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15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8
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下端设有抵触部,抵触部两侧分别卡接槽,支撑板后端设有铰接槽;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调节杆通过铰轴转动限位连接在支撑板铰接槽内,锁扣首端通过转动杆偏心安装在铰轴首端,调节杆上端设有滑槽,调节杆外壁设有贯穿至滑槽内部的调节孔,滑杆下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并通过滑杆内部设置在弹簧销与调节孔插接,约束网兜连接在第一调节组件的滑杆与第二调节组件的滑杆之间,第一约束组件和第二约束组件的插接端绕过患者的腋下后与抵触部两侧的卡接槽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术后情况及随康复水平控制并调节气管肿瘤术后患者低头屈颈位的角度,利于患者术后及居家康复。利于患者术后及居家康复。利于患者术后及居家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

技术介绍

[0002]原发性气管肿瘤是胸部外科中的罕见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现公认气管肿瘤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为气管节段切除、一期气管重建。而切除术后,重建气管张力过大,导致吻合口愈合不佳,进而导致气管组织水肿,呼吸功能受损,严重者甚至会使吻合口撕开。术后恢复过程保持颈前屈位30
°
,持续时间为2周,2周后可平视,但不能偏头,并限制颈部过度活动3个月。气管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气管切除大于14cm,必须保持头低前屈位1个月,以减少气管张力,促使愈合。
[0003]现阶段,绝大部分医院对于术后的限制颈部活动的方法多是采取有创的“吊线”方法,即用缝线将下颌及上胸部牵连,以此来限制患者的术后活动,此方法缺点在于易于挣脱,且额外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更有感染的潜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
[0005]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包括支撑板、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第一约束组件、约束网兜和第二约束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铰接在支撑板上端,第一约束组件和第二约束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下端外侧,约束网兜两端分别固连在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上端;
[0006]支撑板为C型结构,支撑板中部上端设有能容纳患者颈部的开口槽,支撑板下端设有能抵触在患者后背上部位的抵触部,抵触部两侧分别卡接槽,支撑板内侧设有多个肩部减压垫和后背减压垫,支撑板后端设有铰接槽;
[0007]第一调节组件包括铰轴、锁扣、滑杆和调节杆,调节杆通过铰轴转动限位连接在支撑板铰接槽内,锁扣首端通过转动杆偏心安装在铰轴首端,调节杆上端设有滑槽,调节杆外壁设有贯穿至滑槽内部的调节孔,滑杆下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并通过滑杆内部设置在弹簧销与调节孔插接;
[0008]第二调节组件与第一调节组件结构相同;
[0009]约束网兜连接在第一调节组件的滑杆与第二调节组件的滑杆之间;
[0010]第一约束组件和第二约束组件的插接端绕过患者的腋下后与抵触部两侧的卡接槽插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支撑板、调节组件和约束组件的配合实现患者颈部和头部的固定,能够减少患者活动时的疼痛感。
[0013]2.当锁扣与支撑板贴合时,支撑板在锁扣的挤压下会夹住调节杆,调节杆与支撑
板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当锁扣与支撑板分离时,调节杆与支撑板能发生相对转动,实现角度精确调节。
[0014]3.带限位凸起的绑带根据实际需要,用于约束患者俯视角度,使其可以保持在一个预设的角度不动或微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5是第一调节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7是滑杆与调节杆连接剖视图。
[0022]图8是本技术实用效果图。
[0023]图9是本技术实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阅附图所示,一种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包括支撑板1、第一调节组件2、第二调节组件3、第一约束组件4、约束网兜5和第二约束组件6,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铰接在支撑板1上端,第一约束组件4和第二约束组件6分别设置在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下端外侧,约束网兜5两端分别固连在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上端;
