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744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急救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救辅助装置,包括若干连接杆和若干支撑板,若干支撑板直接通过若干连接杆相互连接,左右两侧的支撑板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储存箱,两个储存箱相互远离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手柄,两个移动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U形框、转轴、大齿轮、传动齿轮、小齿轮、螺纹杆、限位板、支撑杆、带锁式万向轮和隔板,前后两侧转轴之间贯穿挡板固定连接有传动杆,前侧两个转轴安装有把手,若干支撑板上端安装有承重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手柄在凹凸不平的对患者进行转移,同时在平坦的地面能够利用带锁式万向轮稳定的进行移动,使医护人员更加省力。使医护人员更加省力。使医护人员更加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救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急救辅助
,具体涉及一种急救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对施救者进行紧急救助,利用适用物资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往医院进行临床救治。通常这种情况下都会使用担架对施救者进行辅助转移,现有的辅助转移装置通常是没有万向轮的担架,因为这样担架的高度较低方便使用者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进行移动,但这样就会导致没有万向轮的担架不适用于平坦的地面,这样会增加医护人员抬起患者的劳动程度,而固定设于担架下方的移动装置在平坦的地面就会移动起来非常省力,但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将整个装置太高,同时伸出的万向轮还不会断与凹凸不平的地面发生碰撞引起不便,这样在移动担架时下方的万向轮就会妨担架移动,因此现有的急救辅助装置没有很好的适用于多种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急救辅助装置,能够适用于凹凸不平的路况下对危急患者进行转移,同时还能在平坦的地面使用带锁式万向轮在地面进行移动,不仅适用场景多而且能够给医护人员节省力气,而且在移动或者对支撑板上端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时能够抬高辅助装置的高度,方便医护人员操作,而限位板能够对支撑杆进行限位达到锁紧的作用,避免在移动中或者救治中支撑杆发生倾斜。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急救辅助装置,包括若干连接杆和若干支撑板,若干所述支撑板直接通过若干连接杆相互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储存箱,两个所述储存箱相互远离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手柄,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下端左右对称安装有移动机构,两个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
[0006]所述移动组件包括U形框、转轴、大齿轮、传动齿轮、小齿轮、螺纹杆、限位板、支撑杆、带锁式万向轮和隔板,所述U形框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下端,所述支撑杆阻尼转动连接于U形框内部,所述转轴贯穿支撑杆且与U形框转动连接,所述带锁式万向轮安装于支撑杆末端,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下端,所述转轴伸出U形框与隔板转动连接,所述大齿轮固定连接于转轴周侧,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于隔板一侧且与大齿轮相互连接,所述小齿轮转动连接与隔板一侧且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于小齿轮靠近U形框一侧,所述限位板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板与U形框滑动连接;
[0007]前后两侧所述转轴之间贯穿挡板固定连接有传动杆,前侧两个所述转轴安装有把手,若干所述支撑板上端安装有承重布。
[0008]所述把手包括弹簧、转动柱、限位条和海绵垫,前侧两个所述转轴均开设有圆槽,
所述转动柱滑动连接于圆槽内部,所述限位条固定连接于转动柱外侧,所述弹簧安装于圆槽和转动柱之间,所述转轴内部开设有与圆槽连通的环槽,所述转轴内部开设有若干与环槽连通的插槽。
[0009]所述隔板靠近U形框一侧与储存箱之间固定连接有L形板。
[0010]所述储存箱靠近手柄一侧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与储存箱之间设有锁紧件,所述箱门设有提手。
[0011]中央所述支撑板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板,两个所述放置板相互远离一侧均开设有挡板槽,两个所述挡板槽内部均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与挡板槽内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绳,两个所述放置板上端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T形槽。
[0012]所述U形框靠近开口处固定连接有T形块,所述限位板靠近U形框一侧开设有与T形块相匹配的滑槽。
[0013]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凹凸不平的路况下对危急患者进行转移,同时还能在平坦的地面使用带锁式万向轮在地面进行移动,不仅适用场景多而且能够给医护人员节省力气,而且在移动或者对支撑板上端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时能够抬高辅助装置的高度,方便医护人员操作,而限位板能够对支撑杆进行限位达到锁紧的作用,避免在移动中或者救治中支撑杆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急救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急救辅助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急救辅助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2]连接杆1、支撑板11、储存箱12、手柄13、U形框14、转轴15、大齿轮16、传动齿轮17、小齿轮18、螺纹杆19、限位板2、支撑杆21、带锁式万向轮22、隔板23、传动杆24、把手25、承重布26。
[0023]弹簧3、转动柱31、限位条32、海绵垫33、圆槽34、环槽35、插槽36、L形板37、箱门38、提手39、放置槽4、放置板41、挡板槽42、挡板43、限位块44、弹性绳45、T形槽46、T形块4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

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急救辅助装置,包括若干连接杆1和若干支撑板11,若干支撑板11直接通过若干连接杆1相互连接,左右两侧的支撑板11相互远离一侧均固
定连接有储存箱12,两个储存箱12相互远离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手柄13,左右两侧的支撑板11下端左右对称安装有移动机构,两个移动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
[0027]移动组件包括U形框14、转轴15、大齿轮16、传动齿轮17、小齿轮18、螺纹杆19、限位板2、支撑杆21、带锁式万向轮22和隔板23,U形框14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1下端,支撑杆21阻尼转动连接于U形框14内部,转轴15贯穿支撑杆21且与U形框14转动连接,带锁式万向轮22安装于支撑杆21末端,隔板23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1下端,转轴15伸出U形框14与隔板23转动连接,大齿轮16固定连接于转轴15周侧,传动齿轮17转动连接于隔板23一侧且与大齿轮16相互连接,小齿轮18转动连接与隔板23一侧且与传动齿轮17相互啮合,螺纹杆19固定连接于小齿轮18靠近U形框14一侧,限位板2与螺纹杆19螺纹连接,且限位板2与U形框14滑动连接;
[0028]前后两侧转轴15之间贯穿挡板23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4,前侧两个转轴15安装有把手25,若干支撑板11上端安装有承重布26。
[0029]初始状态下,限位板2位于U形框14与小齿轮18之间,同时支撑杆21和带锁式万向轮22横向放置于支撑板11下方,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救辅助装置,包括若干连接杆和若干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板直接通过若干连接杆相互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储存箱,两个所述储存箱相互远离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手柄,左右两侧的所述支撑板下端左右对称安装有移动机构,两个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U形框、转轴、大齿轮、传动齿轮、小齿轮、螺纹杆、限位板、支撑杆、带锁式万向轮和隔板,所述U形框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下端,所述支撑杆阻尼转动连接于U形框内部,所述转轴贯穿支撑杆且与U形框转动连接,所述带锁式万向轮安装于支撑杆末端,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下端,所述转轴伸出U形框与隔板转动连接,所述大齿轮固定连接于转轴周侧,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于隔板一侧且与大齿轮相互连接,所述小齿轮转动连接与隔板一侧且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于小齿轮靠近U形框一侧,所述限位板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且所述限位板与U形框滑动连接;前后两侧所述转轴之间贯穿挡板固定连接有传动杆,前侧两个所述转轴安装有把手,若干所述支撑板上端安装有承重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琪琪潘元风朱丽叶王文静孙少龙黄萍萍陈建玮刘红吴芳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