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32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对接固定结构,包括壳体、舱门驱动组件与固定组件;壳体开设有供机器人出入的舱口以及舱门;固定组件包括设于舱门内侧的后推部以及设于壳体远离舱口一侧的前推部;后推部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舱门两侧的固定支架以及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铰接于固定支架上的后推杆,壳体在舱口的两侧均设有导向块,导向块的表面向下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对接固定结构,后推杆的两端通过自身重力分别在两个导向块的表面滑动从而使得后推杆将机器人朝靠近前推部方向推动,进而使得机器人的前端抵接在前推部上以及后端抵接在后推杆上,完成对机器人在运动方向的前后固定,结构简单,并提升对机器人进行固定的可靠性。并提升对机器人进行固定的可靠性。并提升对机器人进行固定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接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对接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机器人和站点(Station)对接过程中,例如机器人在站点内取放货、充电等,均需要保证二者对接场景的安全性,所以机器人会进入到站点内部进行作业,并且机器人需要和站点进行较高精度的定位和对机器人进行可靠的固定。然而,现有的站点内用于对接机器人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对接精度不高,不利于提升对机器人进行固定的可靠性。
[000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接固定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接固定结构,旨在改善现有的站点内用于对接机器人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提高对接精度,并提升对机器人进行固定的可靠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对接固定结构,用于对接固定机器人,包括壳体、舱门驱动组件与固定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供所述机器人出入的舱口以及设有与所述舱口相适配的舱门,所述舱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舱门封闭或打开所述舱口;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舱门内侧的后推部以及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舱口一侧的前推部;所述后推部包括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所述舱门两侧的固定支架以及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铰接于一对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后推杆,所述壳体在所述舱口的两侧均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舱口一侧的表面自靠近所述舱口一端沿远离所述舱口方向并向下倾斜设置;当所述机器人进入所述舱口后,所述后推杆的两端通过自身重力分别在两个所述导向块的表面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后推杆将所述机器人朝靠近所述前推部方向推动,进而使得所述机器人的前端抵接在所述前推部上以及后端抵接在所述后推杆上。
[000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推杆的两端在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均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设有与所述后推杆平行间隔设置的导向滚筒。
[000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推杆的两端端部均设有导向轮,当所述后推杆在所述导向块的表面滑动时,所述导向轮沿着所述导向块的表面滚动。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舱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顶部的第一驱动轮以及设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舱口顶部的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通过传动带套设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连接,所述舱门的顶部固定于所述传动带的预设位置;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旋转时,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舱门上升或下降。
[000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舱门的顶部间隔设有一对第一固定块,一对所述第一固定块远离所述舱门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传动带的预设位置固定连接。
[00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一对分别位于所述舱口两侧且平行间隔设
置的滑轨,所述舱门的两侧均设有滑块;当所述舱门升降时,所述滑块沿着对应的所述滑轨上下滑动。
[00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滑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滑槽,一对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伸入到所述滑槽内并抵接于所述滑槽的内壁。
[001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滑轨的中部还架设有与所述后推杆平行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用于与所述后推杆配合从而阻止所述舱门继续上升。
[001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滑轨靠近所述前推部的一侧均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呈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后推杆垂直;一对所述导轨用于分别对所述机器人相对于运动方向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
[0014]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块呈三角状,所述导向块的其中两个面分别固定在所述滑轨表面与所述导轨表面,且所述导向块的斜面靠近所述导轨的一侧沿竖直方向截断形成竖直面;当所述机器人的后端抵接在所述后推杆上时,所述后推杆抵接于所述竖直面上。
[0015]本技术提供的对接固定结构,当机器人进入舱口后,后推杆的两端通过自身重力分别在两个导向块的表面滑动从而使得后推杆将机器人朝靠近前推部方向推动,进而使得机器人的前端抵接在前推部上以及后端抵接在后推杆上,完成对机器人在运动方向的前后固定,结构简单,并提升对机器人进行固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对接固定结构与机器人进行对接时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对接固定结构与机器人进行对接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对接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4为图3所示对接固定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1]图5为图3所示圈A内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6为图4所示圈B内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标号:100、对接固定结构;200、机器人;10、壳体;11、舱口;12、舱门;13、滑轨;131、滑槽;14、滑块;141、滑轮;15、限位杆;16、导向块;161、竖直面;17、导轨;171、安全检测传感器;20、舱门驱动组件;21、驱动电机;22、第一驱动轮;23、第二驱动轮;24、固定杆;25、传动带;26、第一固定块;27、第二固定块;30、固定组件;31、后推部;311、固定支架;312、连接杆;313、后推杆;314、导向轮;315、连接块;316、导向滚筒;32、前推部;321、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
[0025]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26]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对接固定结构100,用于对接固定机器人200,使机器人200停靠在站点内的预定位置,以保证机器人对接场景的安全性,从而便于机器人200在站点内进行充电、取放货等操作。
[0028]如图1

图6所示,对接固定结构100包括壳体10、舱门驱动组件20与固定组件30。壳体10为站点(Station)的外壳,站点通常为长方体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固定结构,用于对接固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舱门驱动组件与固定组件;所述壳体开设有供所述机器人出入的舱口以及设有与所述舱口相适配的舱门,所述舱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舱门封闭或打开所述舱口;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舱门内侧的后推部以及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舱口一侧的前推部;所述后推部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所述舱门两侧的固定支架以及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铰接于一对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后推杆,所述壳体在所述舱口的两侧均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舱口一侧的表面自靠近所述舱口一端沿远离所述舱口方向并向下倾斜设置;当所述机器人进入所述舱口后,所述后推杆的两端通过自身重力分别在两个所述导向块的表面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后推杆将所述机器人朝靠近所述前推部方向推动,进而使得所述机器人的前端抵接在所述前推部上以及后端抵接在所述后推杆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推杆的两端在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均设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设有与所述后推杆平行间隔设置的导向滚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推杆的两端端部均设有导向轮,当所述后推杆在所述导向块的表面滑动时,所述导向轮沿着所述导向块的表面滚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顶部的第一驱动轮以及设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舱口顶部的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通过传动带套设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