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75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触头产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动模机构、成型模、预镦后顶杆、预镦顶杆、弹簧、顶杆模套、模套架、机身、成型底模、底模针、剪切模套、剪切针、第二银线模套、铜线模套、第一银线模套、切刀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铜材与银材结合的方法露在模具的外面,实现了钉脚可视化的结合强度的调整,可有效地观测材料的变形量,从而进行准确的调整来提升钉脚银、铜的结合强度,保证的钉脚结合强度的稳定性,并且,将钉脚银、铜结合的步骤与钉脚长度的控制步骤分离,实现钉脚制作倒角的功能。实现钉脚制作倒角的功能。实现钉脚制作倒角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触头产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复合电触头生产设备是采用冷镦工艺将银材和铜材结合在一起的自动冲压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运用范围广等特点。受结合强度要求制约,三复合电触头钉头和钉脚结合强度要求越高越好,这样才能保证在铆接的过程中,钉脚的银层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然而,目前的生产装置生产出来的三复合铆钉型电触头钉脚结合强度无法保证,经过本专利技术人的大量研究发现,这种问题是由于现有的生产装置,铜材与银材结合是在封闭的模腔内按照固定结合强度以及固定结合时间进行的,无法确保每次结合结束后,材料的延展都能达到要求。并且,目前三复合铆钉型电触头钉脚由于要承担变形和脚长尺寸控制的作用,无法做成有倒角的形态,影响后续铆接工序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及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包括,动模机构,其上固定有成型模、预镦后顶杆;机身,其上固定有用于供应第二银线的第二银线模套、用于供应铜线的铜线模套、用于供应第一银线的第一银线模套、剪切模套、成型底模;所述剪切模套内设有可活动的剪切针,所述成型底模内设有可活动的底模针,所述底模针上端部设有倒角成型槽;切刀连杆,其上固定有顶杆模套,所述顶杆模套内设有可活动的预镦顶杆以及驱动所述预镦顶杆向上复位的弹簧;所述动模机构、切刀连杆、机身依次设置;所述切刀连杆与所述机身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且可相对所述机身做左右方向的移动,使所述切刀连杆具有对准第一银线模套的第一位置、对准铜线模套的第二位置、对准第二银线模套的第三位置、对准剪切模套的第四位置、对准成型底模的第五位置;所述动模机构可相对所述机身做左右方向的移动,使所述动模机构具有预镦后顶杆对准剪切模套的第六位置、预镦后顶杆对准成型底模的第七位置、成型模对准成型底模的第八位置;当所述动模机构为第六位置且切刀连杆为第四位置或所述动模机构为第七位置且切刀连杆为第五位置时,所述动模机构向下移动可推动预镦顶杆向下移动;当所述动模机构为第八位置时,所述动模机构向下移动可使成型底模与成型模之间形成终墩模腔。
[0005]所述成型模与预镦后顶杆的间距和成型底模与剪切模套之间的间距相对应使动
模机构的第六位置和第八位置为同一位置,所述成型模下端高度与预镦后顶杆下端高度之间的间距与切刀连杆所在高度位置相对应使动模机构向下移动推动预镦顶杆向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所述成型底模与成型模之间形成终墩模腔。
[0006]所述成型模、预镦后顶杆、成型底模、剪切模套、第二银线模套、铜线模套、第一银线模套与材料接触的表面均采用钨钢材质。
[0007]所述第二银线模套、铜线模套、第一银线模套孔径比顶杆模套孔径小0.01mm~0.02mm。
[0008]所述顶杆模套比剪切模套孔径小0.05mm~0.06mm。
[0009]所述顶杆模套比成型底模孔径小0.03mm~0.06mm。
[0010]一种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铆钉触头产品生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切刀连杆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一银线穿过第一银线模套中,进入顶杆模套中,随后顶杆模套随切刀连杆向左运动,同时将第一银线切断;步骤二:切刀连杆移动至第二位置;铜线穿过铜线模套,进入顶杆模套中,随后顶杆模套随切刀连杆向左运动,同时将铜线切断;步骤三:切刀连杆移动至第三位置;第二银线穿过第二银线模套,进入顶杆模套中,随后顶杆模套随切刀连杆向左运动,同时将第二银线切断;步骤四:切刀连杆移动至第四位置,动模机构移动至第六位置,并向下移动使预镦顶杆推动顶杆模套内的第一银线料段、铜线料段、第二银线向剪切模套方向位移运动;同时剪切针向顶杆模套方向运动,从而挤压铜线料段与银线料段进行结合;步骤五,剪切针将材料料段全都顶入顶杆模套中,随后剪切针回缩至剪切模套中;步骤六,切刀连杆移动至第五位置,动模机构移动至第七位置,预镦后顶杆向预镦顶杆方向运动位移,推动材料顶入成型底模,将材料变形为半成型态三复合铆钉型电触头;步骤七,完成预镦成型后,切刀连杆移开,动模机构移动至第八位置,成型模向下位移运动与成型模之间形成终墩模腔,最终成型为三复合铆钉型电触头。
[0011]所述第一银线材料的直径比第一银线模套孔径小0.01~0.02mm,比顶杆模套孔径小0.03~0.04mm;所述铜线材料的直径比铜线模套孔径小0.01~0.02mm,比顶杆模套孔径小0.03~0.04mm;所述第二银线材料的直径比第二银线模套孔径小0.01~0.02mm,比顶杆模套孔径小0.03~0.04mm。