[0025]支撑板1为C型结构,支撑板1中部上端设有能容纳患者颈部的开口槽10,支撑板1下端设有能抵触在患者后背上部位的抵触部11,抵触部11两侧分别卡接槽110,支撑板1内侧设有多个肩部减压垫12和后背减压垫13,支撑板1后端设有铰接槽14;
[0026]第一调节组件2包括铰轴20、锁扣21、滑杆22和调节杆23,调节杆23通过铰轴20转动限位连接在支撑板1铰接槽14内,锁扣21首端通过转动杆偏心安装在铰轴20首端,当锁扣21与支撑板1贴合时,支撑板1在锁扣21的挤压下会夹住调节杆23,调节杆23与支撑板1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当锁扣21与支撑板1分离时,调节杆23与支撑板1能发生相对转动,实现角度调节;调节杆23上端设有滑槽,调节杆23外壁设有贯穿至滑槽内部的调节孔,滑杆22下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并通过滑杆22内部设置在弹簧销220与调节孔插接;
[0027]第二调节组件3与第一调节组件2结构相同;
[0028]约束网兜5连接在第一调节组件2的滑杆22与第二调节组件3的滑杆22之间;
[0029]第一约束组件4和第二约束组件6的插接端绕过患者的腋下后与抵触部11两侧的卡接槽110插接。
[0030]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第一调节组件2的滑杆22和第二调节组件3的滑杆22上端设有带限位的调节槽221,两端带限位凸起的绑带24可调节的插接在调节槽221内部。
[0031]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约束组件4和第二约束组件6为弹性约束带。
[0032]实施例2,所述的第一约束组件4和第二约束组件6为第一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
和第二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
[0033]更进一步而言,第一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卷尺结构相同,只不过将钢制尺带换成具有一定厚度及硬度的约束带,第一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包括约束带、涡卷弹簧和壳体,涡卷弹簧首端固定在壳体内部芯轴上,涡卷弹簧末端与约束带首端连接,约束带末端设有带限位的插接端,插接端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插扣,第二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与第一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结构相同。
[0034]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第二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上设有卡接槽110,第一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的插接端能插接至第二卷尺状自卷绕约束组件的卡接槽110内。
[00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0036]使用时,将支撑板1的开口槽10与患者颈部位置对应,将支撑板1搭接在患者肩膀上,并使抵触部11抵触在患者后背上,医护人员扳动锁扣21,使其打开如图5所示,此时,锁扣21与支撑板1分离,调节杆23与支撑板1能发生相对转动,进而实现角度调节,调节后,再次扳动锁扣21,使锁扣21偏心挤压在调节杆23上,则可对调节后的角度进行固定,约束网兜5兜住患者的后脑部位,对其进行约束,滑杆22和调节杆23之间可相对滑动,以便适应不同群体患者使用,角度调节完毕后,使用第一约束组件4和第二约束组件6经过患者的腋下插接至抵触部11的卡接槽110内部。
[0037]若第一约束组件4为第一卷尺状自卷绕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肿瘤术后约束康复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第一调节组件(2)、第二调节组件(3)、第一约束组件(4)、约束网兜(5)和第二约束组件(6),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铰接在支撑板(1)上端,第一约束组件(4)和第二约束组件(6)分别设置在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下端外侧,约束网兜(5)两端分别固连在第一调节组件(2)和第二调节组件(3)上端;支撑板(1)为C型结构,支撑板(1)中部上端设有能容纳患者颈部的开口槽(10),支撑板(1)下端设有能抵触在患者后背上部位的抵触部(11),抵触部(11)两侧分别卡接槽(110),支撑板(1)内侧设有多个肩部减压垫(12)和后背减压垫(13),支撑板(1)后端设有铰接槽(14);第一调节组件(2)包括铰轴(20)、锁扣(21)、滑杆(22)和调节杆(23),调节杆(23)通过铰轴(20)转动限位连接在支撑板(1)铰接槽(14)内,锁扣(21)首端通过转动杆偏心安装在铰轴(20)首端,调节杆(23)上端设有滑槽,调节杆(23)外壁设有贯穿至滑槽内部的调节孔,滑杆(22)下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部,并通过滑杆(22)内部设置在弹簧销(220)与调节孔插接;第二调节组件(3)与第一调节组件(2)结构相同;约束网兜(5)连接在第一调节组件(2)的滑杆(22)与第二调节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会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