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加热膜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09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4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加热膜及电池模组,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作为电热层的发热材料,电池加热膜通电后,电热层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来产生热量,从而对电池单元起到加热作用。随着电热层温度的升高,其电阻会相应增大,从而流经电热层的电流也会相应减小;当电热层电阻增大至一定值时(如加热电池单元所需的预设值),流经电热层的电流趋近于0,相当于电热层自身起到断电作用,因此没有电流流经的电热层不再产生热量,从而电池加热膜对电池单元的加热温度也不会继续升高,由此,可对电池加热膜达到自动控温的作用。本申请实施例无需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加热温度,可简化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并且对加热温度的控制过程也更加简单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加热膜及电池模组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加热膜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在温度过低时(≤10℃)进行充电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副反应,析出的产物会对电池隔膜造成穿刺风险,从而引发锂电池的热失控,因此为了避免热失控现象的发生,在电池包内部设计一种加热膜来对低温状态下的二次电池进行加热,使二次电池在合适的充电温度下进行充电,避免引起安全事故。
[0003]目前,现有电池模块中的加热膜需要设置额外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来控制加热膜的温度,这种控制方式的可靠性较差,且造成电池模组的结构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加热膜及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加热膜控温方式可靠性差且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加热膜,包括:
[0006]第一导热膜和第二导热膜,所述第一导热膜与第二导热膜相互叠合;
[0007]电热层,所述电热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热膜和第二导热膜之间,所述电热层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以使所述电热层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0008]可选的,所述电热层设置为粉末状。
[0009]可选的,所述电热层包括钛酸钡材料。
[0010]可选的,相邻两所述第一导热膜和/或所述第二导热膜通过弹性连接部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弹性连接部呈波浪状、锯齿状或褶皱状延伸。
[0012]可选的,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弹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热膜,所述第二连接部弹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热膜。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热膜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热膜一体成型设置。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元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池加热膜,所述电池加热膜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侧壁。
[0015]可选的,所述电池加热膜胶接于所述电池单元的侧壁。
[0016]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套带,所述套带套设于所述电池加热膜和电池单元,以将所述电池加热膜固定于所述电池单元的侧壁。
[00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作为电热层的发热材料,电池加热膜通电后,电热层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来产生热量,从而对电池单元起到加热作用。随着电热层温度的升高,其电阻会相应增大,从而流经电热层的电流也会相应减小;当电热层电阻增大至一定值时(如加热电池单元所需的预设值),流经电热层的电流趋近于0,相当于电热层自身起到断电作用,因此没有电流流经的电热层不再产生热量,从而
电池加热膜对电池单元的加热温度也不会继续升高,由此,可对电池加热膜达到自动控温的作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无需通过控制电路来控制加热温度,因此可简化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并且对加热温度的控制过程也更加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的结构爆炸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10、第一导热膜;20、第二导热膜;30、电热层;50、弹性连接部;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100、电池加热膜;200、电池单元;300、套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二次电池在温度过低时(≤10℃)进行充电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副反应,析出的产物会对电池隔膜造成穿刺风险,从而引发锂电池的热失控,因此为了避免热失控现象的发生,在电池包内部设计一种加热膜来对低温状态下的二次电池进行加热,使二次电池在合适的充电温度下进行充电,避免引起安全事故。目前,现有电池模块中的加热膜需要设置额外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来控制加热膜的温度,这种控制方式的可靠性较差,且造成电池模组的结构较复杂。
[00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加热膜100和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加热膜100控温方式可靠性差且结构复杂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说明。
[002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100可应用于电池模组。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100的结构爆炸图。该电池加热膜100包括:第一导热膜10和第二导热膜20,所述第一导热膜10与第二导热膜20相互叠合;电热层30,所述电热层30设于所述第一导热膜10和第二导热膜20之间,所述电热层30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以使所述电热层30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00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膜10和第二导热膜20用通过封口胶连接以实现对电热层30的封装,第一导热膜10和第二导热膜20可采用绝缘且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如聚酰亚胺薄膜,柔性的第一导热膜10和第二导热膜20能够完全贴附在电芯的侧壁,适应性地,电热
层30设置为粉末状,能够被第一导热膜10与第二导热膜20柔性封装。电热层30在通电时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产生热量,并且随着外部温度的升高,电热层30的电阻也会随之增大。由于电热层30是由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制成,因此在电热层30通电后,能产生热量加热电池单元200;随着电芯温度的升高,电热层30电阻会增大,因此流经电热层30的电流也会减小,从而减少对电芯的加热;当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时,电热层30的电阻达到一定值,此时流经电热层30的电流趋近于0,因此电热层30会停止对电芯加热。由此,无需控制电流即可在电热层30达到预设温度后停止加热,从而既可省去对电热层30的控制电路,又可提高对电热层30温度控制过程的可靠性。
[0031]在使用电池加热膜100时,可将第一导热膜10抵接于电池单元200,并将电热层30通电,从而电热层30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第一导热膜10传递至电池单元200。第二导热膜20可开设通孔,用过供接电插头与电热层30电连接,从而电源可通过接电插头向电热层30供电。
[0032]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热膜和第二导热膜,所述第一导热膜与第二导热膜相互叠合;电热层,所述电热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热膜和第二导热膜之间,所述电热层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以使所述电热层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层设置为粉末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层包括钛酸钡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导热膜和/或所述第二导热膜通过弹性连接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呈波浪状、锯齿状或褶皱状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程江吉兵陈涛党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