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活动柱、固定板,限位螺栓一、限位螺栓二及限位螺栓三,第一杆体通过限位螺栓一与第二杆体固定或者滑动连接;固定板通过限位螺栓二与第一固定或者滑动连接;活动柱通过限位螺栓三与第一杆体固定或者滑动连接。该结构可以构成一个便于调整相对位置的跟骨截骨三维调节架,从而填补跟骨矫形工具的空白,实现跟骨截骨精确化矫形,提高手术质量,降低矫形不到位、二次手术的风险。二次手术的风险。二次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
[0001]本技术涉及矫形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跟骨截骨内固定是治疗足踝畸形手术中最常用的术式之一,临床上,在治疗足踝畸形时,会先将跟骨截断,再根据畸形特点以及具体矫形需求,对跟骨进行内移或外移、下移或上移、内翻或外翻,在术中,跟骨矫形往往不是单平面的矫形,而是三维矫形。
[0003]但目前临床上仍没有一款专用的手术工具可以满足跟骨三维矫形的要求,均是靠术者手动操作跟骨的移位来达到三维矫形的目的,跟骨的移位无法精准化,且由于术者操作的精准度不一,往往需要反复操作才能达到矫形目的,增加了手术时间,加剧了矫正不到位的风险。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解决现无跟骨截骨三维矫形专用工具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活动柱、固定板,限位螺栓一、限位螺栓二及限位螺栓三,
[0007]第二杆体沿第一杆体的径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杆体的一端,以调整第一杆体与跟骨截骨Z轴方向的距离,第二杆体的顶端可拆卸安装克氏针;活动柱沿第一杆体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杆体上,以调整活动柱与跟骨截骨的Y轴方向的距离;固定板沿与述第二杆体轴线和第一杆体轴线呈预设夹角的方向动连接于活动柱的顶面,以调整固定板与骨截骨的X轴方向的距离,固定板的顶面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克氏针的固定孔一;
[0008]限位螺栓一旋入第一杆体侧壁或一端面开设的螺纹孔一限位螺栓一的端部可与第二杆体的侧壁抵接,以将第一杆体固定于第二杆体上;限位螺栓二穿过固定板顶端的贯穿孔旋入活动柱顶端开设的螺纹孔二,以将固定板固定于活动柱上;限位螺栓三旋入活动柱底端开设的螺纹孔三且端部可与第一杆体的侧壁抵接,以将活动柱固定于第一杆体上。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限位螺栓一、限位螺栓二和限位螺栓三,可以将第二杆体固定或者滑动连接于第一杆体上、可以将活动柱固定或者滑动连接于第一杆体上、可以将固定板固定或者滑动连接于活动柱上,以便将固定板上的克氏针相对于跟骨截骨X、Y、Z三维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填补跟骨矫形工具的空白,实现跟骨截骨精确化矫形,提高手术质量,降低矫形不到位、二次手术的风险。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还包括夹紧件和限位螺栓四,第二杆体的顶端固定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侧面开设有螺纹孔四和与第一杆体的轴向平行的固定槽一;夹紧件设有与螺纹孔四相对的螺
纹孔五和与固定槽一相对的固定槽二,固定槽一和固定槽二可构成用于固定克氏针的固定孔二;限位螺栓四依次旋入螺纹孔四和螺纹孔五。
[0012]进一步,限位螺栓四、螺纹孔四和螺纹孔五均为两个且沿第二杆体的轴向上下布置。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逆时针旋转限位螺栓四或者顺时针旋转限位螺栓四,可以调整固定孔二的孔径大小,进而便于克氏针的固定和取放。
[0014]进一步,固定板的底面设有沿贯穿孔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形滑槽;活动柱顶面一体连接有与长条形滑槽适配的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长条形滑槽内。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的滑块和长条形滑槽,固定板可以相对于跟骨截骨的X轴方向进行调整,进而扩大调节架的适用范围。
[0016]进一步,贯穿孔为沿与第一杆体轴线和第二杆体轴线呈预设夹角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
[0017]进一步,固定板的顶端对应的贯穿孔的长度方向镌刻有刻度值一。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固定板相对于贯穿孔的一侧镌刻有刻度值一,可以精准调整固定板相对于跟骨截骨X轴方向相距距离。
[0019]进一步,固定板的底面设有沿贯穿孔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形滑槽;活动柱顶面固定连接有与长条形滑槽适配的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长条形滑槽内。
[0020]进一步,长条形滑槽为燕尾槽结构或T型槽结构。
