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948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5
一种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基于分形理论、图像处理技术及套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井、超深井及深部页岩气水平井固井水泥环完整性检测及评价领域,具体是一种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天然气的钻探过程中,固井的目的是为封隔地层、加固井眼、建立密封性能良好的井内油气水流动通道,以保障继续高效安全钻进,并保证后期试油、注气/水、压裂、酸化、生产等作业的正常进行。为实现上述固井目的,则需介于地层与套管外壁之间的水泥环长期保持良好的完整性。水泥环完整性是指在油气井服役期间,水泥环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
[0003]由于深部及非常规低孔、低渗油气藏通常需要大规模水力压裂才能获取商业油气产量。然而,在大规模多级水力压裂过程中,因温度和压力的波动、连续变化、交替加载和卸载很容易导致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完整性失效。水泥环完整性失效容易引起层间封隔失效、环空带压、套管腐蚀及服役寿命降低、管外油、气、水容窜通等诸多复杂工况。
[0004]调研发现:水泥环完整性失效主要包括界面失效和水泥环本体失效两大类,其中界面失效分为第一界面分离、第二界面分离、轴向滑移,而水泥环本体失效分为环向/轴向开裂、屈服破坏。因此,为预防并控制水泥环完整性失效,迫切需要模拟真实井下温度、压力及作业特征,准确而高效评价水泥环的完整性,进而基于评价结果,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地预防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避免类似事故及风险发生,这对现场安全、高效的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基于理论和实验的方法,在水泥环完整性失效机理及水泥环完整性评价等方面展开了诸多的研究,主要包括套管

水泥环界面胶结强度、密封性能及完整性失效形式。上述研究主要基于气窜原理,即采用水泥环内部气体连通这种破坏行为作为判据,并采用气窜评价仪(如FMA7150)开展水泥环完整性评价;分析发现,现有评价仪器及方法均只能定性评价已形成大规模沟通微环隙、裂缝、窜槽的水泥环完整性,而不能用于定量评价无沟通微环隙、裂缝、窜槽的水泥环完整性,且因评价过程中水泥环内部气体连通这种破坏行为不能保证水泥环完整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相反,在保持水泥环完整性的前提下,有关定量评价模拟真实工况下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特征的方法及相关研究鲜见报道。
[0005]近年来,随着深井、超深井及非常规水平井的开发,钻完井数量不断增加,油气井具有超深、超高压、高温的特点,水泥环完整性问题越发突出。为了保证水泥环在油气井服役期间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预防并控制水泥环完整性失效,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定量评价模拟工况下水泥环完整性的新方法。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在模拟工况下水泥环完整性难以定量评价的技术难题,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准确获取真实工况下水泥环界面、水泥环本体孔隙、颗粒、裂纹形态的分形维数及其与宏观力学性能的相关性,并基于此评价水泥环完整性及其在交变载荷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可为油气井固
井水泥浆体系的优化设计及水泥环完整性定量评价提供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以解决实际模拟工况下水泥环完整性定量评价的技术难题,该方法简单易行,且完全适用于深井、超深井及非常规油气井水泥环在实际服役工况下的完整性定量评价。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基于分形理论、图像处理技术及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结构特征及失效机理,采用以下原理定量评价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中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规律:(1)采用空白组水泥环界面(包括与水泥环接触的套管外壁及与套管接触的水泥环内壁)形态分形维数、水泥环本体孔隙形态分形维数、颗粒形态分形维数及其与宏观力学性能(水泥环界面径向胶结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来定量评价空白组水泥环完整性;(2)采用条件对照组水泥环界面形态分形维数、水泥环本体孔隙形态分形维数、颗粒形态分形维数、裂纹形态分形维数及其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来定量评价条件对照组水泥环完整性损伤演化规律,具体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步骤一:制备用于开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实验样品:(1)采用现场井身结构和水泥浆体系,模拟实际温度及压力养护制备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定义与水泥环接触的套管外壁为目标面,与套管接触的水泥环内壁为接触面,目标面和接触面为套管

