形成图像,将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排纸部30。作为记录介质P,除了普通纸、涂布纸这样的纸以外,还能使用织物或片状的树脂等能使着落于表面的墨定影的各种各样的介质。
[0030]供纸部10具有供纸托盘11和介质供给部12,上述供纸托盘11收纳记录介质P,上述介质供给部12自供纸托盘11向图像形成部20输送并供给记录介质P。介质供给部12具备内侧由两根辊支承的环状的带,在将记录介质P载置于该带上的状态下使辊旋转,从而自供纸托盘11向图像形成部20输送记录介质P。
[0031]图像形成部20具有输送部21、交接单元22、加热部23、喷墨头单元24、定影部25和收纸部28等。
[0032]输送部21保持被载置在圆筒状的输送滚筒211的输送面211a(载置面)之上的记录介质P,使输送滚筒211以沿X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圆筒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进行周向移动,从而进行沿输送方向(Y方向)输送该输送滚筒211上的记录介质
P的输送动作。
[0033]输送滚筒211具备用于在该输送面211a上保持记录介质P的未图示的爪部以及进气部。利用爪部按压记录介质P的端部,并且利用进气部将记录介质P向输送面211a吸过来,从而将记录介质P保持于输送面211a。输送部21与用于使输送滚筒211旋转的输送滚筒马达(未图示)连接。输送滚筒211以与输送滚筒马达的旋转量成比例的角度进行旋转。
[0034]交接单元22将利用供纸部10的介质供给部12输送的记录介质P提交给输送部21。交接单元22设置于供纸部10的介质供给部12与输送部21之间的位置,利用摇臂部221保持并拿起自介质供给部12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一端,经由交接滚筒222提交给输送部21。
[0035]加热部23设置于交接滚筒222的配置位置与喷墨头单元24的配置位置之间,将利用输送部21输送的记录介质P加热为使该记录介质P成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加热部23例如具有红外加热器等,基于自控制部40(参照图3)供给的控制信号对红外加热器进行通电而使该红外加热器发热。
[0036]喷墨头单元24在与保持有记录介质P的输送滚筒211的旋转对应的适当的时机,自设置于与输送滚筒211的输送面211a相对的墨排出面的喷嘴开口部对记录介质P排出墨而形成图像。喷墨头单元24配置为墨排出面与输送面211a分隔规定的距离。
[0037]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1中,与白色(W)、黄色(Y)、洋红(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喷墨头、墨存积部、压力产生部和第1流体阻力部,所述墨存积部存积在与所述喷墨头之间进行流通的墨,所述压力产生部与所述墨存积部连通,产生第1压力以使所述墨存积部的内部压力成为所述第1压力,所述第1流体阻力部对在所述墨存积部与所述压力产生部的连通路流动的流体施加阻力,以使所述墨存积部的内部压力成为与所述第1压力不同的第2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大气连通路和开闭部,所述大气连通路与所述墨存积部连接,能与大气连通,所述开闭部开闭所述大气连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大气连通路和第2流体阻力部,所述大气连通路与所述墨存积部连接,能与大气连通,所述第2流体阻力部对在所述大气连通路流动的流体施加阻力。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墨存积部开放于大气的情况下,所述第1流体阻力部对在所述连通路流动的流体施加阻力,以使所述第1压力与所述墨存积部的内部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持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