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757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包含一第一固定组件、一第一活动组件、以及一第一驱动组件。第一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于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并且第一活动组件可相对于第一固定组件运动。第一活动组件包含一第一活动元件。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一活动组件相对于第一固定组件运动。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一活动组件沿着一主轴排列,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一活动元件绕主轴运动,并且第一驱动组件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活动元件上。第一活动元件上。第一活动元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圈结构的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通过设置于电子装置上的摄像模块,使用者可以操作电子装置来提取各式各样的照片。
[0003]现今的电子装置的设计不断地朝向微型化的趋势发展,使得摄像模块的各种元件或其结构也必须不断地缩小,以达成微型化的目的。一般而言,摄像模块中的驱动机构可具有自动对焦(Auto Focusing)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的功能。另外,摄像模块也可搭载光圈机构来调整光量。然而,现有的驱动机构虽可达成前述照相或录影的功能,但仍无法满足所有需求。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同时执行自动对焦、光学防手震、调整光量并且可达成微型化的摄像模块,便是现今值得探讨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包含一第一固定组件、一第一活动组件、以及一第一驱动组件。第一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于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并且第一活动组件可相对于第一固定组件运动。第一活动组件包含一第一活动元件。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一活动组件相对于第一固定组件运动。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一活动组件沿着一主轴排列,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一活动元件绕主轴运动,并且第一驱动组件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活动元件上。
[0007]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光学系统还包含一第二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上。第一固定组件包含:一外侧遮挡件;一第一框架;以及一第一底座。第一框架固定于第一底座。外侧遮挡件固定于第一框架。第一框架位于外侧遮挡件以及第一底座之间。第一活动元件设置于第一框架内。第一活动元件可相对于第一框架绕主轴旋转。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第一滚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活动元件以及第一底座之间。第一滚动组件包含至少三个第一滚动元件。第一活动元件通过这些第一滚动元件相对于第一底座以及第一框架绕主轴旋转。第一框架具有至少三个容纳凹槽。第一活动元件具有至少三个沟槽,分别对应于至少三个容纳凹槽。第一底座具有至少三个凹槽,分别对应于至少三个沟槽。第一滚动元件是设置于相对应的容纳凹槽、相对应的沟槽以及相对应的凹槽中。当沿着主轴观察时,这些容纳凹槽的每一个具有二侧面以及一连接面。连接面连接于二侧面之间。连接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二侧面。二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滚动元件的直径。三个第一滚动元件中的一个配置以抵接于相对应的容纳凹槽的二侧面而不抵接于相对应的连接面。三个第一滚动元件中的另二者配置以抵接于相对应的容纳凹槽的连接面。
[0008]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活动元件。当第一活动元件绕主轴旋转时,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相对于第一固定组件以及第一活动组件运动,借以调整一外部光线进入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光量。当沿着主轴观察时,外侧遮挡件具有一环形结构以及一第一外开口。外侧遮挡件上形成有至少二第一导引槽。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其中一部分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上凸柱以及一第一下凸柱。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其中另一部分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二上凸柱以及一第二下凸柱。当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上凸柱不重叠于第一下凸柱。当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二上凸柱不重叠于第二下凸柱。第一下凸柱与第二下凸柱配置以插入第一活动元件。至少二第一导引槽的每一个配置以容置相对应的第一上凸柱以及第二上凸柱。当第一活动元件绕主轴旋转时,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其中一部分以第一下凸柱为轴心旋转,并且第一上凸柱配置以沿着相对应的第一导引槽移动。当第一活动元件绕主轴旋转时,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其中另一部分以第二下凸柱为轴心旋转,并且第二上凸柱配置以沿着相对应的第一导引槽移动。
[0009]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每一个具有一板状结构。主轴垂直于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当沿着垂直于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一底座于主轴上的距离不同。当沿着垂直于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上凸柱的长度不同于第二上凸柱的长度。当沿着垂直于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上凸柱的长度小于第二上凸柱的长度。当沿着垂直于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下凸柱的长度不同于第二下凸柱的长度。当沿着垂直于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下凸柱的长度大于第二下凸柱的长度。
[0010]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二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二固定组件;一第二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于一第二光学元件;以及一第二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第二活动组件以及第二光学元件相对于第二固定组件运动。第二固定组件包含:一外壳;以及一第二底座。外壳固定于第二底座以形成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配置以容纳第二活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外壳环绕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当沿着垂直于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由外壳凸出。第二活动组件包含一承载件以及一第二框架。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光学元件上。第二框架环绕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当沿着垂直于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二框架重叠于第一框架的至少一部分。