水泥环界面;(2)将制备的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分为空白组和条件对照组,空白组用于定量评价水泥环完整性,条件对照组用于定量评价交变载荷下水泥环完整性损伤演化规律,需要说明的是条件对照组为交变载荷作用后得到的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空白组为初始状态的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3)分离空白组的水泥环和套管,采用空白组的水泥环和套管制备水泥石力学性能测试试样、目标面及接触面三维轮廓扫描试样、水泥石SEM扫描试样、水泥石压汞测试试样;(4)分离条件对照组的水泥环和套管,采用条件对照组的水泥环和套管制备水泥石力学试样、目标面及接触面的三维轮廓试样、水泥石SEM试样、水泥石压汞试样。
[0010]步骤二:测定有无交变载荷作用的水泥环宏观力学性能:(1)采用步骤一制备的空白组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开展界面力学性能测试,获取空白组套管

水泥环界面径向胶结强度S
BR
;(2)采用步骤一制备的空白组水泥石力学试样开展力学性能测试,获取空白组水泥石抗拉强度Q
BL
和抗压强度Q
BC
;(3)采用步骤一制备的条件对照组力学水泥石试样开展力学性能测试,获取条件对照组水泥石抗拉强度Q
EL
和抗压强度Q
EC
;(4)采用步骤一制备的条件对照组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开展界面力学性能测试,获取条件对照组套管

水泥环界面径向胶结强度S
ER

[0011]步骤三:测定及评价无交变载荷作用的套管

水泥环界面形态的分形维数:(1)采用光学衍射仪对步骤一得到的空白组及条件对照组目标面和接触面三维轮廓试样进行三维扫描,获取目标面和接触面的三维轮廓图及不同测量尺度τ
TF
和τ
CF
下所有测点高度H,其中τ
TF
为目标面的测量尺度,τ
CF
为接触面的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用于开展水泥环完整性及损伤演化定量评价实验样品:(1)采用现场井身结构和水泥浆体系,模拟实际温度及压力养护制备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定义与水泥环接触的套管外壁为目标面,与套管接触的水泥环内壁为接触面;(2)将制备的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分为空白组和条件对照组,空白组用于定量评价水泥环完整性,条件对照组用于定量评价交变载荷下水泥环完整性损伤演化规律;(3)分离空白组的水泥环和套管,采用空白组的水泥环和套管制备水泥石力学性能测试试样、目标面及接触面三维轮廓扫描试样、水泥石SEM扫描试样、水泥石压汞测试试样;(4)分离条件对照组的水泥环和套管,采用条件对照组的水泥环和套管制备水泥石力学试样、目标面及接触面的三维轮廓试样、水泥石SEM试样、水泥石压汞试样;步骤二:测定有无交变载荷作用的水泥环宏观力学性能:(1)采用步骤一制备的空白组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开展界面力学性能测试,获取空白组套管

水泥环界面径向胶结强度S
BR
;(2)采用步骤一制备的空白组水泥石力学试样开展力学性能测试,获取空白组水泥石抗拉强度Q
BL
和抗压强度Q
BC
;(3)采用步骤一制备的条件对照组力学水泥石试样开展力学性能测试,获取条件对照组水泥石抗拉强度Q
EL
和抗压强度Q
EC
;(4)采用步骤一制备的条件对照组套管

水泥环

地层组合体开展界面力学性能测试,获取条件对照组套管

水泥环界面径向胶结强度S
ER
;步骤三:测定及评价有无交变载荷作用的套管

水泥环界面形态的分形维数:(1)采用光学衍射仪对步骤一得到的空白组及条件对照组目标面和接触面三维轮廓试样进行三维扫描,获取目标面和接触面的三维轮廓图及不同测量尺度τ
TF
和τ
CF
下所有测点高度H,其中τ
TF
为目标面的测量尺度,τ
CF
为接触面的测量尺度;(2)采用基于结构函数的分形模型LgS(τ
TF
)=lgC
TF
+(4

