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变高压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75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变高压线圈,涉及干式变压器领域,针对现有的干式变压器高压线圈散热性能较差导致干式变压器功率受限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高压绕组,所述高压绕组包括高压线圈和导热层,所述高压线圈逐层、连续的绕接有多层,且所述高压线圈每层绕线之间均套接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长度大于高压线圈的长度;所述高压绕组的底端还设置有散热底座,且所述散热底座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高压线圈的底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干式变压器高压线圈散热性能较差导致干式变压器功率受限的问题。致干式变压器功率受限的问题。致干式变压器功率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变高压线圈


[0001]本技术涉及干式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变高压线圈。

技术介绍

[0002]干变高压线圈是干式变压器高压线圈的简称,大型工业干式变压器主要由三组柱状绕组组成,由山字型铁芯插接这三组绕组,且每组绕组均绕接有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低压线圈绕接在铁芯和高压线圈之间,传统的干式变压器的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均浇注绝缘密封胶进行密封,以提高绝缘性、结构强度等性能,但是该结构明显会造成线圈散热不佳,一些超高压干式变压器在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之间留有风道,但是仍然难以满足高功率运行的散热需求,导致限制了干式变压器的功率,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干变高压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干变高压线圈,解决了现有的干式变压器高压线圈散热性能较差导致干式变压器功率受限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干变高压线圈,包括高压绕组,所述高压绕组包括高压线圈和导热层,所述高压线圈逐层、连续的绕接有多层,且所述高压线圈每层绕线之间均套接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长度大于高压线圈的长度;
[0006]所述高压绕组的底端还设置有散热底座,且所述散热底座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高压线圈的底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底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边缘之间设置多组有支架,且相邻两组支架之间均设置有过滤空气的过滤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风扇;
[0007]所述导热层的底端开设有多组槽口,且相邻的两组导热层之间槽口呈交错分布,所述导热层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插接。
[0008]优选的,所述导热层由玻纤布、绝缘树脂、导热硅胶复合制成。
[0009]优选的,每层所述导热层底端的槽口均关于导热层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开设有插槽,所述导热层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插槽插接。
[0010]优选的,位于高压绕组内圈的导热层内壁均设置有格条,且所述格条关于导热层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格条与导热层轴向平行。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呈环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呈共轴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外框具有磁性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支架外壁磁吸密封,外框内设置有过滤棉。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且所述安装槽与风扇壳体套接。
[0014]优选的,所述风扇竖直向下排风。
[0015]优选的,所述支架关于第一支撑板呈环形阵列分布。
[0016]优选的,所述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壁,且所述支架与高压绕组外层的导热层之间留有间隙。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该装置与市面上干式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不同之处在于,该高压绕组的高压线圈采用绕接一层线圈便套接一层导热层的结构,利用由玻纤布、绝缘树脂、导热硅胶复合制成的导热层将高压线圈内部的热量导出至外部,增加了高压线圈的散热面积;
[0019]2、层层套接的导热层底端交错开设槽口,并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过滤板将交错设置的导热层底端包围,通过第二支撑板底端的风扇进行强制风冷,空气通过过滤板进入内部,由交错设置的槽口在层层导热层之间流通,并最终被风扇有装置底部排走,与市面上现有的风冷结构相比,该散热结构更加适用于干式变压器,结构简单、紧凑且高效;
[0020]3、位于最内层的导热层内壁预设了格条,通过格条将高压线圈和装配的低压线圈之间流出通风槽,风扇驱动空气流经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之间,进一步为整个干式变压器提供散热。
[0021]综上所述,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干式变压器高压线圈散热性能较差导致干式变压器功率受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绕组结构俯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底座的结构剖解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导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1、高压线圈;2、导热层;201、格条;202、槽口;3、散热底座;301、第一支撑板;302、第二支撑板;303、支架;304、插槽;305、过滤板;306、安装槽;30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参照图1

图5,一种干变高压线圈,包括高压绕组,高压绕组包括高压线圈1和导热层2,高压线圈1逐层、连续的绕接有多层,且高压线圈1每层绕线之间均套接有导热层2,导热层2的长度大于高压线圈1的长度,导热层2的底端开设有多组槽口202,且相邻的两组导热层2之间槽口202呈交错分布,导热层2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插接,每层导热层2底端的槽口202均关于导热层2呈环形阵列分布,且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均开设有插槽304,导热层2与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的插槽304插接,导热层2由玻纤布、绝缘树脂、导热硅胶复合制成。
[0030]参考图1和图2,高压绕组的底端还设置有散热底座3,且散热底座3包括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高压线圈1的底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01的顶端,且第二支撑板302
位于第一支撑板301的底端,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的边缘之间设置多组有支架303,且相邻两组支架303之间均设置有过滤空气的过滤板305,第二支撑板302的底端设置有风扇307。
[0031]参考图1和图4,位于高压绕组内圈的导热层2内壁均设置有格条201,且格条201关于导热层2呈环形阵列分布,格条201与导热层2轴向平行,通过格条201将高压线圈1和装配的低压线圈之间流出通风槽,风扇307驱动空气流经高压线圈1和低压线圈之间,进一步为整个干式变压器提供散热。
[0032]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均呈环状,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之间呈共轴设置,过滤板305的外框具有磁性与第一支撑板301、第二支撑板302、支架303外壁磁吸密封,外框内设置有过滤棉,第二支撑板302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306,且安装槽306与风扇307壳体套接,支架303关于第一支撑板301呈环形阵列分布,支架303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的外壁,且支架303与高压绕组外层的导热层2之间留有间隙。
[0033]工作原理:该装置与市面上干式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干式变压器的高压绕线组直接连续缠绕成一个整体,线与线之间依靠铜丝外层涂层进行绝缘,且缠绕精密难以散热,该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变高压线圈,包括高压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绕组包括高压线圈(1)和导热层(2),所述高压线圈(1)逐层、连续的绕接有多层,且所述高压线圈(1)每层绕线之间均套接有导热层(2),所述导热层(2)的长度大于高压线圈(1)的长度;所述高压绕组的底端还设置有散热底座(3),且所述散热底座(3)包括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所述高压线圈(1)的底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01)的顶端,且所述第二支撑板(302)位于第一支撑板(301)的底端,所述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的边缘之间设置多组有支架(303),且相邻两组支架(303)之间均设置有过滤空气的过滤板(305),所述第二支撑板(302)的底端设置有风扇(307);所述导热层(2)的底端开设有多组槽口(202),且相邻的两组导热层(2)之间槽口(202)呈交错分布,所述导热层(2)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变高压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2)由玻纤布、绝缘树脂、导热硅胶复合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变高压线圈,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导热层(2)底端的槽口(202)均关于导热层(2)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第一支撑板(301)和第二支撑板(302)均开设有插槽(304),所述导热层(2)与第一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贤芳游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增变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