[0011]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活动元件包含一第一本体以及一径向延伸部。第一本体具有一环状结构。径向延伸部由第一本体径向延伸而出。径向延伸部具有一收容槽。第一驱动组件包含一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收容槽内。当沿着主轴观察时,径向延伸部具有弧形结构。当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部具有弧形结构。第一磁性元件部的弧形结构的形状对应于径向延伸部的弧形结构的形状。当沿着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由外壳露出。第一轴向垂直于主轴。当沿着垂直于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重叠于外壳的一顶面。
[0012]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二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一防反射元件,设置于外壳的顶面上。防反射元件由塑胶材质制成。外壳由金属材质制成。防反射元件具有一穿孔。外壳具有一外壳开孔。穿孔的孔径小于外壳开孔的孔径。防反射元件完全覆盖外壳的顶面。
[0013]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二光学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电路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电路组件包含一基板、一共享元件、一第一电路元件以及一第
二电路元件。共享元件、第一电路元件以及第二电路元件为一体成形。基板设置于第二底座上。共享元件、第一电路元件以及第二电路元件具有长条形结构。共享元件由基板沿着一第二轴向延伸。第二轴向垂直于第一轴向。第二轴向平行于主轴。第一电路元件配置以电性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一电路元件由共享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电路元件配置以电性连接于一第二位置感测元件。当沿着第一轴向观察时,第二电路元件由共享元件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
[0014]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电路元件包含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一固定组件;一第一活动组件,配置以连接于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并且该第一活动组件可相对于该第一固定组件运动,其中该第一活动组件包含一第一活动元件;以及一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该第一活动组件相对于该第一固定组件运动;其中,该第一固定组件以及该第一活动组件沿着一主轴排列,该第一驱动组件配置以驱动该第一活动元件绕该主轴运动,并且该第一驱动组件的一部分设置于该第一活动元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还包含一第二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该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设置于该第二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上;该第一固定组件包含:一外侧遮挡件;一第一框架;以及一第一底座;该第一框架固定于该第一底座;该外侧遮挡件固定于该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位于该外侧遮挡件以及该第一底座之间;该第一活动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框架内;该第一活动元件可相对于该第一框架绕该主轴旋转;该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第一滚动组件,设置于该第一活动元件以及该第一底座之间;该第一滚动组件包含至少三个第一滚动元件;该第一活动元件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滚动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底座以及该第一框架绕该主轴旋转;该第一框架具有至少三个容纳凹槽;该第一活动元件具有至少三个沟槽,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三个容纳凹槽;该第一底座具有至少三个凹槽,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三个沟槽;该第一滚动元件是设置于相对应的该容纳凹槽、相对应的该沟槽以及相对应的该凹槽中;当沿着该主轴观察时,多个所述容纳凹槽的每一个具有二侧面以及一连接面;该连接面连接于该二侧面之间;该连接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该二侧面;该二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该第一滚动元件的直径;该三个第一滚动元件中的一个配置以抵接于相对应的该容纳凹槽的该二侧面而不抵接于相对应的该连接面;该三个第一滚动元件中的另二者配置以抵接于相对应的该容纳凹槽的该连接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活动元件;当该第一活动元件绕该主轴旋转时,该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固定组件以及该第一活动组件运动,借以调整一外部光线进入该第一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光量;当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外侧遮挡件具有一环形结构以及一第一外开口;该外侧遮挡件上形成有至少二第一导引槽;该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其中一部分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上凸柱以及一第一下凸柱;该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其中另一部分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二上凸柱以及一第二下凸柱;当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上凸柱不重叠于该第一下凸柱;当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二上凸柱不重叠于该第二下凸柱;该第一下凸柱与第二下凸柱配置以插入该第一活动元件;该至少二第一导引槽的每一个配置以容置相对应的该第一上凸柱以及该第二上凸柱;当该第一活动元件绕该主轴旋转时,该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其中一部分以该第一下凸柱为轴心旋转,并且该第一上凸柱配置以沿着相对应的该第一导引槽移动;当该第一活动元件绕该主轴旋转时,该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其中另一部分以该第二下凸柱为轴心旋转,并且该第二上凸柱配置以沿着相对应的该第一导引槽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的每一个具有一板状结构;该主轴垂直于该板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当沿着垂直于该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至少二第一光学元件与该第一底座于该主轴上的距离不同;当沿着垂直于该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上凸柱的长度不同于该第二上凸柱的长度;当沿着垂直于该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上凸柱的长度小于该第二上凸柱的长度;当沿着垂直于该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下凸柱的长度不同于该第二下凸柱的长度;当沿着垂直于该主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下凸柱的长度大于该第二下凸柱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二固定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展荣黄晨昕赵振宏陈怡和林坤仕刘守宸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