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苗木移栽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包括圆柱管,所述圆柱管的下端铰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拨铲,所述拨铲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圆柱管固定连接的扭簧,所述圆柱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踏板所述拨铲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绳,所述调节绳的上端贯穿至踏板的外部,所述调节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圆柱管铰接的调节手柄,所述圆柱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均设置于调节手柄上方的移栽器手柄;相较于现有的移栽工具,该装置可在不伤害驼绒藜苗木的前提下,将驼绒藜苗木有效地种植在翻整过的土地,有效地降低了驼绒藜苗木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概率,以提高驼绒藜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以提高驼绒藜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以提高驼绒藜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苗木移栽
,特别的涉及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华北驼绒藜种子出苗能力弱,使用种子种植成活率较低难以达到显著的效果,往往采用移栽的方式栽植驼绒藜。
[0003]但在退化沙化草地中,传统的移栽过程驼绒藜根系很容易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其根系很容易被风吹干,并且在退化沙化草地中降水短缺、土壤干涸,导致驼绒藜苗木根系和土壤不能紧密的附着在一块,致使苗木不能汲取养分和水分,移栽后的驼绒藜在土壤中很难存活,大大降低了移栽的成活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改善了现有的移栽工具移栽成活率较低,无法满足目前移栽需求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包括圆柱管,所述圆柱管的下端铰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拨铲,所述拨铲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圆柱管固定连接的扭簧,所述圆柱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踏板,所述拨铲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绳,所述调节绳的上端贯穿至踏板的外部,所述调节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圆柱管铰接的调节手柄,所述圆柱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均设置于调节手柄上方的移栽器手柄,所述圆柱管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上端贯穿至圆柱管的外部。
[0006]优选的,所述圆柱管的表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透明玻璃材料构件。
[0007]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引导杆,所述引导杆设置于圆柱管的内部,所述引导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组的第二连接绳,两组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一端贯穿至引导杆的外部,每组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引导杆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相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夹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发条簧,所述第一发条簧的一端与引导杆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绳的表面套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固定连接于夹板与引导杆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引导杆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连接绳固定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的一端贯穿至引导杆的外部。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发条簧,所述第二发条簧的一端与引导杆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拨铲,工作人员可将拨铲插进翻整过的土
地上,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调节手柄和调节绳带动拨铲将其表面的土扒开并形成一个坑洞,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输送机构将驼绒藜苗木插到该坑洞中,然后工作人员再通过移栽器手柄上提圆柱管,圆柱管同时带动两个拨铲与坑洞分离,当坑洞失去拨铲的支撑作用再用脚踩实驼绒藜苗木周围的土壤即可。相较于现有的移栽工具,该装置可在不伤害驼绒藜苗木的前提下,将驼绒藜苗木有效地种植在翻整过的土地,有效地降低了驼绒藜苗木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概率,以提高驼绒藜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0013](2)通过设置输送机构,当工作人员需要夹持或松开驼绒藜苗木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拨杆、传动杆拉动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就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绳同时拉动两个夹板,使得两个夹板分离,以便于工作人员夹持驼绒藜苗木或松开驼绒藜苗木;当工作人员松开拨杆后,第二发条簧可快速复位拨杆,以便工作人员下一次调节拨杆,从而达到良好的自复位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保护套与夹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连接绳与第二连接绳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连接绳与夹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发条簧的排布示意图。
[0019]图中:1、圆柱管;101、观察窗;2、拨铲;3、移栽器手柄;4、调节手柄;5、调节绳;6、扭簧;7、踏板;8、输送机构;801、引导杆;802、第一连接绳;803、第二连接绳;804、夹板;805、第一发条簧;806、密封套;807、传动杆;808、拨杆;809、第二发条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具体实施时:如图1
‑
5所示,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包括圆柱管1,圆柱管1的下端铰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拨铲2,拨铲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圆柱管1固定连接的扭簧6,圆柱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踏板7,拨铲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绳5,调节绳5的上端贯穿至踏板7的外部,调节绳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圆柱管1铰接的调节手柄4,圆柱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均设置于调节手柄4上方的移栽器手柄3,圆柱管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8,输送机构8的上端贯穿至圆柱管1的外部,工作人员可通过踩压踏板7来控制拨铲2插入土壤的深度,以便于种植不同体积的驼绒藜苗木,工作人员通过调节手柄4和调节绳5带动拨铲2将拨铲2表面的土扒开并形成一个坑洞,然后工作人员通过输送机构8将驼绒藜苗木插到该坑洞中,然后工作人员再通过移栽器手柄3上提圆柱管1,圆柱管1同时带动两个拨铲2与坑洞分离,当坑洞失去拨铲2的支撑作用再用脚踩实驼绒藜苗木周围的土壤即可。相较于现有的移栽工具,该装置可在不伤害驼绒藜苗木的前提下,将驼绒藜苗木有效地种植在翻整过的土地,有效地降低了驼绒藜苗木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概
率,以提高驼绒藜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0022]如图1所示,圆柱管1的表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101,观察窗101为透明玻璃材料构件,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窗101来观察工作人员是否将驼绒藜苗木插到坑洞的内部,无需工作人员凭借经验操作,这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0023]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输送机构8包括引导杆801,引导杆801设置于圆柱管1的内部,引导杆8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绳802,第一连接绳8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组的第二连接绳803,两组第二连接绳803的一端贯穿至引导杆801的外部,每组第二连接绳8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引导杆801的夹板804,两个夹板804相接触,当工作人员需要夹持或松开驼绒藜苗木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第一连接绳802,第一连接绳802就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绳803同时拉动两个夹板804,使得两个夹板804分离,以便于工作人员夹持驼绒藜苗木或松开驼绒藜苗木。
[0024]如图3和图4所示,夹板8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发条簧805,第一发条簧805的一端与引导杆801固定连接,当工作人员松开第一连接绳802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包括圆柱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管(1)的下端铰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拨铲(2),所述拨铲(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圆柱管(1)固定连接的扭簧(6),所述圆柱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踏板(7),所述拨铲(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绳(5),所述调节绳(5)的上端贯穿至踏板(7)的外部,所述调节绳(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圆柱管(1)铰接的调节手柄(4),所述圆柱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均设置于调节手柄(4)上方的移栽器手柄(3),所述圆柱管(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8),所述输送机构(8)的上端贯穿至圆柱管(1)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管(1)的表面嵌入安装有观察窗(101),所述观察窗(101)为透明玻璃材料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驼绒藜苗木移栽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8)包括引导杆(801),所述引导杆(801)设置于圆柱管(1)的内部,所述引导杆(8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绳(802),所述第一连接绳(8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组的第二连接绳(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辉,阿拉塔,邢旗,金净,陈翔,王雅茹,杨红艳,包海龙,胡努斯吐,张健,张晓严,王泽,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