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830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包括分别采用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控制装置的白炭黑制浆装置、配料装置、物料絮凝装置、脱水装置和烘干装置,白炭黑制浆装置通过管道连接配料装置,配料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物料絮凝装置,物料絮凝装置通过管道或输送带连接脱水装置,脱水装置产出的湿橡胶则由干燥胶车输送入烘干装置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再使用周期长的传统搅拌,采用喷射雾化式混合,通过雾化提高物料接触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了白炭黑、絮凝剂和天然胶乳液的混合效果和混合效率,进而缩短了橡胶混炼周期;混炼胶各组分配比精确,能实现半自动化操作和连续化生产,进一步地提高湿法混炼效果,有效地完成橡胶母炼胶的湿法混炼,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然橡胶湿法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橡胶工业使用的原材料一直是一种块状橡胶,这种块状橡胶不仅给搬运和配料带来不便,还需要切成小块称量,同时在混炼时也要消耗很大动力才能将其碾碎、混合,因此需要重型的炼胶设备,不仅消耗动力大,而且炭黑不易分散,炼胶次数多,周期长。此外,橡胶树所生产的是液态的胶乳,将胶乳凝固、干燥制备成块状的橡胶,不仅工序繁杂、周期长,而且还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很多能源。
[0003]针对块状橡胶混炼时的种种缺点,湿法混炼技术应运而生,湿法混炼技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周期长,效率低,不利于现如今产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在橡胶生产
中,对于白炭黑与天然橡胶湿法混炼装置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技术混合周期长、效率低的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分别采用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控制装置的白炭黑制浆装置、配料装置、物料絮凝装置、脱水装置和烘干装置,白炭黑制浆装置通过管道连接配料装置,配料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物料絮凝装置,物料絮凝装置通过管道或输送带连接脱水装置,脱水装置产出的湿橡胶则由干燥胶车输送入烘干装置干燥。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7]1、本专利技术不再使用周期长的传统搅拌,采用喷射式输送物料和混合,使得粉末、液体雾化进入混合器后几股紊流继续相互撞击形成紊流而达到均匀混合的效果,通过雾化提高物料接触的比表面积,凝聚后进行再次混合,进一步提高了白炭黑、絮凝剂和天然胶乳液的混合效果和混合效率,进而缩短了橡胶混炼周期;
[0008]2、各输送管道上设置流量计和控制阀,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各进料通道物料的流量,保证了混炼胶各组分配比精确,进一步地提高湿法混炼效果,有效地完成橡胶母炼胶的湿法混炼;
[0009]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结构紧凑,能实现半自动化操作,操作方便,能耗相对较低,且可实现连续化生产;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湿法混炼制备方法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工工艺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白炭黑制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二级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配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图4中混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物料絮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物料絮凝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脱水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烘干装置的干燥胶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烘干装置的干燥胶车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3为图1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烘干装置的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1~控制装置;
[0025]2~白炭黑制浆装置,2a~炭黑母液罐,2b~储粉罐,2c~储浆罐, 2d~混合罐体,2e~粉雾喷头组,2f~液雾喷头组,2g~二级混合器,2h~混合管体,2i~前收束段,2j~前扩散腔,2k~后收束段,2m~后扩散腔, 2n~辅助液喷头,2p~辅助粉喷头,2q~V形喷口,2r~防涡架,2s~过滤布,2t~过滤器,2u~排液管;
[0026]3~配料装置,3a~配料母液罐,3b~配料仓,3c~第一混料仓,3d~中转仓,3e~第二混料仓,3f~混料管,3g~混液管,3h~储液罐,3i~输送泵,3j~散液管,3k~旋转喷头,3n~配送泵,3p~扰流翼板;
[0027]4~物料絮凝装置,4a~混液柱,4b~凝聚管,4c~絮凝罐体,4d~混合喷头组,4e~分配管,4f~配液管,4g~药剂杆,4h~药剂仓,4i~分液管;
[0028]5~脱水装置,5a~脱水筒体,5b~进料机构,5c~供料仓,5d~挤压辊,5e~辊驱动电机,5f~螺旋驱动电机,5g~正变径螺旋轴,5h~反变径螺旋轴,5i~脱水孔,5j~集水槽,5k~机架组件,5m~减震筒体,5n~带弹簧螺栓;
[0029]6~烘干装置,6a~烤房,6b~干燥胶车,6c~胶框,6d~胶格,6e~透气孔,6f~干燥底网,6g~排料口,6h~卸料板,6i~操作杆,6j~操作柄,6k~集料板,6m~落料口,6n~扩散件,6p~万向轮,6q~插杆, 6r~吊耳;
