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06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包括支座及沿所述支座由下向上借助第一导向柱柱依次串连的下模座、凸模、凹模及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及所述凹模具有注塑流道,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的滑动模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的驱动件,所述凸模、所述凹模及所述滑动模组成成型模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滑动模借助楔形结构配合,所述滑动模的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凸模,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互感器外壳注塑成型后闭环扣耳部分脱模困难的技术问题。耳部分脱模困难的技术问题。耳部分脱模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注塑模具是注塑成型的必要构件,其中互感器的外壳为塑料件,也是通过注塑模具进行成型的,互感器外壳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其中互感器的外壳锁扣耳部分为闭环形状,那么注塑模具在注塑完成后脱模时就会存在干涉,导致脱模困难,因此基于以上问题,亟需一种能够便于塑料件的闭环部分成型后便于脱模的生产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互感器外壳注塑成型后闭环扣耳部分脱模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包括支座及沿所述支座由下向上借助第一导向柱柱依次串连的下模座、凸模、凹模及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及所述凹模具有注塑流道,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的滑动模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的驱动件,所述凸模、所述凹模及所述滑动模组成成型模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滑动模借助楔形结构配合,所述滑动模的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凸模。
[0006]所述滑动模上靠近成型模腔的一面具有凹腔。
[0007]所述滑动模上具有倾斜孔,所述倾斜孔的上端向靠近成型模腔的方向倾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的倾斜螺栓,所述倾斜螺栓与所述倾斜孔配合,所述倾斜孔的进口端与所述倾斜螺栓的插入端均设置有环形倒角。
[0008]还包括退模机构,所述退模机构包括复位弹簧和定位件,所述滑动模上具有复位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复位孔内,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作用在所述滑动模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凸模上,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滑动模或所述下模座上。
[0009]所述滑动模远离所述凸模的一端为第一斜面,所述驱动件远离所述凹模的一端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向靠近成型模腔一侧倾斜。
[0010]所述定位件为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或者所述滑动模上。
[0011]还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杆、顶出托板及回位弹簧,所述顶出杆设置在所述顶出托板上,所述顶出托板借助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的第二导向柱导向沿上下滑动,所述回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柱上,若干个所述顶出杆穿过所述下模座及所述凸模进入成型模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公布了一种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通过设计互感器外壳的成型模具组合方式,形成成型模腔的模具块为三个,采用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凸模、凹模,除此之外,为了形成互感器外壳闭环扣耳部分的成型,在凸模上安装了可滑动的滑动模,成型后,凹模和凸模分离后,滑动模也会脱开,从而为扣耳脱模让位,克服了互感器外壳闭环扣耳脱模存在干涉的难点,此外还提升了互感器外壳脱模的效率,避免了脱模造成互感器外壳的扣耳损伤,提升了成品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互感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模具整体的结构轴测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模具整体的结构俯视图;
[0017]图4为图3中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滑动模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3中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0]附图中,1、支座,2、第一导向柱,3、下模座,4、凸模,5、凹模,6、上模座,7、注塑流道,8、滑动模,9、驱动件,10、凹腔,11、倾斜孔,12、倾斜螺栓,13、复位弹簧,14、定位件,15、复位孔,16、第一斜面,17、第二斜面,19、顶出杆,20、顶出托板,21、回位弹簧,22、第二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包括支座1及沿所述支座1由下向上借助第一导向柱2柱依次串连的下模座3、凸模4、凹模5及上模座6,所述上模座6及所述凹模5具有注塑流道7,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下模座3上的滑动模8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6上的驱动件9,所述凸模4、所述凹模5及所述滑动模8组成成型模腔,所述驱动件9与所述滑动模8借助楔形结构配合,所述滑动模8的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凸模4。
[0023]本实施例中,成型模具的组成总体为在支座1上安装了第一导向柱2,第一导向柱2将下模座3、凸模4、凹模5及上模座6串连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模具,在上模座6和凹模5设计注塑流道7填充注塑,通过设计互感器外壳的成型模具组合方式,形成成型模腔的模具块为三个,采用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凸模4、凹模5,除此之外,为了形成互感器外壳闭环扣耳部分的成型,在凸模4上安装了可滑动的滑动模8,成型后,凹模5和凸模4分离后,滑动模8也会脱开,从而为扣耳脱模让位,实现滑动模8靠近或者远离凸模4采用的是楔形原理,在上模座6上安装驱动件9,在下模座3上安装能够滑动的滑动模8,当上模座6向下压,通过楔形结构,驱动件9能够将滑动模8压向成型模腔的方向,而脱模时,滑动模8只需要回退,就可以将互感器外壳取出,克服了互感器外壳闭环扣耳脱模存在干涉的难点,此外还提升了互感器外壳脱模的效率,避免了脱模造成互感器外壳的扣耳损伤,提升了成品率。
[0024]所述滑动模8上靠近成型模腔的一面具有凹腔10。
[0025]本实施例中,滑动模8是与凸模4之间形成成型模腔,而滑动模8主要形成互感器外
壳闭环的扣耳部分,采取在滑动模8上开设凹槽,从而形成扣耳部分的成型空间。当脱模时,滑动模8回退,将扣耳部分首先脱出凹腔10,之后再进行脱模,避免了干涉的问题。
[0026]所述滑动模8上具有倾斜孔11,所述倾斜孔11的上端向靠近成型模腔的方向倾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件9上的倾斜螺栓12,所述倾斜螺栓12与所述倾斜孔11配合,所述倾斜孔11的进口端与所述倾斜螺栓12的插入端均设置有环形倒角。
[0027]本实施例中,驱动件9与滑动模8之间采取楔形的结构进行驱动,在本实施例具体而言,在滑动模8上开设倾斜孔11,在驱动件9上安装倾斜螺栓12,倾斜孔11和倾斜螺栓12的结合部分还开设了环形倒角从而便于倾斜螺栓12插入,当上模座6带动着驱动件9下压时,倾斜螺栓12会借助环形倒角的导向插入到倾斜孔11内,从而借助水平的分力将滑动模8带动与凸模4形成成型模腔,而环形倒角是在滑动模8滑动距离范围之内确保能让倾斜螺栓12插入,从而保证配合的。
[0028]还包括退模机构,所述退模机构包括复位弹簧13和定位件14,所述滑动模8上具有复位孔15,所述复位弹簧13设置在所述复位孔15内,所述复位弹簧13一端作用在所述滑动模8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凸模4上,所述定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包括支座(1)及沿所述支座(1)由下向上借助第一导向柱(2)柱依次串连的下模座(3)、凸模(4)、凹模(5)及上模座(6),所述上模座(6)及所述凹模(5)具有注塑流道(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下模座(3)上的滑动模(8)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座(6)上的驱动件(9),所述凸模(4)、所述凹模(5)及所述滑动模(8)组成成型模腔,所述驱动件(9)与所述滑动模(8)借助楔形结构配合,所述滑动模(8)的移动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凸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模(8)上靠近成型模腔的一面具有凹腔(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模(8)上具有倾斜孔(11),所述倾斜孔(11)的上端向靠近成型模腔的方向倾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件(9)上的倾斜螺栓(12),所述倾斜螺栓(12)与所述倾斜孔(11)配合,所述倾斜孔(11)的进口端与所述倾斜螺栓(12)的插入端均设置有环形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模机构,所述退模机构包括复位弹簧(13)和定位件(14),所述滑动模(8)上具有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贝贝张瑜俏王昭昂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申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