[0012]步骤七中,成型模向下位移运动前和/或向下位移运动过程中,所述切刀连杆依次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且当成型模与成型模之间形成终墩模腔时,所述切刀连杆移动至第四位置,动模机构移动至第六位置,并向下移动使预镦顶杆推动顶杆模套内的第一银线料段、铜线料段、第二银线向剪切模套方向位移运动;同时剪切针向顶杆模套方向运动,从而挤压铜线料段与银线料段进行结合。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铜材与银材结合的方法露在模具的外面,实现了钉脚可视化的结合强度的调整,可有效地观测材料的变形量,从而进行准确的调整来提升钉脚银、铜的结合强度,保证的钉脚结合强度的稳定性,并且,将钉脚银、铜结合的步骤与钉脚长度的控制步骤分离,实现钉脚制作倒角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所制备的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于步骤一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于步骤二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于步骤三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于步骤四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于步骤五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于步骤六时的示意图;图8为图6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7]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 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
”ꢀ
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 一一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机构(1),其上固定有成型模(2)、预镦后顶杆(3);机身(8),其上固定有用于供应第二银线(14)的第二银线模套(13)、用于供应铜线(16)的铜线模套(15)、用于供应第一银线(17)的第一银线模套(18)、剪切模套(11)、成型底模(9);所述剪切模套(11)内设有可活动的剪切针(12),所述成型底模(9)内设有可活动的底模针(10),所述底模针(10)上端部设有倒角成型槽(1001);切刀连杆(20),其上固定有顶杆模套(6),所述顶杆模套(6)内设有可活动的预镦顶杆(4)以及驱动所述预镦顶杆(4)向上复位的弹簧(5);所述动模机构(1)、切刀连杆(20)、机身(8)依次设置;所述切刀连杆(20)与所述机身(8)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且可相对所述机身(8)做左右方向的移动,使所述切刀连杆(20)具有对准第一银线模套(18)的第一位置、对准铜线模套(15)的第二位置、对准第二银线模套(13)的第三位置、对准剪切模套(11)的第四位置、对准成型底模(9)的第五位置;所述动模机构(1)可相对所述机身(8)做左右方向的移动,使所述动模机构(1)具有预镦后顶杆(3)对准剪切模套(11)的第六位置、预镦后顶杆(3)对准成型底模(9)的第七位置、成型模(2)对准成型底模(9)的第八位置;当所述动模机构(1)为第六位置且切刀连杆(20)为第四位置或所述动模机构(1)为第七位置且切刀连杆(20)为第五位置时,所述动模机构(1)向下移动可推动预镦顶杆(4)向下移动;当所述动模机构(1)为第八位置时,所述动模机构(1)向下移动可使成型底模(9)与成型模(2)之间形成终墩模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2)与预镦后顶杆(3)的间距和成型底模(9)与剪切模套(11)之间的间距相对应使动模机构(1)的第六位置和第八位置为同一位置,所述成型模(2)下端高度与预镦后顶杆(3)下端高度之间的间距与切刀连杆(20)所在高度位置相对应使动模机构(1)向下移动推动预镦顶杆(4)向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所述成型底模(9)与成型模(2)之间形成终墩模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2)、预镦后顶杆(3)、成型底模(9)、剪切模套(11)、第二银线模套(13)、铜线模套(15)、第一银线模套(18)与材料接触的表面均采用钨钢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银线模套(13)、铜线模套(15)、第一银线模套(18)孔径比顶杆模套(6)孔径小0.01mm~0.0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模套(6)比剪切模套(11)孔径小0.05mm~0.06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复合铆钉型触头产品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模套(6)比成型底模(9)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邱彬彬马四平胡苏覃张海兵柏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达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