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T细胞、其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07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T细胞中表达相关功能蛋白,下调细胞表面TCR分子,从而制备得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减轻的同种异体T细胞。宿主反应减轻的同种异体T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种异体T细胞、其制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下调细胞表面TCR的同种异体T细胞、其制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同种异体T细胞具有多种临床用途,如同种异体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

T)细胞和T佐剂细胞。随着肿瘤治疗的发展,CAR

T免疫疗法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CAR

T细胞所表达的CAR一般包含胞外抗原结合域、跨膜域和胞内信号传导域。通常CAR

T细胞是由患者T细胞经CAR基因转导并扩增而来,最后再回输到该患者体内。CAR

T细胞可以有效的识别肿瘤抗原,引起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而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限制。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两款自体CAR

T细胞产品上市,分别是诺华的Kymriah和凯特的YesCAR

Ta,用于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相关临床试验证明,CAR

T作为个性化的活细胞药物极具抗肿瘤潜力(Maude et al.2018;Park et al.2018;Schuster et al.2017;)。
[0003]上述两款CAR

T药物的制备及回输策略均是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分离得到T细胞,通过病毒载体将CAR的编码基因整合到T细胞的基因组上,然后进行扩大培养,最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这种完全个体化的CAR

T细胞生产不仅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而且也给回输治疗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分离得到的T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失常导致的CAR

T细胞制备失败、细胞制备中患者疾病快速进展而失去治疗窗口等。因此,CAR

T领域的一个共同奋斗目标是利用合适健康供者的外周血T细胞来制备即用型(off

the

shelf)同种异体CAR

T细胞,可以有效避免或解决上述生产和治疗相关问题。
[0004]制备同种异体CAR

T细胞,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重大安全难题,即移植物对宿主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包括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移植物中同种异型反应性T细胞识别宿主同种异型组织抗原而诱发的针对受者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严重时会致命。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通过异体T细胞表面的TCR(T cell receptor,TCR)介导的。TCR为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TCR以非共价键在胞内与多个CD3亚基结合并组装,最终在细胞表面以TCR

CD3抗原识别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0005]下调细胞表面TCR

CD3的一个手段是利用功能蛋白。Sullivan等发现HHV

6a,HHV

6b和HHV

7的U24蛋白均在肿瘤T细胞Jurkat中具有较好的有效地下调细胞表面TCR和CD3e的能力蛋白水平,且三者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性(Sullivan et al.2008;Sullivan et al.2010)。但是,这三个U24蛋白是否能下调人原代T细胞的表面TCR/CD3水平,并长期保持,而且不影响同种异体T细胞的其它活性(如CAR蛋白活性;免疫表型,扩增能力等),目前无人研究。本领域尚未发现可以高效表达活性分子同时利用病毒蛋白下调细胞表面TCR的方法和细胞。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T细胞,该T细胞表达感兴趣的活性分子和下调细胞表面TCR的功能蛋白。
[00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该T细胞的细胞表面TCR分子的表达水平低于表达相同活性分子但未表达所述功能蛋白的对照CAR

T细胞。
[00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T细胞含有所述活性分子的编码序列和所述功能蛋白的编码序列;优选地,所述T细胞含有所述活性分子的表达框和所述功能蛋白的表达框,或所述活性分子的编码序列和所述功能蛋白的编码序列处于同一表达框内。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活性分子是嵌合抗原受体。所述嵌合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选自以下的肿瘤抗原中的一种或多种:EGFRvIII、间皮素、GD2、Tn抗原、sTn抗原、Tn

O

糖肽、sTn

O

糖肽、PSMA、CD97、TAG72、CD44v6、CEA、EPCAM、KIT、IL

13Ra2、leguman、GD3、CD171、IL

11Ra、PSCA、MAD

CT

1、MAD

CT

2、VEGFR2、LewisY、CD24、PDGFR

β、SSEA

4、叶酸受体α、ERBB、Her2/neu、MUC1、EGFR、NCAM、肝配蛋白B2、CAIX、LMP2、sLe、HMWMAA、o

乙酰基

GD2、叶酸受体β、TEM1/CD248、TEM7R、FAP、豆荚蛋白、HPV E6或E7、ML

IAP、CLDN6、TSHR、GPRC5D、ALK、聚唾液酸、Fos

相关抗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TRP

2、CYP1B1、精子蛋白17、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FP、甲状腺球蛋白、PLAC1、globoH、RAGE1、MN

CA IX、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肠羧基酯酶、mut hsp 70

2、NA

17、NY

BR

1、UPK2、HAVCR1、ADRB3、PANX3、NY

ESO

1、GPR20、Ly6k、OR51E2、TARP、GFRα4和呈递在MHC上的这些抗原中任一者的多肽片段,以及CD5、CD10、CD19、CD20、CD21、CD22、CD23、CD24、CD25、CD27、CD30、CD34、CD37、CD38、CD40、CD53、CD69、CD72、CD73、CD74、CD75、CD77、CD79a、CD79b、CD80、CD81、CD82、CD83、CD84、CD85、CD86、CD123、CD135、CD138、CD179、CD269、Flt3、ROR1、BCMA、FcRn5、FcRn2、CS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T细胞表达感兴趣的活性分子和下调细胞表面TCR的功能蛋白;优选地,所述功能蛋白来自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病毒;优选地,所述活性分子是嵌合抗原受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T细胞含有所述活性分子的编码序列和所述功能蛋白的编码序列;优选地,所述T细胞含有所述活性分子的表达框和所述功能蛋白的表达框,或所述活性分子的编码序列和所述功能蛋白的编码序列处于同一表达框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T细胞具有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所述功能蛋白来自β疱疹病毒亚科(Betaherpesvirinae)病毒,优选地,所述功能蛋白来自玫瑰疹病毒属(Roseolovirus)病毒,所述嵌合抗原受体从N端至C端含有:抗肿瘤抗原的单链抗体、铰链区、跨膜区、胞内区;所述嵌合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选自以下的肿瘤抗原中的一种或多种:EGFRvIII、间皮素、GD2、Tn抗原、sTn抗原、Tn

O

糖肽、sTn

O

糖肽、PSMA、CD97、TAG72、CD44v6、CEA、EPCAM、KIT、IL

13Ra2、leguman、GD3、CD171、IL

11Ra、PSCA、MAD

CT

1、MAD

CT

2、VEGFR2、LewisY、CD24、PDGFR

β、SSEA

4、叶酸受体α、ERBB、Her2/neu、MUC1、EGFR、NCAM、肝配蛋白B2、CAIX、LMP2、sLe、HMWMAA、o

乙酰基

GD2、叶酸受体β、TEM1/CD248、TEM7R、FAP、豆荚蛋白、HPV E6或E7、ML

IAP、CLDN6、TSHR、GPRC5D、ALK、聚唾液酸、Fos

相关抗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TRP

2、CYP1B1、精子蛋白17、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FP、甲状腺球蛋白、PLAC1、globoH、RAGE1、MN

CA IX、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肠羧基酯酶、muthsp 70

2、NA

17、NY

BR

1、UPK2、HAVCR1、ADRB3、PANX3、NY

ESO

1、GPR20、Ly6k、OR51E2、TARP、GFRα4和呈递在MHC上的这些抗原中任一者的多肽片段,以及CD5、CD10、CD19、CD20、CD21、CD22、CD23、CD24、CD25、CD27、CD30、CD34、CD37、CD38、CD40、CD53、CD69、CD72、CD73、CD74、CD75、CD77、CD79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张鹏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方德门达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