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893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轨道支架,沿所述轨道支架设置有下料装置、推料装置、静置间、提升装置以及翻料装置,所述轨道支架上移动设置有物料运输组件;所述下料装置包括送料组件、输料组件以及应急辅助组件;所述输料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连接,所述应急辅助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轨道支架上移动设置有物料运输组件,将研磨处理后的磷酸铁锂通过下料装置下落至物料运输组件中,并经过推料装置推入至静置间静置,接着进入到提升装置中提升然后进入到翻料装置中倒料至下工序,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操作,降低对人体的危害,也节省人工成本。也节省人工成本。也节省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
,尤其是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铁锂是一种橄榄石形晶体结构的正极材料,具有优秀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磷酸铁锂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储能设备,电动工具类,轻型电动车辆,小型设备,其它小型电器和移动电源,是目前最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003]磷酸铁锂在生产加工时,需使用研磨装置对其进行研磨处理后装入至物料车中,然后将物料车推入至静置间进行静置工序,静置完毕后,会将物料车推出并将物料倾倒至下工序的料斗中进行收集。
[0004]目前上述工作基本是采用人工推运,但由于在作业时会产生粉尘以及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人体造成危害,人工方式的话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基于此,必须研发出相关的自动化设备去替代人工,以降低上述危害,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能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包括轨道支架,沿所述轨道支架设置有下料装置、推料装置、静置间、提升装置以及翻料装置,所述轨道支架上移动设置有物料运输组件;所述下料装置包括送料组件、输料组件以及应急辅助组件;所述输料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连接,所述应急辅助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连接;所述物料运输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底框,所述底框上设置有料框;所述推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底框对应;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升降架体,所述升降架体内上下滑动设置有承载框,所述升降架体上设置有曳引组件,所述曳引组件与所述承载框连接;所述翻料装置包括翻转架体,所述翻转架体上设置有翻转框,所述翻转框与翻转机构连接;所述翻转框以及所述承载框的的大小均与所述料框大小匹配。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包括料筒,所述料筒设置有入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料筒中设置有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与送料电机连接;所述输料组件包括直筒以及中转仓,所述直筒的上端与所述出料口连接,下端与所述中转仓连接;所述应急辅助组件包括分流筒以及储料箱,所述分流筒的一端与所述直筒连接,所述分流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料箱连接。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筒与所述直筒的衔接处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连接有板体,所述杆体的端部与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铰接在所述直筒外部。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十字换向减速机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十字换向减速机A的输出轴与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与十字换向减速机B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十字换向减速机B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连接,所述轨道支架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滚动轮,所述轨道支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滚动轮配套用的导杆条。
[0010]更进一步地,曳引组件包括曳引电机、曳引轮、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钢丝绳以及配重块,所述第一导轮以及第二导轮连接在所述承载框的上方,所述第三导轮连接在所述配重块的上方,所述曳引电机以及曳引轮位于所述升降架体上;所述曳引电机与第一主动齿轮连接,所述曳引轮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体的一侧,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曳引轮以及第三导轮并最终连接在所述升降架体的另一侧。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框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料框的限位块。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底框的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两侧与第三气缸的气缸座铰接,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块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曲拐块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拐块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块上,所述壳体上预留有供所述曲拐块的另一端突出的开口。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体旁设置有推入组件,所述推入组件包括推送架体,所述推送架体上设置有推送件,所述推送件通过直线轴承滑动连接在所述推送架体上;所述推送件连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丝杆配套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包括料仓,所述翻转框位于所述料仓内,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配套使用的蜗杆以及蜗轮,所述翻转框的侧方设置有轴体,所述蜗轮与所述轴体连接,所述蜗杆通过第二联轴器与传动轴连接。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框设置有引导轮组,所述引导轮组的前方设置有过渡轮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输送系统包括轨道支架以及沿所述轨道支架设置的下料装置、推料装置、静置间、提升装置以及翻料装置,轨道支架上移动设置有物料运输组件,将研磨处理后的磷酸铁锂通过下料装置下落至物料运输组件中,并经过推料装置推入至静置间静置,接着进入到提升装置中提升然后进入到翻料装置中倒料至下工序,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操作,降低对人体的危害,也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全自动输送系统的总体图;
图2是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圆圈部位的放大图;图4是图3部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料装置和推料装置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基座、底框以及料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基座的下方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提升装置与翻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提升装置的正视图;图12是推入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3是翻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轨道支架;101、齿条;102、导杆条;2、下料装置;201、料筒;202、入料口;203、出料口;204、送料电机;205、直筒;206、中转仓;207、分流筒;208、储料箱;209、杆体;210、板体;211、连杆;212、第二气缸;3、推料装置;301、基座;3011、驱动电机;3012、十字换向减速机A;3013、第一联轴器;3014、十字换向减速机B;3015、驱动齿轮;3016、第一滚动轮;302、底框;3021、限位块;303、料框;304、第一气缸;305、限位器;3051、壳体;30511、开口;3052、第一固定块;3053、第三气缸;3054、连接块;3055、曲拐块;3056、第二固定块;4、静置间;5、提升装置;501、升降架体;502、承载框;503、曳引电机;504、曳引轮;505、第一导轮;506、第二导轮;507、第三导轮;508、钢丝绳;509、配重块;510、第一主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支架,沿所述轨道支架设置有下料装置、推料装置、静置间、提升装置以及翻料装置,所述轨道支架上移动设置有物料运输组件;所述下料装置包括送料组件、输料组件以及应急辅助组件;所述输料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连接,所述应急辅助组件与所述送料组件连接;所述物料运输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底框,所述底框上设置有料框;所述推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底框对应;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升降架体,所述升降架体内上下滑动设置有承载框,所述升降架体上设置有曳引组件,所述曳引组件与所述承载框连接;所述翻料装置包括翻转架体,所述翻转架体上设置有翻转框,所述翻转框与翻转机构连接;所述翻转框以及所述承载框的的大小均与所述料框大小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包括料筒,所述料筒设置有入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料筒中设置有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与送料电机连接;所述输料组件包括直筒以及中转仓,所述直筒的上端与所述出料口连接,下端与所述中转仓连接;所述应急辅助组件包括分流筒以及储料箱,所述分流筒的一端与所述直筒连接,所述分流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料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筒与所述直筒的衔接处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连接有板体,所述杆体的端部与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铰接在所述直筒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体材料的全自动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十字换向减速机A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十字换向减速机A的输出轴与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与十字换向减速机B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十字换向减速机B的输出轴与驱动齿轮连接,所述轨道支架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基座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滚动轮,所述轨道支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名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