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及破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736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及破碎系统,包括定子、转子和转子轴,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转子外部,所述转子中心设置有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与所述转子上开有的中心轴孔通过键槽配合;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绕组、绕组槽,所述定子铁芯上沿着圆周均布设有绕组槽,所述绕组槽内设置有绕组;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稀土磁钢、磁钢槽,所述转子铁芯上位于所述绕组槽内层设置有磁钢槽,所述磁钢槽内嵌入所述稀土磁钢,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圆边缘开的绕组槽内嵌入的绕组为双层绕组,且所述绕组槽设置至少70个,所述绕组槽的槽口宽、槽肩宽、槽底宽均采用宽度设置,且均为12毫米,槽高为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及破碎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及破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低速大扭矩永磁电机主要应用于露天矿开采领域的皮带运输和圆锥破碎、石油开采领域的抽油作业等领域。相对于普通的大功率电机来说,应用效果十分突出,不仅具有故障率低、调频简单、振动噪音小、运行效率高等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永磁电机的能耗更低,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对于圆锥破碎驱动技术来说,由于受到工况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永磁电机在复杂条件下运行的高过载能力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因为永磁电机结构的限制在使用状态下,无法保证永磁电机在正常运转条件下气隙磁场正弦度,同时在永磁电机使用状态下无法抵抗永磁体涡流损耗和转矩脉动,进而导致永磁电机在圆锥破碎驱动使用状态无法保证破碎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及破碎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转子轴,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转子外部,所述转子中心设置有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与所述转子上开有的中心轴孔通过键槽配合;
[0005]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绕组、绕组槽,所述定子铁芯上沿着圆周均布设有绕组槽,所述绕组槽内设置有绕组;
[0006]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稀土磁钢、磁钢槽,所述转子铁芯上位于所述绕组槽内层设置有磁钢槽,所述磁钢槽内嵌入所述稀土磁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圆边缘开的绕组槽内嵌入的绕组为双层绕组,且所述绕组槽设置至少70个。
[0008]进一步地,所述绕组槽的槽口宽、槽肩宽、槽底宽均采用宽度设置,且均为 12毫米,槽高为75

86毫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绕组的绕组方式为双层叠绕,且绕组节距为3,每槽导体数为6,采用并联设置,且并联支路数为2个。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为长轴结构,且所述转子的单边气隙控制为4

6毫米。
[0011]进一步地,所述稀土磁钢为钕铁硼永磁体,并呈间隔排布,且所述钕铁硼永磁体厚度为17毫米,宽度为80毫米。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子铁芯上设置有的磁钢槽沿着所述转子的圆周间隔设置且呈矩形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转子铁芯上设置有的磁钢槽沿着所述转子呈W状圆周排列,且W朝
向所述转子轴的一侧形成口字状,且相邻呈W状的磁钢槽之间气隙3

5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子铁芯上设置有的磁钢槽沿着所述转子呈V字状,且V字状中心为镂空状。
[0015]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破碎系统,包括稀土永磁电机、蛇形联轴器、轴承基座、飞轮、传动轴、圆锥破碎机,所述稀土永磁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蛇形联轴器连接,所述飞轮两端分别安装两个轴承基座,所述轴承基座分别与所述蛇形联轴器及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圆锥破碎机连接;
[0016]该破碎系统中设置两台稀土永磁电机,且所述稀土永磁电机分别通过蛇形联轴器、飞轮、传动轴与圆锥破碎机连接,驱动圆锥破碎机工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内嵌式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稀土永磁电机能够有效的提高气隙磁场正弦度,同时削弱永磁体涡流损耗和转矩脉动,具备大凸极率,更高过载性能,适用于各种低速大扭矩破碎系统;
[0019]本技术破碎系统中两台稀土永磁电机分别通过蛇形联轴器、飞轮、传统轴与圆锥破碎机连接,驱动圆锥破碎机工作。
[0020]本技术飞轮两端分别安装两个轴承基座,其作用是稳固飞轮,避免飞轮在旋转过程中的摆动或震动。
[0021]本技术飞轮的作用是克服系统中的震动和惯性冲击,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0022]本技术蛇形连轴器的作用是补偿轴心偏移、克服系统中的震动和惯性冲击,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稀土永磁电机截面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破碎系统连接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转子截面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另一状态转子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图1

4所示,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包括定子1、转子2和转子轴3,所述定子1设置在所述转子2外部,所述转子2中心设置有转子轴3,所述转子轴3与所述转子2上开有的中心轴孔通过键槽配合;
[0029]所述定子1包括定子铁芯10、绕组11、绕组槽12,所述定子铁芯10上沿着圆周均布设有绕组槽12,所述绕组槽12内设置有绕组11;
[0030]所述转子2包括转子铁芯20、稀土磁钢21、磁钢槽22,所述转子铁芯20上位于所述绕组槽12内层设置有磁钢槽22,所述磁钢槽22内嵌入所述稀土磁钢 21。
[0031]为了提高永磁电机的过载能力,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定子铁芯10的内圆边缘开的绕组槽12内嵌入的绕组11为双层绕组,且所述绕组槽12设置至少70个。
[0032]所述,定子铁芯内圆边缘开有绕组槽,双层绕组嵌入其中。优选绕组槽为 90个,定子外径为1180毫米,定子内径为850毫米,定子轭厚为74毫米,定子齿顶宽为17.8毫米。
[0033]所述绕组槽12的槽口宽、槽肩宽、槽底宽均采用宽度设置,且均为12毫米,槽高为75

86毫米。
[0034]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内嵌式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稀土永磁电机能够有效的提高气隙磁场正弦度,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双层绕组的绕组方式为双层叠绕,且绕组节距为3,每槽导体数为6,采用并联设置,且并联支路数为2个。
[0035]每槽导体数为6,导线规格为4根并宽4.38毫米、高6.12毫米,并联支路数为2,全匝长为1262毫米,相电阻为0.00586欧姆。
[0036]为了降低稀土磁钢的用量和避免磁极拥挤,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转子2为长轴结构,且所述转子2的单边气隙控制为4

6毫米。
[0037]所述,转子为长轴结构,转子铁芯外圆边缘开有磁钢槽,稀土磁钢嵌入其中,为了降低稀土磁钢的用量和避免磁极拥挤,优选磁钢槽为8

20个,转子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包括定子(1)、转子(2)和转子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设置在所述转子(2)外部,所述转子(2)中心设置有转子轴(3),所述转子轴(3)与所述转子(2)上开有的中心轴孔通过键槽配合;所述定子(1)包括定子铁芯(10)、绕组(11)、绕组槽(12),所述定子铁芯(10)上沿着圆周均布设有绕组槽(12),所述绕组槽(12)内设置有绕组(11);所述转子(2)包括转子铁芯(20)、稀土磁钢(21)、磁钢槽(22),所述转子铁芯(20)上位于所述绕组槽(12)内层设置有磁钢槽(22),所述磁钢槽(22)内嵌入所述稀土磁钢(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10)的内圆边缘开的绕组槽(12)内嵌入的绕组(11)为双层绕组,且所述绕组槽(12)设置至少70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槽(12)的槽口宽、槽肩宽、槽底宽均采用宽度设置,且均为12毫米,槽高为75

86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绕组的绕组方式为双层叠绕,且绕组节距为3,每槽导体数为6,采用并联设置,且并联支路数为2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切向磁极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为长轴结构,且所述转子(2)的单边气隙控制为4

6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切向磁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光杨志永李惟毅王晓远崔凤薛远建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