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32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包括侧模、底模、端模和固定螺栓,所述端模设置有两片,且外模为一片,则两片端模与外模合为护轮坎模板本体,所述侧模与底模为一体,且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并且两片端模与底模为铰接,所述端模与底模通过固定螺栓实现校紧加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利用弹性不锈钢模板“倒扣式”预制,护轮坎模板共计3片,两侧端模各1片,侧模与底模为一体形成外模1片,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两片端模与底模为铰接,利用固定螺栓校紧加固,板面间贴橡胶止浆定位塞来进行止浆。橡胶止浆定位塞来进行止浆。橡胶止浆定位塞来进行止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


[0001]本技术涉及港口水工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

技术介绍

[0002]护轮坎属于码头工程的附属设施,是一种为防止码头上行驶车辆不慎落水,同时给站在码头前沿的人以安全感而设置的工程结构。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工程,为2个新建1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61万TEU。码头主体为沉箱重力式结构,前沿水深

18.0m,落潮时水流最大流速可达1.6m/s。护轮坎位于现浇胸墙前沿,呈直角梯形,海侧混凝土为斜坡面。通长码头护轮坎施工需在海侧搭设悬挑式施工平台,再进行海侧的施工作业,人员操作空间受限,受天气、风力等影响较大,护轮坎的顺直度、表观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0003]传统码头护轮坎施工存在以下缺点:1、传统码头护轮坎采用混凝土现浇施工工艺,需现场临水临边作业,受环境情况制约且安全管理难度大;2、护轮坎尺寸长而窄,混凝土极易出现裂缝情况;3、施工时支立两片侧模,顶面需进行混凝土收面,整体顺直度、观感质量控制难度大;4、施工中易污染胸墙混凝土,成品保护存在难度,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包括侧模、底模、端模和固定螺栓,所述端模设置有两片,且外模为一片,则两片端模与外模合为护轮坎模板本体,所述侧模与底模为一体,且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并且两片端模与底模为铰接,所述端模与底模通过固定螺栓实现校紧加固。
[0006]优选的,所述侧模顶部的上方设有限位槽钢,所述限位槽钢的底部焊接有M16螺母。
[0007]优选的,所述侧模(1)的顶部设置有50方管定位架,所述限位槽钢的顶部设置有顶部螺母,且50方管定位架设有两根,所述限位槽钢倒扣安置于50方管定位架的顶部。
[0008]优选的,所述50方管定位架的底部连接有预埋套筒,所述50方管定位架与预埋套筒连接处设置有橡胶止浆定位塞。
[0009]优选的,所述预埋套筒的底部连接有3D打印模板,所述预埋套筒以及3D打印模板通过M16螺母连接于底模内部的底部。
[0010]优选的,所述M16螺母的底部与底模中间设置有限位橡胶垫。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通过在利用弹性不锈钢模板“倒扣式”预制,护轮坎模板共计3片,两侧端模各1片,侧模与底模为一体形成外模1片,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两片端模与底模为铰接,利用固定螺栓校紧加固,板面间贴橡胶止浆定位塞来进
行止浆;
[0013](2)该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通过在模板顶部位置布设开设适用于限位槽钢的开槽,底部固定焊接M16螺母,单个螺栓本体穿过底部M16螺母、3D打印模板、预埋套筒及顶部限位槽钢开设的孔洞,在顶口在通过顶部螺母校紧,侧模两处布设50方管定位架两根,顶部开孔的限位槽钢倒扣安置于50方管定位架上,过程中调节限位槽钢确定定位孔位置准确,与底部定位的M16螺母竖向投影一致,保证预埋套筒位置准确;
[0014](3)该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通过在模板及预埋套筒加固完成后,使用可移动式料斗小车卸灰至模板中,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蒸汽养护,混凝土脱模后采用密封养护棚覆盖,36KW四管全自动电加热蒸汽锅炉进行蒸汽养护,过程中专人进行温度测控,红外测温枪进行测算,并记录相应数据,养护周期、养护强度根据同条试块抗压强度进行确定;
[0015](4)该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通过在采用定制小车轻量化移运安装,实现了护轮坎移运、安装轻量化,做到了护轮坎整体线型的现场二次精调,避免污染面层等;预制完成的护轮坎使用板车运输至现场,过程中保证车速均匀平稳,护轮坎间使用木枋及土工布进行防护,防止磕碰。运输至现场后按照安装位置分批进行存放,方便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先调整护轮坎海侧边与前沿角钢顺直、一致再通过固定螺栓校紧,然后使用环氧树脂砂浆进行灌浆处理,全部安装完成后涂刷斑马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护轮坎模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护轮坎模板里面图轮坎模板立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预制护轮坎横断面图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护轮坎模板立面图。
[0020]图中:1、侧模;2、底模;3、限位槽钢;4、50方管定位架;5、顶部螺母;6、预埋套筒;7、橡胶止浆定位塞;8、3D打印模板;9、M16螺母;10、限位橡胶垫;11、端模;1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包括侧模1、底模2、端模11和固定螺栓12,端模11设置有两片,且外模为一片,则两片端模11与外模合为护轮坎模板本体;
[0023]侧模1与底模2为一体,且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并且两片端模11与底模2为铰接;
[0024]端模11与底模2通过固定螺栓12实现校紧加固,板面间贴双面胶条进行止浆。
[0025]侧模1顶部的上方设有限位槽钢3,限位槽钢3的底部焊接有M16螺母9。
[0026]侧模1的顶部设置有50方管定位架4,限位槽钢3的顶部设置有顶部螺母5,且50方管定位架4设有两根,限位槽钢3倒扣安置于50方管定位架4的顶部。
[0027]50方管定位架4的底部连接有预埋套筒6,50方管定位架4与预埋套筒6连接处设置
有橡胶止浆定位塞7。
[0028]预埋套筒6的底部连接有3D打印模板8,预埋套筒6以及3D打印模板8通过M16螺母9连接于底模2内部的底部。
[0029]M16螺母9的底部与底模2中间设置有限位橡胶垫10。
[0030]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在模板及预埋套筒6加固完成后,使用可移动式料斗小车卸灰至模板中,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蒸汽养护,混凝土脱模后采用密封养护棚覆盖,36KW四管全自动电加热蒸汽锅炉进行蒸汽养护,过程中专人进行温度测控,红外测温枪进行测算,并记录相应数据,养护周期、养护强度根据同条试块抗压强度进行确定,采用定制小车轻量化移运安装,实现了护轮坎移运、安装轻量化,做到了护轮坎整体线型的现场二次精调,避免污染面层等;预制完成的护轮坎使用板车运输至现场,过程中保证车速均匀平稳,护轮坎间使用木枋及土工布进行防护,防止磕碰。运输至现场后按照安装位置分批进行存放,方便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模(1)、底模(2)、端模(11)和固定螺栓(12),所述端模(11)设置有两片,且外模为一片,则两片端模(11)与外模合为护轮坎模板本体,所述侧模(1)与底模(2)为一体,且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并且两片端模(11)与底模(2)为铰接,所述端模(11)与底模(2)通过固定螺栓(12)实现校紧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1)顶部的上方设有限位槽钢(3),所述限位槽钢(3)的底部焊接有M16螺母(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1)的顶部设置有50方管定位架(4),且50方管定位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连仲鞠庆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