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JFET注入型N沟道SiC 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JFET注入型N沟道SiC 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宽禁带半导体SiC的材料优势以及与Si工艺相兼容的特性,SiC二极管以及MOSFET逐渐开始商业化,高击穿电压、低导通电阻以及大功率的需求也随之逐渐上升。
[0003]对于1 KV级平面栅SiC MOSFET器件而言,导通电阻的主要占比有沟道电阻、JFET区电阻以及漂移区电阻。当器件的沟道长度较大时,沟道电阻为导通电阻的重要影响因素,占比大于50%。因此,为了实现低导通电阻的大功率器件,器件的沟道长度需缩短,而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JFET区电阻以及漂移区电阻占比逐渐提高,且当JFET区宽度以及沟道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JFET区电阻与漂移区电阻相当。漂移区掺杂浓度以及厚度受到击穿电压的限制,因此,漂移区电阻仅由其材料参数决定。JFET区电阻的决定因素包括JFET区宽度与JFET区掺杂浓度,JFET区宽度作为元胞尺寸的一部分,当器件元胞尺寸受限时,JFET区宽度变化对导通电阻影响不大;所以,为了降低JFET区电阻,可以提升JFET区掺杂浓度,目前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N型漂移区上外延生长高浓度N型电流扩展层(Current Spreading Layer, CSL);另外一种则是通过离子注入进行JFET区注入。
[0004]此外,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受光刻精度限制,沟道长度的尺寸较难精确控制,而自对准工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JFET注入型N沟道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延层,外延层(1)的上部中间形成有JFET注入区,所述JFET注入区的两侧各形成一个P阱区,每个所述P阱区上表面的内侧形成有一个N+区,所述N+区外侧的所述P阱区的上表面成有一个P+区,所述外延层的上表面形成有栅介质层(6),所述栅介质层(6)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到所述N+区的上表面,所述栅介质层(6)的上表面形成有栅极(7),所述栅极(7)的外侧形成有层间介质(8),所述层间介质(8)将所述栅极(7)以及栅介质层(6)的左右侧面覆盖,且所述层间介质(8)与左右两侧的N+区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层间介质(8)的外侧形成有源极(9),所述源极(9)的左右两侧与所述P+区以及层间介质(8)外侧的N+区接触,所述外延层(1)的下表面形成有漏极(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JFET注入型N沟道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层(1)包括位于下侧的N+衬底(1
‑
1)和位于上侧的N
‑
漂移区(1
‑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JFET注入型N沟道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
‑
漂移区为N型4H
‑
SiC。4.一种JFET注入型N沟道SiC MOSFET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外延层(1)上淀积第一介质层(2)作为离子注入缓冲层;在第一介质层(2)的表面淀积第二介质层(3),将JFET区上方的第二介质层(3)刻蚀,刻蚀后进行JFET区离子注入;S2:在上述器件的表面淀积第三介质层(4),再大面积刻蚀第三介质层(4)并终止于第二介质层(3),使用湿法腐蚀去掉剩余的第二介质层(3),自对准形成P阱注入图形,在JFET区的两侧进行P阱离子注入;S3:再淀积第四介质层(5),对第四介质层(5)进行光刻形成N型重掺杂源区图形,并在JFET区上方第三介质层(4)上形成侧墙,进行N型重掺杂源区离子注入,自对准形成沟道;S4:腐蚀掉第三介质层(4)与第四介质层(5),光刻形成P型重掺杂接触区,进行离子注入;表面处理后,热氧化形成栅介质层(6),通过LPCVD淀积多晶硅作栅极完成正面结构;S5:蒸发溅射所需电极金属完成整个JFET注入型N沟道SiC MOSFET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JFET注入型N沟道SiC MOSFET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在N+型衬底(1
‑
1)上外延生长厚度为5μm~15μm且掺杂浓度为5
×
10
15
~2
×
10
16 cm
‑3的N
‑
型漂移区(1
‑
2),在N
‑
型漂移区(1
‑
2)上淀积30nm~100nm的第一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伍,王永维,陟金华,廖龙忠,安国雨,周国,冯旺,张力江,付兴中,商庆杰,高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