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694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包括底座和灭杀盒,所述灭杀盒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灭杀盒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陷阱进口,所述灭杀盒的内侧中部一体式连接有灭杀腔,所述灭杀腔的底部设有放置盘,所述灭杀腔的周侧开设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灭杀盒和两侧的陷阱进口,首先在诱饵板上防止诱饵,然后把诱饵板插入到诱饵室中,诱饵散出的味道会将蟑螂吸引过来,蟑螂进过陷阱进口进入到灭杀盒内,由于陷阱进口独特的构造,蟑螂进入后就会困入在灭杀盒中,然后在灭杀腔内点燃灭杀蟑螂的药,对蟑螂进行灭杀,可以对蟑螂集中进行灭杀,提高了消灭蟑螂的效率,而且不会让儿童接触到,灭杀起来更加的安全。的安全。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害虫灭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蟑螂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肺炎、白喉、鼻疽、炭疽以及结核等病的细菌。蟑螂可携带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牛肉绦虫、绕虫、鞭虫等多种的蠕虫卵。它们还可以作为念珠棘虫、短膜壳绦虫、瘤筒等多种线虫的中间寄主。蟑螂也可以携带多种原虫,其中有4种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如痢疾阿米马、肠贾第虫等。实验研究已确证,蟑螂能携带,保持并排出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0003]蟑螂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虫类,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经常隐蔽在家中的角落,给家中的卫生和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目前在灭杀蟑螂方面并没有什么较好的手段,蟑螂又称之为小强,可以看出其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生活中一般就投放一些蟑螂药来灭杀蟑螂,但是效果不好,而且蟑螂药的投放若是家中有儿童,可能会出现误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以解决灭杀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包括底座和灭杀盒,所述灭杀盒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所述灭杀盒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陷阱进口,所述灭杀盒的内侧中部一体式连接有灭杀腔,所述灭杀腔的底部设有放置盘,所述灭杀腔的周侧开设有通气孔,所述灭杀腔的顶部安装有盖体,所述灭杀腔的两侧均安装有辅助风扇,所述灭杀盒的内部顶端设有用于给辅助风扇供电的蓄电池,所述底座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清理槽,所述清理槽的内部铰接有底盖,所述底盖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清理槽内,所述灭杀盒的内侧底部设有诱饵室,所述诱饵室的表面设有通孔,所述灭杀盒的一侧插接有诱饵板,所述诱饵板伸入到诱饵室的内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灭杀盒和两侧的陷阱进口,首先在诱饵板上防止诱饵,然后把诱饵板插入到诱饵室中,诱饵散出的味道会将蟑螂吸引过来,蟑螂进过陷阱进口进入到灭杀盒内,由于陷阱进口独特的构造,蟑螂进入后就会困入在灭杀盒中,然后在灭杀腔内点燃灭杀蟑螂的药,对蟑螂进行灭杀,可以对蟑螂集中进行灭杀,提高了消灭蟑螂的效率,而且不会让儿童接触到,灭杀起来更加的安全。
[000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陷阱进口设为向灭杀盒内部延伸的喇叭形,所述陷阱进口的端部设为向外扩张的弧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陷阱进口设为喇叭形,并且陷阱进口的端部设为向外扩张的弧形,防止了蟑螂进入到灭杀盒的内部在跑出。
[00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陷阱进口的底侧面开设有引诱口,所述引诱口设有等距离设有多个。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引诱口,方便将诱饵的气味传输出去,便于将蟑螂引诱到灭杀盒中。
[001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盘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凸柱,所述凸柱呈圆形整列设置有多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柱的设置方便了放置在放置盘上端点燃的灭杀药更充分的燃烧。
[0014]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灭杀腔的顶部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盖体的周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螺纹连接在灭杀腔的内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盖体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对其内部投放灭杀药。
