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24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包括固定于配料釜内的上部镂空支架,其技术要点是:上部镂空支架的底面中心固定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吸水盘,第一吸水盘的底面中心利用上空心管柱连接空心混流室,空心混流室的底部中心利用下空心管柱连接第二吸水盘,空心混流室的侧方连接水平空心管柱,水平空心管柱的末端引出配料釜并与提升泵的入口连接,提升泵的出口连接S形中间管路,上部镂空支架的顶部固定分流盒,分流盒的顶面中心设有回流管路,回流管路的末端引出配料釜并与S形中间管路连通,分流盒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分流口。本结构解决了现有搅拌结构搅拌效率较低的问题,保证了配料釜内各原料混合均匀,搅拌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配料釜具有加热、冷却、保温和搅拌功能,用于使各种原料充分混合为在一起,再送入反应釜中进行相应反应。其中,搅拌机构是配料釜的关键组件,是决定原料混合均匀性的关键因素。
[0003]现有配料釜的搅拌结构通常由搅拌电机、与搅拌电机连接的搅拌轴、设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组成,启动搅拌电机后,搅拌轴带动搅拌桨叶旋转,从而实现各原料的均匀混合。但是这种搅拌结构易出现搅拌盲区,搅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的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解决现有搅拌结构搅拌效率较低的问题,保证配料釜内各原料混合均匀,搅拌效率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包括固定于配料釜内的上部镂空支架,其技术要点是:所述上部镂空支架的底面中心固定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吸水盘,所述第一吸水盘的底面中心利用上空心管柱连接空心混流室,所述空心混流室的底部中心利用下空心管柱连接第二吸水盘,所述空心混流室的侧方连接水平空心管柱,所述水平空心管柱的末端引出配料釜并与提升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的出口连接S形中间管路,所述上部镂空支架的顶部固定分流盒,所述分流盒的顶面中心设有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的末端引出配料釜并与S形中间管路连通,所述分流盒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分流口。
[0007]上述的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所述第一吸水盘和第二吸水盘分别包括盘状空心吸水室、均匀设于盘状空心吸水室上表面的多个上轴向吸水孔、均匀设于盘状空心吸水室下表面的多个下轴向吸水孔、均匀设于盘状空心吸水室侧周面的多个径向吸水孔,所述第一吸水盘的盘状空心吸水室利用上空心管柱与空心混流室连通,所述第二吸水盘的盘状空心吸水室利用下空心管柱与空心混流室连通。
[0008]上述的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所述空心混流室为椭球状,用于混流缓冲。
[0009]上述的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所述上部镂空支架由与配料釜同心的圆形支板、与配料釜内壁焊接固定的定位环、连接于定位环与圆形支板之间的多个连接筋,相邻的两个连接筋之间为镂空部,所述分流盒的各个分流口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镂空部内。
[0010]上述的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所述S形中间管路具有一段S形管段,或由多段S形管段连续首尾而成。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在提升泵的作用下,使配料釜中混合液体的上、下部分分别被引入到第一吸水盘和第二吸水盘中,再由第一吸水盘和第二吸水盘之间的空心混流室汇流,而后由提升泵
出口连接的S形中间管路返流至分流盒中,最后由分流盒的分流口分散于混合液体的上层。在液体循环过程中,第一吸水盘和第二吸水盘分别实现对混合液体的第一次混流,空心混流室实现对混合液体的第二次混流,而S形中间管路实现对混合液体的第三次混流,三次混流即是三次搅拌作用,保证了配料釜内各原料混合均匀,解决了现有搅拌结构搅拌效率较低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搅拌效率。
[0013]2、第一吸水盘位于配料釜中上部,第一吸水盘的上、下轴向吸水孔和径向吸水孔吸收其外围的液流,第二吸水盘位于配料釜下部,第二吸水盘的上、下轴向吸水孔和径向吸水孔吸收其外围的液流,大大减少了混流盲区,即减小了搅拌盲区,保证了配料釜内各原料混合均匀。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上部镂空支架和分流盒的俯视图;
[0016]图3为图1中第二吸水盘的俯视图。
[0017]图中:1.配料釜、2.分流盒、3.分流口、4.第一吸水盘、5.径向吸水孔、6.下轴向吸水孔、7.空心混流室、8.上轴向吸水孔、9.第二吸水盘、10.下空心管柱、11.水平空心管柱、12.提升泵、13.上空心管柱、14.S形中间管路、15.连接柱、16.上部镂空支架、1601.定位环、1602.连接筋、1603.圆形支板、17.回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19]如图1~图3所示,该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包括固定于配料釜1内的上部镂空支架16,所述上部镂空支架16的底面中心固定有连接柱15且连接柱15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吸水盘4。所述第一吸水盘4的底面中心利用上空心管柱13连接空心混流室7,所述空心混流室7的底部中心利用下空心管柱10连接第二吸水盘9。所述空心混流室7的侧方连接水平空心管柱11,所述水平空心管柱11的末端引出配料釜1并与提升泵12的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12的出口连接S形中间管路14。所述上部镂空支架16的顶部固定分流盒2,所述分流盒2的顶面中心设有回流管路17,所述回流管路17的末端引出配料釜1并与S形中间管路14连通,所述分流盒2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分流口3。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水盘4和第二吸水盘9分别包括盘状空心吸水室、均匀设于盘状空心吸水室上表面的多个上轴向吸水孔8、均匀设于盘状空心吸水室下表面的多个下轴向吸水孔6、均匀设于盘状空心吸水室侧周面的多个径向吸水孔5。所述第一吸水盘4的盘状空心吸水室利用上空心管柱13与空心混流室7连通,所述第二吸水盘9的盘状空心吸水室利用下空心管柱10与空心混流室7连通。所述空心混流室7为椭球状,用于混流缓冲。所述上部镂空支架16由与配料釜1同心的圆形支板1603、与配料釜1内壁焊接固定的定位环1601、连接于定位环1601与圆形支板1603之间的多个连接筋1602,相邻的两个连接筋1602之间为镂空部,所述分流盒2的各个分流口3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镂空部内。所述S形中间管路14具有一段S形管段,或由多段S形管段连续首尾而成。
[0021]工作原理:
[0022]工作时,第一吸水盘4位于配料釜1中上部,第二吸水盘9位于配料釜1下部。启动提升泵,第一吸水盘1的上、下轴向吸水孔8、6和径向吸水孔5吸收其外围的液流,第二吸水盘9的上、下轴向吸水孔8、6和径向吸水孔5吸收其外围的液流,从而将配料釜1中上部和下部的液流不断吸入空心混流室7中进行混合,而后经过提升泵12到达S形中间管路14进一步实现管内混合搅拌,最后经由分流盒2回流至配料釜1内液体上层。在提升泵12的作用下,釜内液体不断被抽出回流,实现循环搅拌作用,搅拌效果好,搅拌效率高。
[0023]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包括固定于配料釜内的上部镂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镂空支架的底面中心固定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下端固定有第一吸水盘,所述第一吸水盘的底面中心利用上空心管柱连接空心混流室,所述空心混流室的底部中心利用下空心管柱连接第二吸水盘,所述空心混流室的侧方连接水平空心管柱,所述水平空心管柱的末端引出配料釜并与提升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的出口连接S形中间管路,所述上部镂空支架的顶部固定分流盒,所述分流盒的顶面中心设有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的末端引出配料釜并与S形中间管路连通,所述分流盒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分流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料釜高效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水盘和第二吸水盘分别包括盘状空心吸水室、均匀设于盘状空心吸水室上表面的多个上轴向吸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春辉倪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崇宇化工产品生产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