[0030]7~增压泵,8~超声波搅拌器,9~控制阀,10~流量计,11~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2]如图1~14所示的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包括分别采用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控制装置1的白炭黑制浆装置2、配料装置3、物料絮凝装置4、脱水装置5和烘干装置6,白炭黑制浆装置2通过管道连接配料装置3,配料装置3通过管道连接物料絮凝装置4,物料絮凝装置4通过管道或输送带连接脱水装置5,脱水装置5产出的湿橡胶则由干燥胶车输送入烘干装置6干燥;其中,
[0033]所述白炭黑制浆装置2包括炭黑母液罐2a、储粉罐2b、储浆罐 2c,混合罐体2d、粉
雾喷头组2e、液雾喷头组2f、增压泵7、二级混合器2g,所述混合罐体2d设置呈菱形结构,其通过支架设置于储粉罐2b底部,在混合罐体2d顶部中心处设置粉雾喷头组2e,粉雾喷头组2e通过管道及调节阀连接储粉罐2b,所述液雾喷头组2f设置于混合罐体2d的上部和中部,各液雾喷头组2f通过管道连接炭黑母液罐2a,所述混合罐体2d底部设置排液管2u依次连接增压泵7、二级混合器2g和储浆罐2c,所述储浆罐2c则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配料装置3;白炭黑制浆装置2采用多级自动混合,混合均匀,能有效加快制浆效率,降低投资成本,满足生产需求;全程自动混合,制浆时动阻力小、速度快,不易堵塞,在同种条件下达到节能降耗,制得的白炭黑浆液细腻,流动性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4]所述配料装置3包括配料母液罐3a、配料仓3b、第一混料仓3c、中转仓3d、第二混料仓3e、混料管3f、混液管3g和储液罐3h,所述配料母液罐3a连接输送泵3i,输送泵3i通过混料管3f串联各个配料仓3b后连接第一混料仓3c,且其中一个配料仓3b连接储浆罐 2c,所述第一混料仓3c设置于中转仓3d顶部,在第一混料仓3c与中转仓3d之间设有控制阀9,所述中转仓3d设置于第二混料仓3e 顶部,在中转仓3d与第二混料仓3e之间设有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采用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控制装置(1)的白炭黑制浆装置(2)、配料装置(3)、物料絮凝装置(4)、脱水装置(5)和烘干装置(6),白炭黑制浆装置(2)通过管道连接配料装置(3),配料装置(3)通过管道连接物料絮凝装置(4),物料絮凝装置(4)通过管道或输送带连接脱水装置(5),脱水装置(5)产出的湿橡胶则由干燥胶车输送入烘干装置(6)干燥;其中,所述白炭黑制浆装置(2)包括炭黑母液罐(2a)、储粉罐(2b)、储浆罐(2c),混合罐体(2d)、粉雾喷头组(2e)、液雾喷头组(2f)、增压泵(7)、二级混合器(2g),所述混合罐体(2d)设置呈菱形结构,其通过支架设置于储粉罐(2b)底部,在混合罐体(2d)顶部中心处设置粉雾喷头组(2e),粉雾喷头组(2e)通过管道及调节阀连接储粉罐(2b),所述液雾喷头组(2f)设置于混合罐体(2d)的上部和中部,各液雾喷头组(2f)通过管道连接炭黑母液罐(2a),所述混合罐体(2d)底部设置排液管(2u)依次连接增压泵(7)、二级混合器(2g)和储浆罐(2c),所述储浆罐(2c)则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配料装置(3);所述配料装置(3)包括配料母液罐(3a)、配料仓(3b)、第一混料仓(3c)、中转仓(3d)、第二混料仓(3e)、混料管(3f)、混液管(3g)和储液罐(3h),所述配料母液罐(3a)连接输送泵(3i),输送泵(3i)通过混料管(3f)串联各个配料仓(3b)后连接第一混料仓(3c),且其中一个配料仓(3b)连接储浆罐(2c),所述第一混料仓(3c)设置于中转仓(3d)顶部,在第一混料仓(3c)与中转仓(3d)之间设有控制阀(9),所述中转仓(3d)设置于第二混料仓(3e)顶部,在中转仓(3d)与第二混料仓(3e)之间设有控制阀(9)和流量计(10),所述第二混料仓(3e)一端设置配液管(4f)连接输送泵(3i),另一端通过混液管(3g)连接储液罐(3h);所述物料絮凝装置(4)包括混液柱(4a)、增压泵(7)、凝聚管(4b)、絮凝罐体(4c),所述混液柱(4a)的中上部均设若干混合喷头组(4d),混合喷头组(4d)的喷嘴指向轴心线,混合喷头组(4d)则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3h),在混液柱(4a)的底部设置增压泵(7),增压泵(7)上设有分配管(4e),分配管(4e)连接若干凝聚管(4b),各凝聚管(4b)则连接絮凝罐体(4c)下部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上设有延伸入絮凝罐体(4c)中的配液管(4f),絮凝罐体(4c)的底部设置排污口,中下部排料口(6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混合器(2g)包括混合管体(2h)、前收束段(2i)、前扩散腔(2j)、后收束段(2k)、后扩散腔(2m)、辅助液喷头(2n)、辅助粉喷头(2p),所述混合管体(2h)前端通过排液管(2u)连接增压泵(7),后端通过排液管(2u)连接储浆罐(2c)顶部,所述混合管体(2h)中依同轴次设置前收束段(2i)、前扩散腔(2j)、后收束段(2k)、后扩散腔(2m),在前扩散腔(2j)的前端设置有辅助液喷头(2n)和辅助粉喷头(2p),所述前收束段(2i)、后收束段(2k)均设置呈两端开口大,中间细的结构,且在前收束段(2i)、后收束段(2k)的出口部分别设置有V形喷口(2q)。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橡胶湿法混炼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混料仓(3c)的内下部中心处设有一向上延伸至其中上部的散液管(3j),所述散液管(3j)的底部穿出第一混料仓(3c)连接混料管(3f),顶部设置有旋转喷头(3k)。所述的第二混料仓(3e)的后端设有连接配液管(4f)的雾化喷头(11),顶部设有连接中转仓(3d)的雾化喷头(11),前端连接配送泵(3n),配送泵(3n)则通过混液管(3g)连接储液罐(3h),且在混液管(3g)上设有流量计(10),所述的混液管(3g)有若干根,其为螺旋管状结构,各混液管(3g)的其中一端通过横管串联后连接配送泵(3n),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启忠张朝明周诗永
申请(专利权)人:勐腊县曼庄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