2D
TFθ
)Lgτ
TF
将目标面的测量尺度τ
TF
及对应的结构测度函数S(τ
TF
)绘制在双对数坐标,其中S(τ
TF
)为目标面的结构测度函数,S(τ
TF
)=[H(Z+τ
TF
,θ)

H(Z,θ)]2,Z为目标面上测点数据沿套管轴向的坐标;θ为目标面上测点数据沿套管环向的坐标;τ
TF
为目标面的测量尺度,即两测点数据之间的轴向间隔;H(Z+τ
CF
,θ)为目标面三维轮廓图中测点(Z+τ
CF
,θ)的高度;H(Z,θ)为目标面三维轮廓图中测点(Z,θ)的高度;C
TF
为目标面的尺度系数;D
TFθ
为目标面沿不同角度θ的分形维数;(3)采用基于结构函数的分形模型LgS(τ
CF
)=lgC
CF
+(4

2D
CFα
)Lgτ
CF
将接触面的测量尺度τ
CF
及对应的结构测度函数S(τ
CF
)绘制在双对数坐标,其中S(τ
CF
)为接触面的结构测度函数,S(τ
CF
)=[H(Y+τ
TF
,α)

H(Y,α)]2,Y为接触面上测点数据沿水泥环轴向的坐标;α为接触面上测点数据沿水泥环环向的坐标;τ
CF
为接触面的测量尺度,即两测点数据之间的轴向间隔;H(Y+τ
CF
,α)为接触面三维轮廓图中测点(Y+τ
CF
,α)的高度;H(Y,α)为接触面三维轮廓图中测点(Y,θ)的高度;C
CF
为接触面的尺度系数;D
CFα
为接触面沿不同角度α的分形维数;(4)通过LgS(τ
TF
)=lgC
TF
+(4

2D
TFθ
)Lgτ
TF
曲线斜率计算空白组和条件对照组目标面沿0
°
、90
°
、180
°
、270
°
四个方向的分形维数,并取D
TF0
、D
TF90
、D
TF270
、和D
TF360
的平均值做为接触面的分形维数,记D
BTF
为空白组目标面的分形维数,D
ETF
为条件对照组目标面的分形维数;(5)通过LgS(τ
CF
)=lgC
CF
+(4

2D
CFα
)Lgτ
CF
曲线斜率计算空白组和条件对照组接触面沿0
°
、90
°
、180
°
、270
°
四个方向的分形维数,并取D
CF0
、D
CF90
、D
CF270
和D
CF360
的平均值做为接触面的分形维数,令D
BCF
为空白组接触面的分形维数,D
ECF
为条件对照组接触面的分
形维数;步骤四:测定及评价有无交变载荷作用的水泥环本体孔隙形态的分形维数:(1)采用压汞法对步骤一得到的空白组及条件对照组水泥石压汞试样进行压汞测试,获取空白组及条件对照组水泥石的真实孔隙率不同注入压力P
i
下进入水泥石孔隙的总体积V
Pi
及对应压力Pi下的孔隙直径2Ri;(2)采用孔体积分形模型Lg(|dV
Pi
/dRi|)=(2

D
P
)LgRi+C
P
将总体积V
Pi
随孔隙半径增量的绝对值|dV
Pi
/dRi|与孔隙半径绘制在双对数坐标,其中V
Pi
为不同注入压力Pi下进入水泥环试样中孔隙的总水银体积;Ri为对应注入压力Pi下对应的孔隙半径;D
P
为水泥环试样中孔隙形态的分形维数;C
P
为水泥环试样孔隙的分形模型常数;(3)通过Lg(|dV
Pi
/dRi|)=(2

D
P
)LgRi+C
P
曲线斜率计算空白组和条件对照组水泥环孔隙形态的分形维数,令D
BP
为空白组水泥环孔隙形态的分形维数,D
EP
为条件对照组水泥环孔隙形态的分形维数;步骤五:测定及评价有无交变载荷作用的水泥环本体颗粒形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宽海周念涛林元华姚明远张明衣德强谢鹏飞彭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