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26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包括壳体、移动板和固定板,壳体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万向轮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固定板的底部与壳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板和固定板的配合使用,移动板和固定板合并时形成一个完成的模板,当预制构件浇注并成型过后使用者通过双向电机带动着升降机构和连接机构移动,连接机构改变双向电机输出端的方向可以对螺杆转动,使移动块带动着移动板随着螺杆移动,移动板脱离与固定板的合闭,当移动板移动到左侧升降机构左侧时,升降机构抵动着预制构件向上移动,使预制构件高度调节方便取走,而万向轮可以带动着壳体和模板移动。而万向轮可以带动着壳体和模板移动。而万向轮可以带动着壳体和模板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预制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属于混凝土预制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因此可知本申请领域属于混凝土预制构件
,混凝土预制构件是以混凝土为基本材料预先在工厂制成的建筑构件,包括梁、板、柱及建筑装修配件等,而混凝土预制构件事先在工程浇注成型过后再将产品运输到施工现场,为了浇注成型后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相互配合,需要一种特定的模板,但是模板浇注位置不固定的,需要将模板移动到混凝土搅拌站或者搅拌车,当模板盛满之后移动到凝固位置进行下一个模板,模板在移动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吊装设备,吊装设备移动过程中不稳定容易导致混凝土洒落而且需要人工拆卸锁扣及其繁琐,而且在拆除时需要采用吊装设备把模板倒扣才可以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模板具备移动的同时方便拿取预制构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浇注模板在使用时不易移动的同时不方便把已经成型的预制构件拿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包括壳体、移动板和固定板,所述壳体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壳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位于壳体顶部的右侧,且移动板的右侧与固定板的左侧接触,所述壳体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右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配合使用的螺纹槽,所述双向电机左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表面的两侧套设有升降机构。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滑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输出杆,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与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与第二齿轮的顶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部与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顶部与第三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的顶部与第四齿轮的底部啮合连接,所述第四齿轮的左侧与输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杆远离第四齿轮的一端与螺杆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五齿轮、第六齿轮、承重杆、上升杆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五齿轮套设与转杆的表面,所述第五齿轮的顶部与第六齿轮的底部啮合连接,所述第六齿轮的顶部与承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杆表面的顶部通过螺纹与上升杆螺纹连接,所述上升杆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升杆的后
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顶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转杆的右侧贯穿壳体的外侧并延伸至防护罩的内部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杆的右侧贯穿壳体的外侧并延伸至防护罩的内部与第四齿轮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左侧与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上升杆和顶块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两个滑块相反的一侧均贯穿至滑槽的内部上下滑动,所述转动杆的左侧和承重杆的表面均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转动杆远离双向电机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左侧活动连接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的右侧与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与移动块配合使用的凹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板和固定板的配合使用,移动板和固定板合并时形成一个完成的模板,当预制构件浇注并成型过后使用者通过双向电机带动着升降机构和连接机构移动,连接机构改变双向电机输出端的方向可以对螺杆转动,使移动块带动着移动板随着螺杆移动,移动板脱离与固定板的合闭,当移动板移动到左侧升降机构左侧时,升降机构抵动着预制构件向上移动,使预制构件高度调节方便取走,而万向轮可以带动着壳体和模板移动。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可以改变电输出端的转向的同时可以带动着螺杆转动,使螺杆带动着移动板移动。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使成型过后的预制构件离开模板,使预制构件高度向上移动,方便工作人员拉动预制构件,减少了工作量的优点。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罩,防护罩能够防护连接机构的组件,因生产场地较为复杂防止连接机构的组件遭受到损坏。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轴承座,增加了滑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长时间的工作导致滑杆位置发生偏移。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上升杆和顶块水平向上移动,提高上升杆和顶块移动的稳定,通过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可以承受住转动杆的转动,增加了转动杆转动时的稳定。
[0018]7、本技术通过设置限制板,限制板可以防止移动块移动距离,限制了移动块的移动距离,通过设置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可以承受住螺杆的转动,增加了螺杆转动时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壳体的正视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中:1、壳体;2、移动板;3、固定板;4、万向轮;5、双向电机;6、转杆;7、连接机构;701、第一齿轮;702、第二齿轮;703、滑杆;704、第三齿轮;705、第四齿轮;706、输出杆;8、螺杆;9、移动块;10、螺纹槽;11、转动杆;12、升降机构;1201、第五齿轮;1202、承重杆;1203、上升杆;1204、第一支撑板;1205、移动杆;1206、第六齿轮;1207、第二支撑板;1208、顶块;1209、支撑杆;13、防护罩;14、轴承座;15、第一转轴;16、滑块;17、滑槽;18、凹槽;19、第二转轴;20、限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包括壳体1、移动板2和固定板3,壳体1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4,万向轮4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固定板3的底部与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包括壳体(1)、移动板(2)和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4),所述万向轮(4)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与壳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2)位于壳体(1)顶部的右侧,且移动板(2)的右侧与固定板(3)的左侧接触,所述壳体(1)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5),所述双向电机(5)右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7),所述连接机构(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杆(8),所述移动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8)配合使用的螺纹槽(10),所述双向电机(5)左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外表面的两侧套设有升降机构(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第一齿轮(701)、第二齿轮(702)、滑杆(703)、第三齿轮(704)、第四齿轮(705)和输出杆(706),所述第一齿轮(701)的左侧与转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01)的顶部与第二齿轮(702)的顶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702)的顶部与滑杆(70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703)的顶部与第三齿轮(70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704)的顶部与第四齿轮(705)的底部啮合连接,所述第四齿轮(705)的左侧与输出杆(706)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杆(706)远离第四齿轮(705)的一端与螺杆(8)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用可移动调节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包括第五齿轮(1201)、第六齿轮(1206)、承重杆(1202)、上升杆(1203)和第一支撑板(1204),所述第五齿轮(1201)套设与转杆(6)的表面,所述第五齿轮(1201)的顶部与第六齿轮(1206)的底部啮合连接,所述第六齿轮(120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鼎远大住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