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厚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87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楼板厚度控制技术领域,适用于所有的现浇楼板,具体为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主杆、垂直安装在所述主杆下方的限厚杆、粘贴于所述主杆中间部位的反光条、安装于所述主杆顶端的手柄,所述限厚杆底端距所述主杆底端距离小于待浇筑楼板厚度5mm,所述反光条的中点距所述主杆底部的距离等于楼板厚度和标高的叠加值。本控制器可以有效控制楼板厚度,能够有效的将楼板厚度控制在规范允许的偏差之内,同时控制楼板平整度在偏差范围之内,向业主提交一个合格工程。向业主提交一个合格工程。向业主提交一个合格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板厚度控制器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楼板厚度控制
,适用于所有的现浇楼板,具体为楼板厚度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楼板厚度控制工具或者方法有很多,有通过垫块的方式,有通过刻度尺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预埋相同厚度的垫块的方法控制,增加了费用和人工的投入,且其强度不如楼板混凝土,容易造成渗漏等风险;通过刻度杆测量,由于视角的问题容易将数字读大,造成厚度不足,且混凝土浇筑工人一般年龄偏大,视力差,读数不准。因此设计一种可以明确标注待浇筑楼板厚度,保证楼板厚度满足要求的控制装置尤为重要。
[0003]如公告号为CN 208885019 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包括固定骨架、厚度标识杆、保护套和把手,所述厚度标识杆与固定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设置所述固定骨架的底端,所述把手设在所述固定骨架的顶端,所述厚度标识杆底部与保护套底部的间距为楼板的厚度。但该控制装置是直接给出待浇筑楼板的厚度,厚度标识杆底部与保护套底部的间距为楼板的厚度,没有给出一个可视的浇筑厚度差,或因浇筑差值的非可视化,使浇筑速度低,最终的浇筑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楼板厚度的控制器,能够有效的将楼板厚度控制在规范允许的偏差之内,同时控制楼板平整度在偏差范围之内,向业主提交一个合格工程。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主杆、垂直安装在所述主杆下方的限厚杆、粘贴于所述主杆中间部位的反光条、安装于所述主杆顶端的手柄,所述限厚杆底端距所述主杆底端距离小于待浇筑楼板厚度5mm,所述反光条的中点距所述主杆底部的距离等于楼板厚度和标高的叠加值。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主杆为规格14mm*14mm*2.5mm、长度为1000mm的方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厚杆为规格13mm*13mm*2.5mm、长度为100mm的方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反光条的宽度为10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与所述主杆成T字型设置,所述手柄为规格14mm*14mm*2.5mm、长164mm的方管。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在主杆下方设置限厚杆,限厚杆为规格13mm*13mm*2.5mm的方管,施工人员握着手柄竖直放置楼板厚度控制器,这样限厚杆的顶端和底端到主杆底端的距离分别为待浇筑楼板厚度少5mm、待浇筑楼板厚度多8mm,保证楼板厚度(

5,8)的控制范围,只要混凝土顶在限厚杆的截面尺寸范围内,即可保证楼板厚度满足要求。
[0012]在主杆中间位置处粘贴一个宽度为10mm的反光条,所述反光条的中点距主杆底部的距离等于楼板厚度和标高的叠加值,在灯光的照射下可以有效看到其位置;该结构的目的是通过500mm线控制楼板标高,该反光条标高是为了控制楼板标高在10mm范围之内。
[0013]本技术专利是通过在楼板厚度允许偏差范围之内控制楼板厚度,并通过500mm线控制楼板标高,达到标高与厚度同时控制的目标。
[0014]本技术专利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构造简单,易于制作,操作方便,成本较低,能有效控制楼板厚度和板顶标高。本控制器操作快捷方便、结构简单、控制质量好、易于推广,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

1为本技术整体(即构件C)示意图。
[0016]图

2为本技术主杆的示意图。
[0017]图

3为本技术限厚杆的示意图。
[0018]图

4为本技术手柄的示意图。
[0019]图

5为本技术反光条的示意图。
[0020]图

6为本技术构件A示意图。
[0021]图

7为本技术构件B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一”、“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5]实施例
[0026]众所周知,混凝土楼板浇筑过程中,对楼板厚度、标高的控制尤其重要,其影响着混凝土质量、后期的装饰装修。本技术专利就是为了楼板厚度和标高的控制,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
[0027]如图1

7所示,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主杆1、垂直安装在主杆1下方的限厚杆2、粘贴于主杆1中间部位的反光条4、安装于主杆1顶端的手柄3,限厚杆2底端距所述主杆1底端距离小于待浇筑楼板厚度5mm,所述反光条4的中点距所述主杆1底部的距离等于楼板厚度和标高的叠加值。
[0028]所述主杆1为规格14mm*14mm*2.5mm、长度为1000mm的方管。
[0029]所述限厚杆2为规格13mm*13mm*2.5mm、长度为100mm的方管。
[0030]所述反光条4的宽度为10mm。
[0031]所述手柄3与所述主杆1成T字型设置,所述手柄3为规格14mm*14mm*2.5mm、长度为164mm的方管。
[0032]具体到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规格如下。主杆1:14mm*14mm*2.5mm,长度1000mm方管一根。限厚杆2:规格13mm*13mm*2.5mm(为保证楼板厚度偏差范围在

5~8mm范围内),长度100mm方管一根。手柄3:规格为14mm*14mm*2.5mm,长度164mm方管一根。宽度10mm的反光条4,为保证楼板平整度偏差在10mm范围内。上述材料中,如规格为14mm*14mm*2.5mm的方管,意为方管的外围长14mm、宽14mm、管厚2.5mm。
[0033]本技术的制作步骤如下。
[0034]首先根据待浇筑楼板厚度(本实施例中以120mm厚为例),将限厚杆2焊接于距离主杆1底端115mm处(限厚杆2底边距离主杆1底端115mm处),得到构件A。限厚杆2的截面尺寸与焊接位置,是为了保证楼板厚度(

5,8)的控制范围,只要混凝土顶在限厚杆2的截面尺寸范围内,即可保证楼板厚度满足要求。
[0035]其次将手柄3焊接于构件A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垂直安装在所述主杆下方的限厚杆、粘贴于所述主杆中间部位的反光条、安装于所述主杆顶端的手柄,所述限厚杆底端距所述主杆底端距离小于待浇筑楼板厚度5mm,所述反光条的中点距所述主杆底部的距离等于楼板厚度和标高的叠加值。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为规格14mm*14mm*2.5mm、长度为1000mm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猛亮李长水张继伟林熙雯沈利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