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主框架,主框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输送组件,输送组件设置于主框架的中部,输送组件用于输送薄板;上吸盘组件,上吸盘组件设置于主框架的上部;下吸盘组件,下吸盘组件设置于主框架的下部;翻转机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与翻转机构连接。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适用用板体结构尤其是薄板的翻转输送机构,能够快速且稳定地完成对薄板的翻转和输送操作,且确保了薄板的位置在翻转前后相对固定,无需对薄板进行额外的调整,进一步提高了薄板的生产效率,且减小了安全隐患。且减小了安全隐患。且减小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薄板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工业自动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生产企业对板型材料生产的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愈发强烈。以较薄的板材产品为例,薄板在生产过程中的快速稳定传递输送对于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都起到很重要的衔接作用。然而,对于一般的薄板而言大多都需要进行双面加工,这也使得在输送过程中还要精准地完成对薄板的翻转操作,现有的生产输送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不易对薄板完成精确的翻转,很容易发生翻转后薄板错位以及翻转中薄板脱出等问题,这也进一步降低了薄板的生产效率,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包括:
[0004]第一连接板;
[0005]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
[0006]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0007]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中部,所述输送组件用于输送薄板;
[0008]上吸盘组件,所述上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上部,所述上吸盘组件可操作地与所述薄板相吸附;
[0009]下吸盘组件,所述下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下部,所述下吸盘组件可操作地与所述薄板相吸附;
[0010]翻转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翻转机构连接。
[00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包括:上部架、中部架和下部架,所述上部架、所述中部架和所述下部架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中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通口,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两所述通口之间,所述上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上部架上,所述下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下部架上。
[00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吸盘组件和所述下吸盘组件均包括:固定架、升降架、若干吸盘单元和升降机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主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升降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靠近或远离所述薄板设置,每一所述吸盘单元均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每一所述吸盘单元均可操作地与所述薄板相吸附。
[001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架、上滚轮组件和下滚轮组件,所述上滚轮组件和所述下滚轮组件均安装于所述输送架上,所述输送架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上滚轮组件和下滚轮组件之间形成有一输送通道,所述上滚轮组件和所述下
滚轮组件平行设置。
[00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滚轮组件和所述下滚轮组件均包括:传动组件、若干滚轮轴和若干输送滚轮,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输送架上,若干所述滚轮轴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每一所述滚轮轴均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且每一所述滚轮轴上均设置有若干输送滚轮。
[001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滚轮组件和/或所述下滚轮组件输送所述薄板。
[001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规整组件,若干所述规整组件均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每一所述规整组件均可操作地与所述薄板的外缘相接触。
[001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规整组件均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气缸、第二安装板、第二气缸、规整轴和规整件,所述第一气缸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主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沿水平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规整轴的一端,所述规整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规整轴的另一端于所述规整件连接,所述规整件可操作地与所述薄板的外缘相接触。
[001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轴承座、连接轴和减速机,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001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传感器组件,两所述传感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两端,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薄板的位置。
[0020]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适用用板体结构尤其是薄板的翻转输送机构,能够快速且稳定地完成对薄板的翻转和输送操作,且确保了薄板的位置在翻转前后相对固定,无需对薄板进行额外的调整,进一步提高了薄板的生产效率,且减小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的上吸盘组件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的规整组件示意图。
[0025]附图中:
[0026]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主框架;4、输送组件;5、上吸盘组件;6、下吸盘组件;7、翻转机构;8、上部架;9、中部架;10、下部架;11、固定架;12、升降架;13、吸盘单元;14、升降机构;15、输送架;16、上滚轮组件;17、下滚轮组件;18、输送通道;19、滚轮轴;20、输送滚轮;21、规整组件;22、第一安装板;23、第一气缸;24、第二安装板;25、第二气缸;26、规整轴;27、规整件;28、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薄板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2和第一连接板1平行设置;主框架3,主框架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连接;输送组件4,输送组件4设置于主框架3的中部,输送组件4用于输送薄板;上吸盘组件5,上吸盘组件5设置于主框架3的上部,上吸盘组件5可操作地与薄板相吸附;下吸盘组件6,下吸盘组件6设置于主框架3的下部,下吸盘组件6可操作地与薄板相吸附;翻转机构7,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均与翻转机构7连接。进一步地,薄板通过生产线由主框架3的一端进入本薄板翻转输送组件4并通过输送组件4继续输送直至薄板完全进入至输送组件4内,并通过对输送组件4的控制将薄板减速并停止于输送组件4的指定位置处,此时上吸盘组件5和下吸盘组件6同时运动从上下方向上分别抵于薄板的上下两侧面并进行吸附,从而将薄板的位置完全固定,翻转机构7控制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带动整个主框架3、输送组件4以及上吸盘组件5和下吸盘组件6共同进行180度翻转从而实现对薄板的上下面的翻转,翻转完成后,上吸盘组件5和下吸盘组件6复位并通过输送组件4将薄板送出本薄板翻转输送机构。
[002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主框架3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板翻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中部,所述输送组件用于输送薄板;上吸盘组件,所述上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上部,所述上吸盘组件可操作地与所述薄板相吸附;下吸盘组件,所述下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下部,所述下吸盘组件可操作地与所述薄板相吸附;翻转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翻转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翻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上部架、中部架和下部架,所述上部架、所述中部架和所述下部架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中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通口,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两所述通口之间,所述上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上部架上,所述下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下部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翻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盘组件和所述下吸盘组件均包括:固定架、升降架、若干吸盘单元和升降机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主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升降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靠近或远离所述薄板设置,每一所述吸盘单元均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每一所述吸盘单元均可操作地与所述薄板相吸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翻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架、上滚轮组件和下滚轮组件,所述上滚轮组件和所述下滚轮组件均安装于所述输送架上,所述输送架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上滚轮组件和下滚轮组件之间形成有一输送通道,所述上滚轮组件和所述下滚轮组件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南,吴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通彩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