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4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机及空调机组。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加长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及空调机组,在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流通面积逐渐增加的加长风道,也即在风机蜗舌间隙和蜗舌半径保持不变,新增一定长度、扩散角度的加长风道以优化蜗壳出风口型线设计,进而优化出风流场在换热器表面的分布及风道内部扩散区间,控制边界层过早出现,从而获得最小的涡流范围,同时也可以减少空腔空间,达到降低风道噪音、使得风道风速分布更均匀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室内机的噪音,同时该加长风道还能够提高抗静压能力,扩大风机静压应用范围。扩大风机静压应用范围。扩大风机静压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在家用空调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用户也越来越重视空调舒适性的问题。涡流噪音主要是因气流留经处存在空腔,导致气流回流形成涡流,且气流流速和空腔大小是影响涡流噪音的主要因素,目前风机安装在隔板的一侧,风机的出风口位于隔板处,造成隔板另一侧会产生涡流,造成室内机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机及空调机组,解决了室内机噪音大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加长风道,沿靠近所述换热器的方向,所述加长风道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加。
[0005]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风机腔和换热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加长风道位于所述换热腔内。
[0006]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缩口段,所述缩口段位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加长风道的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缩口段上。
[0007]所述加长风道的型线为曲线,所述曲线的形状公式为:
[0008]以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隔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为X轴、与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相平行的轴线为Y轴;
[0009]Y=a*x^2+bx+c;
[0010]其中,a、b、c均为计算常数;
>[0011]且4≤a≤8;
[0012]‑
0.4≤b≤

0.2;
[0013]‑
0.09≤c≤0.03。
[0014]所述加长风道的型线为曲线,所述曲线的最低点与所述X轴所形成的夹角与所述曲线的最高点与所述X轴所形成的夹角的关系为:
[0015][0016]其中,r为所述缩口段在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上的高度;
[0017]r1为所述加长风道远离所述缩口段的端面在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上的高度。
[0018]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加长风道的最小距离S满足以下公式:
[0019]Q2/Q=4.4/(AS/2r1+0.147);
[0020]其中,Q2为壳体内主流体的端面风量;Q为室内机的设定风量;A为所述换热器所在位置的壳体的截面面积。
[0021]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缩口段的最小距离L满足以下公式:
[0022][0023]所述壳体内射流主流体的端面风量Q2满足以下公式组:
[0024]A2=h*d/sinβ;
[0025]Q2=η*V2*A2;
[0026]其中,V2为换热器的迎风面的风速;A2为换热器的迎风面的面积;h为室内机的高度;d为室内机的长度;β为换热器的倾斜角度。
[0027]所述换热器的迎风面的风速V2满足以下公式:
[0028]V1=Q/π(r1)^2;
[0029]V2=(0.8~0.85)V1;
[0030]其中,V1为风机的出风风速。
[003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室内机。
[0032]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及空调机组,在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流通面积逐渐增加的加长风道,也即在风机蜗舌间隙和蜗舌半径保持不变,新增一定长度、扩散角度的加长风道以优化蜗壳出风口型线设计,进而优化出风流场在换热器表面的分布及风道内部扩散区间,控制边界层过早出现,从而获得最小的涡流范围,同时也可以减少空腔空间,达到降低风道噪音、使得风道风速分布更均匀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室内机的噪音,同时该加长风道还能够提高抗静压能力,扩大风机静压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尺寸示意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例:1、壳体;2、换热器;3、风机;4、加长风道;5、隔板;6、缩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0038]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1、换热器2和风机3,所述换热器2和所述风机3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风机3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加长风道4,沿靠近所述换热器2的方向,所述加长风道4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加。在风机3的出风口处设置流通面积逐渐增加的加长风道4,也即在风机3蜗舌间隙和蜗舌半径保持不变,新增一定长度、扩散角度的加长风道4以优化蜗壳出风口型线设计,进而优化出风流场在换热器2表面的分布及风道内部扩散区间,控制边界层过早出现,从而获得最小的涡流范围,同时也可以减少空腔空间,达到降低风道噪音、使得风道风速分布更均匀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室内机的噪音。
[0039]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隔板5,所述隔板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隔板5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隔成风机腔和换热腔,所述风机3设置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加长风道4位于所述换热腔内。在不改变现有技术中风机3和隔板5的结构布置的情况下,在换热腔内额外设置加长风道4对风机3的出风进行导流,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风机3的出风在隔板5与壳体1的连接处产生涡流而产生涡流噪音。
[0040]所述风机3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缩口段6,所述缩口段6位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加长风道4的远离所述换热器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缩口段6上。
[0041]所述加长风道4的型线为曲线,所述曲线的形状公式为:
[0042]以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隔板5的交点为坐标原点、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为X轴、与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相平行的轴线为Y轴;
[0043]Y=a*x^2+bx+c;
[0044]其中,a、b、c均为计算常数;
[0045]且4≤a≤8;
[0046]‑
0.4≤b≤

0.2;
[0047]‑
0.09≤c≤0.03。
[0048]所述加长风道4的型线为曲线,加长风道4的型线的曲线影响加长风道4的结构尺寸及风场均匀性、也会影响换热器2换热分布的均匀性,因此,所述曲线的最低点与所述X轴所形成的夹角与所述曲线的最高点与所述X轴所形成的夹角的关系为:
[0049][0050]其中,r为所述缩口段6在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上的高度;
[0051]r1为所述加长风道4远离所述缩口段6的端面在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上的高度。
[0052]所述换热器2与所述加长风道4的最小距离S满足以下公式:
[0053]Q2/Q=4.4/(AS/2r1+0.147);
[0054]其中,Q2为壳体1内主流体的端面风量;Q为室内机的设定风量;A为所述换热器2所在位置的壳体1的截面面积。
[0055]所述换热器2与所述缩口段6的最小距离L满足以下公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1)、换热器(2)和风机(3),所述换热器(2)和所述风机(3)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加长风道(4),沿靠近所述换热器(2)的方向,所述加长风道(4)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隔板(5),所述隔板(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隔板(5)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隔成风机腔和换热腔,所述风机(3)设置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加长风道(4)位于所述换热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缩口段(6),所述缩口段(6)位于所述风机腔内,所述加长风道(4)的远离所述换热器(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缩口段(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风道(4)的型线为曲线,所述曲线的形状公式为:以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隔板(5)的交点为坐标原点、所述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为X轴、与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相平行的轴线为Y轴;Y=a*x^2+bx+c;其中,a、b、c均为计算常数;且4≤a≤8;

0.4≤b≤

0.2;

0.09≤c≤0.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风道(4)的型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慧迟亚玲邹家浩兰刚姚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