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25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底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结构、旋转杆、第一马达、锥形齿轮和齿轮盘的设置,使得该汽车座椅不仅能够对自身的位置进行调节,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座椅的角度进行调节,增加了该座椅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固定板、拉板、固定杆、弹簧和固定孔的设置,使得该座椅能够对头枕的位置进行调节,增加了使用时的舒适度,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不方便对自身进行多角度调节,并且不方便对头枕的位置进行调整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为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调节式;按乘坐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直到电子调节座椅。按材质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还有一些特殊使用对象的座椅,如儿童座椅和赛车座椅等。
[0003]目前现有的汽车座椅大多只能对座椅的前后所在位置以及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不方便根据乘客以及驾驶人员的日常坐姿习惯对座椅进行多角度调节适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现有的汽车座椅不方便对其上方头枕的位置进行调节,也使乘客以及驾驶人员使用时的舒适度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其不仅能够对自身的位置进行调节,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座椅的角度进行调节,增加了该座椅的实用性,而且能够对头枕的位置进行调节,增加了使用时的舒适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底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调节箱的底部固定,所述调节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调节箱内壁的左侧固定有第一马达,且第一马达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固定有齿轮盘,且锥形齿轮和齿轮盘之间相啮合,所述旋转杆的顶部贯穿调节箱并与座椅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本体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输出轴的顶端栓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头枕本体,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拉板,且拉板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且固定杆贯穿活动板并与活动板栓接,所述活动板的底部栓接有若干弹簧,且弹簧与空腔的内壁固定,所述头枕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二马达、螺纹杆和螺纹套,所述第二马达固定在底座内壁的右侧,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内部,且螺纹杆的右端与第二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表面,且连接杆的底端与螺纹套的顶部栓接。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壁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纹套的底部栓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杆的底端与限位块的顶部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座椅本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顶部转动
连接有导向轮,所述调节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呈半圆弧型设置,所述导向轮的底部延伸至导向槽的内部并与导向槽的内壁滚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壁呈T型设置,所述头枕本体底部的前后两侧均栓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底部栓接有滑块,所述连接块和滑块均位于滑槽的内部并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固定杆与固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驱动结构、旋转杆、第一马达、锥形齿轮和齿轮盘的设置,使得该汽车座椅不仅能够对自身的位置进行调节,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座椅的角度进行调节,增加了该座椅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固定板、拉板、固定杆、弹簧和固定孔的设置,使得该座椅能够对头枕的位置进行调节,增加了使用时的舒适度,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不方便对自身进行多角度调节,并且不方便对头枕的位置进行调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底座的剖面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调节箱的剖面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固定板的剖面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头枕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座椅本体;2、调节箱;3、底座;4、驱动结构;41、第二马达;42、螺纹杆;43、螺纹套;5、通槽;6、连接杆;7、旋转杆;8、第一马达;9、锥形齿轮;10、齿轮盘;11、支撑杆;12、固定板;13、头枕本体;14、空腔;15、拉板;16、固定杆;17、活动板;18、弹簧;19、固定孔;20、限位槽;21、限位杆;22、限位块;23、凹槽;24、导向轮;25、导向槽;26、滑槽;27、连接块;2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6所示,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箱2,调节箱2底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底座3,底座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4,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通槽5,且通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顶端与调节箱2的底部固定,调节箱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7,调节箱2内壁的左侧固定有第一马达8,且第一马达8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9,旋转杆7的表面固定有齿轮盘10,且锥形齿轮9和齿轮盘10之间相啮合,旋转杆7的顶部贯穿调节箱2并与座椅本体1固定连接,座椅本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23,凹槽23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轮24,调节箱2顶
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25,且导向槽25呈半圆弧型设置,导向轮24的底部延伸至导向槽25的内部并与导向槽25的内壁滚动连接,当第一马达8在对座椅本体1的角度进行调节控制时,能够对座椅本体1进行导向,增加其调节时的稳定性,并且对座椅本体1的角度调节范围进行控制,座椅本体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输出轴的顶端栓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上方设置有头枕本体13,固定板1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4,固定板12的下方设置有拉板15,且拉板15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杆16,且固定杆16贯穿固定板12并与固定板12滑动连接,空腔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7,且固定杆16贯穿活动板17并与活动板17栓接,活动板17的底部栓接有若干弹簧18,且弹簧18与空腔14的内壁固定,头枕本体13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19,固定孔19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之间的间距相同,固定杆16与固定孔19的内壁滑动连接,能够将头枕本体13的位置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以便适应不同使用者,本技术通过驱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箱(2),所述调节箱(2)底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结构(4),所述底座(3)的顶部开设有通槽(5),且通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顶端与调节箱(2)的底部固定,所述调节箱(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7),所述调节箱(2)内壁的左侧固定有第一马达(8),且第一马达(8)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9),所述旋转杆(7)的表面固定有齿轮盘(10),且锥形齿轮(9)和齿轮盘(10)之间相啮合,所述旋转杆(7)的顶部贯穿调节箱(2)并与座椅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本体(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输出轴的顶端栓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上方设置有头枕本体(13),所述固定板(1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4),所述固定板(12)的下方设置有拉板(15),且拉板(15)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杆(16),且固定杆(16)贯穿固定板(12)并与固定板(12)滑动连接,所述空腔(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7),且固定杆(16)贯穿活动板(17)并与活动板(17)栓接,所述活动板(17)的底部栓接有若干弹簧(18),且弹簧(18)与空腔(14)的内壁固定,所述头枕本体(13)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调节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4)包括第二马达(41)、螺纹杆(42)和螺纹套(4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燕平邹创刚王丹桂润笙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亿宝通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