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包括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包括与车身纵梁活动连接的活塞、底座以及固定于活塞和底座之间的气囊,空气弹簧的底座固定于下摆臂上,下摆臂内部设置有与空气弹簧连通的空腔,于下摆臂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空气弹簧与下摆臂的空腔内气体流通的电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在下摆臂内部设置有空腔,并在空腔内增设了电磁阀,通过该电磁阀可控制空气弹簧内气体与下摆臂的空腔内的气体流通,不仅可以实现空气弹簧刚度可调,提升整车的舒适性,同时还解决了现有空气弹簧径向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以及重量大的问题,使得车身纵梁和下摆臂之间可以更方便的布置空气弹簧;通过增设下摆臂的空腔提升整车性能。升整车性能。升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悬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弹簧及空气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弹簧,是一种密封容器,并在该容器中冲入压缩空气,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弹性的作用。空气弹簧具有较好的非线性弹性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车身结构中喜欢配置空气弹簧用以提高整车的舒适性。但是现有的空气弹簧应用于车身结构时,设置于车身纵梁和下摆臂之间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现有设置于车身纵梁与下摆臂上的空气弹簧的径向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使得整个空气弹簧自身的重量也较大;第二,现有的设置于车身纵梁与下摆臂之间的空气弹簧都无法实现自身的刚度主动调节;第三,现有的空气悬架结构中的空气弹簧与车身纵梁之间没有设置有效的连接结构,导致空气弹簧会因为下摆臂的转动而引起气囊的扭曲,从而影响气囊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气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设置于车身纵梁与下摆臂之间的空气弹簧径向尺寸大、占用空间大、重量大,无法实现刚度主动调节,并且现有的空气悬架上空气弹簧与车身部件之间没有有效地连接结构,导致空气弹簧中的气囊容易发生扭曲的缺点,提供一种空气悬架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包括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包括与车身纵梁活动连接的活塞、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活塞和所述底座之间的气囊,所述空气弹簧的底座固定于下摆臂上,所述下摆臂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弹簧连通的空腔,于所述下摆臂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下摆臂的空腔内气体流通的电磁阀;所述空气弹簧的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摆臂连接的安装槽,所述下摆臂在靠近所述车身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弹簧连接的安装座,所述空气弹簧的底座的安装槽套设于所述下摆臂的安装座上。
[0005]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的底座上设置有将所述气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透气孔,所述下摆臂的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磁阀的安装孔,所述电磁阀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由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底座的透气孔内。
[0006]具体地,所述下摆臂的安装座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将所述空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空腔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下摆臂的安装座与所述空气弹簧的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
[0008]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的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与所述气囊连通的气室,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塞外侧的气嘴,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将所述气室与所述气嘴连通的气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的活塞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
环形凸起,所述气囊的一端通过第一卡箍固定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外侧,所述气囊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卡箍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外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卡接于所述气囊外侧的金属防护罩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塞和所述金属防护罩之间的防尘罩,所述活塞在远离所述气囊的一侧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三环形凸起,所述防尘罩的顶端卡接于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处,所述防尘罩的底端卡接于所述金属防护罩的顶端外侧。
[0011]具体地,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气囊之间的橡胶防护罩,所述底座在远离所述气囊的一侧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四环形凸起,所述橡胶防护罩的底端卡接于所述第四环形凸起处,所述橡胶防护罩的顶端卡接于金属防护罩的底端外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的活塞与车身纵梁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车身纵梁在靠近所述下摆臂的一侧设置有沿轴线延伸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轴承的上座与所述车身纵梁的第一环形凸起过盈配合;所述空气弹簧的活塞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安装凸起,所述轴承的下座与所述空气弹簧的活塞的安装凸起过盈配合。
[0013]具体地,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所述车身纵梁之间形成第一抵接面,所述空气弹簧的所述安装凸起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第二抵接面,所述轴承被夹持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下摆臂内部设置有空腔,并在空腔内增设了电磁阀,通过该电磁阀可控制空气弹簧内气体与下摆臂的空腔内的气体流通,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空气弹簧刚度可调,提升整车的舒适性,同时还解决了现有空气弹簧径向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以及重量大的问题,使得车身纵梁和下摆臂之间可以更方便的布置空气弹簧;通过增设下摆臂的空腔,可以减小空气弹簧的径向支撑,使得空腔弹簧的硬点外移,增大杠杆比,可以有效地提高空气弹簧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整车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的全剖视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中车身纵梁与空气弹簧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中空气弹簧与下摆臂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100
‑
空气悬架结构;
[0019]10
‑
车身纵梁、11
‑
第一环形凸起、12
‑
第一抵接面、13
‑
安装间隙;
[0020]20
‑
下摆臂、21
‑
空腔、22
‑
安装座、221
‑
安装孔、222
‑
进气通道;
[0021]30
‑
空气弹簧、31
‑
活塞、311
‑
安装凸起、312
‑
第二抵接面、313
‑
气室、314
‑
气道、315
‑
第二环形凸起、316
‑
第三环形凸起、32
‑
底座、321
‑
安装槽、322
‑
透气孔、323
‑
第四环形凸起、33
‑
气囊、331
‑
第一卡箍、332
‑
第二卡箍、34
‑
气嘴、35
‑
金属防护罩、36
‑
防尘罩、361
‑
防尘罩的顶端、362
‑
防尘罩的底端、37
‑
橡胶防护罩;
[0022]40
‑
轴承、41
‑
轴承的上座、42
‑
轴承的下座;
[0023]50
‑
电磁阀、51
‑
电磁阀的出气口、52
‑
电磁阀的进气口;
[0024]60
‑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包括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包括与车身纵梁活动连接的活塞、底座以及固定于所述活塞和所述底座之间的气囊,所述空气弹簧的底座固定于下摆臂上,所述下摆臂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弹簧连通的空腔,于所述下摆臂的空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下摆臂的空腔内气体流通的电磁阀;所述空气弹簧的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摆臂连接的安装槽,所述下摆臂在靠近所述车身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弹簧连接的安装座,所述空气弹簧的底座的安装槽套设于所述下摆臂的安装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的底座上设置有将所述气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透气孔,所述下摆臂的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磁阀的安装孔,所述电磁阀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由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底座的透气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的安装座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将所述空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空腔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的安装座与所述空气弹簧的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的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与所述气囊连通的气室,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塞外侧的气嘴,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将所述气室与所述气嘴连通的气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的活塞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都都,张晗,李奕宝,何家兴,黄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