[0021]进一步,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表面均为光杆且其表面均镌刻有刻度值二。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镌刻刻度值二,可以精准调整第一杆体与跟骨截骨Z轴方向的距离和活动柱与跟骨截骨Y轴方向的距离。
[0023]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提拉旋钮和第二提拉旋钮,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为螺纹杆,第一提拉旋钮和第二提拉旋钮的内部分别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螺纹孔六和螺纹孔七;第一提拉旋钮通过螺纹孔六与第一杆体螺纹连接且紧贴于活动柱的一侧;第二提拉旋钮通过螺纹孔七与第二杆体螺纹连接且紧贴于第一杆体的侧壁。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提拉旋钮可以提拉活动柱,避免调节架矫形时,活动柱沿第一杆体的轴线方向变动位置;第二提拉旋钮可以提拉第一杆体,避免调节架矫形时,第一杆体沿第二杆体的轴线方向变动位置。
[0025]进一步,螺纹孔二和螺纹孔三为同轴相通的螺纹孔。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中第二杆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中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中活动柱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2]1、第一杆体,2、第二杆体,21、连接件,211、固定槽一,3、活动柱, 31、滑块,4、固定板,41、贯穿孔,42、固定孔一,43、长条形滑槽,5、限位螺栓二,6、限位螺栓二,7、限位螺栓
三,8、夹紧件,9、限位螺栓四, 10、刻度值一,11、刻度值二,12、第一提拉旋钮,13、第二提拉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包括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活动柱3、固定板4,限位螺栓一5、限位螺栓二6及限位螺栓三7,
[0035]第二杆体2沿第一杆体1的径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杆体1的一端且其顶端可拆卸安装克氏针;活动柱3沿第一杆体1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杆体1上;固定板4沿与述第二杆体2轴线和第一杆体1轴线呈预设夹角的方向动连接于活动柱3的顶面且其顶面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克氏针的固定孔一42,预设夹角优选90
°
;
[0036]限位螺栓一5旋入第一杆体1侧壁或一端面开设的螺纹孔一且其端部可与第二杆体2的侧壁抵接;限位螺栓二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活动柱(3)、固定板(4),限位螺栓一(5)、限位螺栓二(6)及限位螺栓三(7),所述第二杆体(2)沿所述第一杆体(1)的径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的一端且其顶端可拆卸安装克氏针;所述活动柱(3)沿所述第一杆体(1)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上;所述固定板(4)沿与述第二杆体(2)轴线和所述第一杆体(1)轴线呈预设夹角的方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柱(3)的顶面且其顶面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克氏针的固定孔一(42);所述限位螺栓一(5)旋入所述第一杆体(1)侧壁或一端面开设的螺纹孔一且其端部可与所述第二杆体(2)的侧壁抵接;所述限位螺栓二(6)穿过所述固定板(4)顶端的贯穿孔(41)旋入所述活动柱(3)顶端开设的螺纹孔二;所述限位螺栓三(7)旋入所述活动柱(3)底端开设的螺纹孔三且端部可与所述第一杆体(1)的侧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件(8)和限位螺栓四(9),所述第二杆体(2)的顶端固定有连接件(21),所述连接件(21)的侧面开设有螺纹孔四和与所述第一杆体(1)的轴向平行的固定槽一(211);所述夹紧件(8)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四相对的螺纹孔五和与所述固定槽一(211)相对的固定槽二,所述固定槽一(211)和所述固定槽二可构成用于固定所述克氏针的固定孔二;所述限位螺栓四(9)依次旋入所述螺纹孔四和所述螺纹孔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跟骨截骨矫形调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螺栓四(9)、所述螺纹孔四和所述螺纹孔五均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杆体(2)的轴向上下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杰伟,刘凯,邢羽杰,郭涛,
申请(专利权)人:谢杰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