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器和发动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772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和发动机系统,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旋转组件和扰流增压叶轮,外壳上设置有进气管、出气管和回油口。旋转组件包括转轴、上压壳、下压壳和多个碟片,多个碟片沿着转轴的轴向堆叠设置在转轴上,碟片具有供油气混合物流动的内孔,碟片之间具有用于供油气混合物流动的间隙,用于将从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物通过碟片分离出气体和油液。扰流增压叶轮连接转轴并位于下压壳下方,扰流增压叶轮和碟片同轴旋转。在油气进入到碟片的间隙之前,对油气产生扰动作用,使油气产生围绕转轴螺旋流动,油气以较高的速度冲向碟片之间,同时被扰动后的油气混合物和碟片的碰撞几率增大,进而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油液分离效率。离效率。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器和发动机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离心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和发动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的曲轴箱在工作时,曲轴箱内的机油会随着排放的气体排放到外界,如不能及时将气体中的机油分离后送回曲轴箱,一段时间后,将会造成机油损失,并且直接跟随气体排放到外界的机油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03]现有的发动机系统中安装有离心式油气分离器,排放的机油和气体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油气混合物进入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内,转子带动碟片旋转,油气混合物通过两个碟片之间的间隙向外流动,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油液和气体分离,分离出的油液通过回油口再次送回曲轴箱的内部,参与到曲轴箱的润滑,从而避免或降低机油在实际工作时的损耗量。
[0004]现有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中,油气混合物从进气口进入分离腔后直接流向碟片的内孔,油气混合物顺畅地向外流出,导致油气混合物与碟片的碰撞几率下降,进而导致分离效率下降。
[0005]因此,仍需要一种具有较高分离效率的油气分离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和发动机系统。
[0007]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旋转组件和扰流增压叶轮。
[0009]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分离腔以及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腔的进气管、用于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的出气管和用于分离后的油液排出的回油口。
[0010]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上压壳、下压壳和多个碟片,所述转轴的至少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多个碟片沿着转轴的轴向堆叠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上压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多个碟片上方,所述下压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多个碟片下方,所述碟片具有供油气混合物流动的内孔,所述碟片之间具有用于供油气混合物流动的间隙,用于将从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所述碟片分离出气体和油液。
[0011]所述扰流增压叶轮连接所述转轴并位于所述下压壳下方,所述扰流增压叶轮和所述碟片同轴旋转,用于对经过所述扰流增压叶轮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扰动和增压。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还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开口朝向所述下压壳,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连通进气管,所述扰流增压叶轮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开口处,用于将进气管输入的油气混合物汇集,并经过扰流增压叶轮扰动和增压后流向所述碟片。
[0013]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开口处形成有朝向所述下压壳的束流环,所述束流环环绕间隔设置在所述扰流增压叶轮的外周,所述束流环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口并位于所述下压壳的内孔下方,用于增加油气混合物流向所述下压壳的流速。
[0014]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圆筒部,所述圆筒部设置在所述分离腔的底部,所述圆筒部连通所述进气管,所述圆筒部具有上下连通的上端口,所述圆筒部的上端口朝向所述扰流增压叶轮,从所述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物先依次经所述圆筒部的上端口、再经过扰流增压叶轮后流向所述碟片。
[0015]优选的,所述扰流增压叶轮包括环部和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朝向所述圆筒部的上端口延伸并在环部上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环部连接所述转轴。
[0016]优选的,所述圆筒部的上端口和所述束流环之间具有圆滑过渡面,所述叶片旋转时的扫掠路径截面与所述圆滑过渡面形状匹配,并且所述叶片和圆滑过渡面间隔设置。
[0017]优选的,所述环部的直径和所述束流环的内径比例为64:(66

90)。
[001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在外壳的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导流筋用于引导经所述碟片分离后的油液流到外壳的底部。
[0019]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分别设有可拆卸的扰流件,所述扰流件用于对油气混合物进行扰流和分离。
[0020]一种发动机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回油口的底部连通曲轴箱,用于将分离后的油液送回曲轴箱。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2]本申请通过在转轴上靠近下壳体的位置处,设置用于扰动和增压作用的扰流增压叶轮,在工作时,由于主动式碟片主要靠油气流经碟片的表面,经过碟片的表面吸附和分离出油液,而跟随碟片转动的增压叶轮,在油气进入到碟片的间隙之前,对油气产生扰动作用,使油气产生围绕转轴螺旋流动,油气以较高的速度和多样的流动路径冲向碟片之间,同时被扰动后的油气混合物和碟片的碰撞几率增大,进而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油液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扰流增压叶轮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外壳;11、进气管;12、出气管;13、回油口;2、旋转组件; 21、转轴;22、上压壳;23、下压壳;24、碟片;3、扰流增压叶轮;31、环部;32、叶片;4、进气通道;41、束流环;42、圆筒部;5、圆滑过渡面;6、扰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29]本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
[0030]参照图1

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1、旋转组件2和扰流增压叶轮3。
[0031]所述外壳1内部具有分离腔以及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用于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腔的进气管11、用于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的出气管 12和用于分离后的油液排出的回油口13。
[0032]所述旋转组件2包括转轴21、上压壳22、下压壳23和多个碟片24,所述转轴21的至少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多个碟片24沿着转轴21的轴向堆叠设置在所述转轴21上,转轴21的两端可以分别旋转支撑在两个轴承上,所述上压壳22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21上并位于所述多个碟片24上方,所述下压壳23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21上并位于所述多个碟片 24下方,所述碟片24具有供油气混合物流动的内孔,所述碟片24之间具有用于供油气混合物流动的间隙,用于将从进气管11进入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所述碟片24分离出气体和油液。
[0033]所述扰流增压叶轮3连接所述转轴21并位于所述下压壳23下方,所述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分离腔以及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腔的进气管、用于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的出气管和用于分离后的油液排出的回油口;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上压壳、下压壳和多个碟片,所述转轴的至少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多个碟片沿着转轴的轴向堆叠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上压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多个碟片上方,所述下压壳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多个碟片下方,所述碟片具有供油气混合物流动的内孔,所述碟片之间具有用于供油气混合物流动的间隙,用于将从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所述碟片分离出气体和油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扰流增压叶轮,所述扰流增压叶轮连接所述转轴并位于所述下压壳下方,所述扰流增压叶轮和所述碟片同轴旋转,用于对经过所述扰流增压叶轮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扰动和增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还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开口朝向所述下压壳,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连通进气管,所述扰流增压叶轮位于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开口处,用于将进气管输入的油气混合物汇集,并经过扰流增压叶轮扰动和增压后流向所述碟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开口处形成有朝向所述下压壳的束流环,所述束流环环绕间隔设置在所述扰流增压叶轮的外周,所述束流环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口并位于所述下压壳的内孔下方,用于增加油气混合物流向所述下压壳的流速。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静申立影陈伟嵇琴吉郭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恩都法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