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77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电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基体及自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列及下排端子列,导电端子由前向后设有头部、接触部、固持部及尾部,头部及固持部埋设在绝缘本体内,接触部露出舌板的表面,尾部延伸出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设有与接触部叠置的弯折部及自弯折部凸出的对接部,接触部与对接部上下对齐并露出舌板的上下表面,弯折部的外侧缘设有凸出在舌板侧端面的卡钩。在绝缘本体注塑成型时,上排端子列仅其尾部连接有料带,下排端子列仅其尾部连接有料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二次注塑可在同一套模具上实现,中途无需切除料带,可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电子装置透过多种电连接器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连接以执行数据的传输,以传输速度快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电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基于USB3.1规范所设计的USB Type

C,具有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并且支持双面插入,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在电子产品上。
[0003]常见的一种USB Type C电连接器包括具有舌板的绝缘本体、金属壳及若干导电端子,若干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列及下排端子列,上排端子列的左右两端及下排端子列的左右两端均为接地端子。舌板前端的左右两侧还各设有一个金属卡扣件,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卡扣连接,以将USB Type C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保持在稳定的对接状态。常规的设计是上排端子列在一金属板材上冲切成型,下排的上排端子列在另一金属板材上冲切成型,金属卡扣件单独使用又一金属板材冲切成型。
[0004]在绝缘本体注塑时,金属卡扣件的前端接料带,上排端子列及下排端子列的前端和后端均接有料带,绝缘本体采用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在绝缘本体的第一次注塑成型之后,需要移开模具,且除端子组前端的料带及金属卡扣件前端的接料带,然后再进行绝缘本体第二次注塑成型。制造工艺较繁琐,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
[000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简化接地端子及卡扣件的结构设计,可使绝缘本体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无需切除料带,在同一套模具上完成二次注塑成型,简化制造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0007]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体及自所述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列及下排端子列,所述导电端子由前向后设有头部、接触部、固持部及尾部,所述头部及所述固持部埋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接触部露出所述舌板的表面,所述尾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与所述接触部叠置的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凸出的对接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对接部上下对齐并露出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弯折部的外侧缘设有凸出在所述舌板侧端面的卡钩;在所述绝缘本体注塑成型时,上排端子列仅其尾部连接有料带,下排端子列仅其尾部连接有料带。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采用二次注塑成型,在第一次注塑成型时,上排端子列及下排端子列通过模仁上下隔开。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自所述头部向后翻折而成。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部设有主体、位于所述主体外侧缘的所述卡钩及
位于所述主体内侧缘的倒刺。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宽度大于所述接触部的宽度。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与所述接地端子相邻的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避让所述弯折部的避让槽。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分别位于所述舌板的左右两侧端,两个所述卡钩分别凸出于所述舌板的左侧端面及右侧端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一体设置了接触部、对接部及具有卡钩的弯折部,简化了接地端子及卡扣件的设计,并且导电端子采用仅尾部所在侧连接料带的方式,绝缘本体的二次注塑可在同一套模具上实现,中途无需切除料带,可简化制造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00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电连接器移除金属壳后的立体组合图。
[0018]图3与图2相似,但取自另一个角度。
[0019]图4为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上排端子列及下排端子列的立体图。
[0020]图5为图4中的上排端子列的两个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0021]图6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二次注塑成型的流程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绝缘本体1、基体11、舌板12、收容腔21、开口121、金属壳2、收容腔21、导电端子3、头部301、接触部302、固持部303、尾部304、避让槽305、上排端子列31、下排端子列32、接地端子33、对接部331、弯折部332、主体333、卡钩334、倒刺335、上料带41、下料带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0025]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为一种USB type C电连接器,符合USB 3.0通信协议。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金属壳2及若干导电端子3,绝缘本体1设有基体11及自基体11向前水平延伸的舌板12,金属壳2包覆绝缘本体1并形成环绕舌板12的收容腔21,收容腔21可收容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参考图2及图3所示,为了便于观察图2及图3中的电连接器移除了金属壳2,若干导电端子3以前后向延伸的方式布置在舌板1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并向后穿出基体11。
[0026]结合图4所示,若干导电端子3包括上排端子列31及下排端子列32,其中上排端子列31包括8根导电端子3;下排端子列32包括6根导电端子3,与上排端子列31的中间的6根端
子上下一一对齐设置且上下对应的两根导电端子3形状完全相同。每一导电端子3由前向后依次包括头部301、接触部302、固持部303及尾部304,头部301嵌入舌板12内,接触部302露出在舌板12的表面,固持部303埋设在基体11内,尾部304延伸出基体11。位于上排端子列31的导电端子3的尾部304与连接部202位于同一水平面,位于下排端子列32的导电端子3的尾部304相对其连接部202向上弯折,下排端子列32的导电端子3的尾部304与上排端子列31的导电端子3的尾部304交错排列为一排,并采用表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
[0027]上排端子列31中位于左右两端的两根导电端子3为接地端子33,结合图5所示,接地端子33设有向下凸出的对接部331,对接部331与接地端子33的接触部302上下对齐,对接部331与下排端子列32的接触部302共面。上排端子列31的8根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02裸露在舌板12的上表面,下排端子列32的6根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02及上排端子列31的2根接地端子33的2个对接部331裸露在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体及自所述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若干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列及下排端子列,所述导电端子由前向后设有头部、接触部、固持部及尾部,所述头部及所述固持部埋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接触部露出所述舌板的表面,所述尾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与所述接触部叠置的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凸出的对接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对接部上下对齐并露出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弯折部的外侧缘设有凸出在所述舌板侧端面的卡钩;在所述绝缘本体注塑成型时,上排端子列仅其尾部连接有料带,下排端子列仅其尾部连接有料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采用二次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少平成波陈高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惠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