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834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淀装置、生态导流装置以及第二沉淀装置,所述第二沉淀装置包括第二沉淀装置本体以及多个斜板,所述斜板位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内,所述斜板的材质包括生态基填料,所述生态基填料具有孔隙结构,鱼塘尾水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所述生态导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生态导流墙系统占地面积小,且处理鱼塘尾水的效率高。鱼塘尾水的效率高。鱼塘尾水的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人们对优质、安全的水产品需求日益强烈。鱼塘尾水是指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在鱼塘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会向鱼塘中投放食料和药物以保证鱼类能够快速健康成长,但是这些物质大部分都不能完全溶于水中,当这些物质没有被鱼类吃完时,就会沉淀下来,长时间如此会对鱼塘的水质造成破坏,影响鱼类成长,为此需要定时对鱼塘排水。
[0003]目前处理鱼塘尾水的主要工艺为“三池两坝”工艺和人工湿地工艺。其中,“三池两坝”工艺是指鱼塘尾水依次经过生态沟渠、沉淀池、一级过滤坝、曝气池、二级过滤坝、生态净化池,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利用自然沉淀、过滤、曝气和水生植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占地面积为鱼塘的5%

10%;人工湿地工艺是指鱼塘尾水依次经过生态沟渠、沉淀池、复合型人工湿地,其技术原理是利用自然沉淀、曝气和水生植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占地面积为鱼塘的10%以上。
[0004]然而,“三池两坝”工艺和人工湿地工艺均具有占地面积大的特点,一方面,沉淀池作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单元,其沉淀效率决定着悬浮物去除效率,而不加注任何凝聚剂的沉淀过程的自然沉淀(plain sedimentation)效率较低,在实际应用时,想提高表面负荷势必要求增大沉淀池面积;另一方面,传统的生物净化法具有生物处理效率低、停留时间长以及水力负荷低的缺点。
专利技术内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以及处理效率高的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淀装置、生态导流装置以及第二沉淀装置,所述第二沉淀装置包括第二沉淀装置本体以及多个斜板,所述斜板位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内,所述斜板的材质包括生态基填料,所述生态基填料具有孔隙结构,鱼塘尾水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所述生态导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沉淀装置。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沉淀装置还包括固定件以及支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上部,所述斜板倾斜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中。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具有第二污泥排放口,所述第二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二污泥排放组件,所述第二污泥排放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污泥排放组件包括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内的污泥通过所
述第二污泥排放口以及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排出。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装置包括第一沉淀装置本体、进水组件以及出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本体的上侧外壁且与鱼塘尾水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道,所述出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本体和所述生态导流装置。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还包括布水组件,所述布水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本体内,所述第一进水管道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本体连接,所述布水组件包括第二进水管道、总回流管、布水支管和导流锥体,所述第二进水管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道和所述布水支管连接,所述布水支管和所述总回流管与所述导流锥体连接。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本体具有第一污泥排放口,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一污泥排放组件,所述第一污泥排放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本体的下侧外壁,所述第一污泥排放组件包括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污泥排放口和所述总回流管连接。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导流装置包括多个导流墙以及设于所述导流墙之间的多个生态导流组件,所述生态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板以及与所述导流板连接的可调节传动连杆,所述可调节传动连杆用于改变所述导流板的开启角度。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材质包括生态基填料,所述生态基填料具有孔隙结构。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导流装置还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可调节传动连杆上,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全光谱LED灯组。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导流装置还包括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以及与所述曝气管连接的鼓风装置。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生态导流墙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17]一、本专利技术将沉淀阶段和强化生物阶段融合成一个系统,一方面,节省鱼塘尾水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因重力作用而从鱼塘尾水中分离出来的悬浮物可作为藻菌生长的营养源,不会因间歇性进水时,导致水体寡营养源而致藻菌微生物死亡,同时可以避免再次处理活性污泥。
[0018]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生态导流墙系统中的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斜板均采用特殊的生态基材料,所述生态基材料的表面经特殊改性处理,呈颗粒凸起状或空洞状,具有发达的微观孔隙结构,可强化微生物的附着力,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和吸附能力。此外,所述生态基填料采用了特殊编织工艺,采用特殊编织结构,可以形成稳定的微A/O反应区,保证脱氮除磷的高效性能。
[0019]三、为了强化藻菌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增加了所述光源组件,即全光谱LED灯组,强化白天因雨天或者阴霾天而导致阳光不足而导致微生物处理效率低的情况,换句话说,使用全光谱LED灯可以保障藻菌24h不间断处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0021]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生态导流墙系统沿II

II的剖面布置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鱼塘尾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图。
[0023]图标:100

生态导流墙系统;10

第一沉淀装置;11

第一沉淀装置本体;111第一污泥排放口;13

进水组件;131

第一进水管道;1311

第一进水口;15

布水组件;151

第二进水管道;153

总回流管;155

布水支管;157

导流锥体;17

第一污泥排放组件;171

第一污泥回流管;19

出水组件;191

溢流三角堰;193

过水孔;20

生态导流装置;21

导流墙;23

生态导流组件;231

导流板;233

可调节传动连杆;25

光源组件;27

曝气组件;271

曝气管;273

鼓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淀装置、生态导流装置以及第二沉淀装置,所述第二沉淀装置包括第二沉淀装置本体以及多个斜板,所述斜板位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内,所述斜板的材质包括生态基填料,所述生态基填料具有孔隙结构,鱼塘尾水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所述生态导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沉淀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还包括固定件以及支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上部,所述斜板倾斜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具有第二污泥排放口,所述第二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二污泥排放组件,所述第二污泥排放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污泥排放组件包括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沉淀装置本体内的污泥通过所述第二污泥排放口以及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排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包括第一沉淀装置本体、进水组件以及出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本体的上侧外壁且与鱼塘尾水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道,所述出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本体和所述生态导流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还包括布水组件,所述布水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沉淀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彩英邱茂雨黎绮璇朱斌焦雅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自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