[0016]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灭杀腔的顶部靠近内螺纹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与盖体活动连接,所述盖体的上端设有手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手柄,方便了对盖体进行转动,限位圈的设置避免了盖体过多的安装进灭杀腔内。
[001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盖的一端设有第一磁石块,所述清理槽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磁石块相对应的第二磁石块,所述第一磁石块和第二磁石块相吸附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磁石块和第二磁石块吸附在一起,方便了将底盖固定在清理槽内,也方便了底盖的打开。
[002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诱饵室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插槽,所述诱饵板的下端与插槽插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的设置方便了将诱饵板进行安装,便于放置诱饵。
[002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诱饵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套。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诱饵板抽出,有利于诱饵板的拆卸。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第一、通过设置灭杀盒和两侧的陷阱进口,首先在诱饵板上防止诱饵,然后把诱饵板插入到诱饵室中,诱饵散出的味道会将蟑螂吸引过来,蟑螂进过陷阱进口进入到灭杀盒内,由于陷阱进口独特的构造,蟑螂进入后就会困入在灭杀盒中,然后在灭杀腔内点燃灭杀蟑螂的药,对蟑螂进行灭杀,可以对蟑螂集中进行灭杀,提高了消灭蟑螂的效率,而且不会让儿童接触到,灭杀起来更加的安全;
[0026]第二、通过设置辅助风扇,辅助风扇工作,将灭杀腔内部点燃的蟑螂药快速消散开来,可以快速的使灭杀盒内充斥灭杀药的药味,有利于加快蟑螂灭杀的速度,并且在不点燃灭杀药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诱饵的味道快速扩散,便于将蟑螂快速的引诱过来,从而达到集中灭杀蟑螂目的。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A部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1、底座,2、灭杀盒,3、陷阱进口,4、灭杀腔,5、放置盘,6、通气孔,7、盖
体,8、辅助风扇,9、蓄电池,10、清理槽,11、底盖,12、诱饵室,13、通孔,14、诱饵板,15、引诱口,16、凸柱,17、内螺纹,18、外螺纹,19、限位圈,20、手柄,21、第一磁石块,22、第二磁石块,23、插槽,2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包括底座1和灭杀盒2,灭杀盒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灭杀盒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陷阱进口3,灭杀盒2的内侧中部一体式连接有灭杀腔4,灭杀腔4的底部设有放置盘5,灭杀腔4的周侧开设有通气孔6,灭杀腔4的顶部安装有盖体7,灭杀腔4的两侧均安装有辅助风扇8,灭杀盒2的内部顶端设有用于给辅助风扇8供电的蓄电池9,底座1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清理槽10,清理槽10的内部铰接有底盖11,底盖1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清理槽10内,灭杀盒2的内侧底部设有诱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灭杀盒(2),所述灭杀盒(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所述灭杀盒(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陷阱进口(3),所述灭杀盒(2)的内侧中部一体式连接有灭杀腔(4),所述灭杀腔(4)的底部设有放置盘(5),所述灭杀腔(4)的周侧开设有通气孔(6),所述灭杀腔(4)的顶部安装有盖体(7),所述灭杀腔(4)的两侧均安装有辅助风扇(8),所述灭杀盒(2)的内部顶端设有用于给辅助风扇(8)供电的蓄电池(9),所述底座(1)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清理槽(10),所述清理槽(10)的内部铰接有底盖(11),所述底盖(1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清理槽(10)内,所述灭杀盒(2)的内侧底部设有诱饵室(12),所述诱饵室(12)的表面设有通孔(13),所述灭杀盒(2)的一侧插接有诱饵板(14),所述诱饵板(14)伸入到诱饵室(1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陷阱进口(3)设为向灭杀盒(2)内部延伸的喇叭形,所述陷阱进口(3)的端部设为向外扩张的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蟑螂灭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陷阱进口(3)的底侧面开设有引诱口(15),所述引诱口(15)设有等距离设有多个。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蒂锦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