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17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含一胶芯、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与一盖体。胶芯包含一插入部、一连接部与复数承轴部,且借由插入部、连接部与多个承轴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与一作用区。其中,容置空间用于设置外部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部用于止挡软性印刷电路板于作用区。第一端子组包含复数第一电极和第二端子组包含复数第二电极。盖体借由多个转轴部显露或闭合容置空间与作用区。多个第一电极可预先地埋入插入部或多个第二电极预先地埋入连接部。又,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是以窄间距方式交错配置。距方式交错配置。距方式交错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的
,特别是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中,线对板的连接器提供多个前端/后端电极连接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0003]随着连接器使用的场域功能变化多,例如车用场域等,对于连接器的前端与后端电极所要求的数量也日益增多,一并可以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中,线对板连接器2的电极22,22'的数量超过10个,且在电极22与电极22'之间又形成可以用于容置电极22,22'的电极槽24。由于电极槽24具有相当的厚度,当电极22,22'设置于电极槽24时,整体的线对板连接器2的长度将会大幅度地增加。较长的线对板连接器2是脆弱且容易损坏的,这不利于组装与使用。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可用以解决传统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消除传统连接器需要借由电极槽才能够让各个电极独立地传递电气信号的缺失。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根据上述连接器,借由前端电极与后端电极之间交错设置与预先透过模化方式(例如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工艺技术)将前端电极及/或后端电极预先埋入胶芯,用于在相邻的二个电极之间缩小间距,进而实现具有窄间距(或称极窄间距)的电极的目的。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连接具有复数导线的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与一电路板体。连接器包含一胶芯、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与一盖体。胶芯包含一插入部、一连接部与复数承轴部。插入部、连接部与多个承轴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与一作用区。多个承轴部位于插入部与连接部的二侧。其中,容置空间用于设置软性印刷电路板,且软性印刷电路板止挡于连接部,使得多条导线定位于作用区。第一端子组包含复数第一电极。多个第一电极分别地提供一第一接触端与一第一连接端。多个第一连接端能够连接电路板体。第二端子组包含复数第二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分别地提供一第二接触端与一第二连接端。多个第二连接端能够连接电路板体。盖体形成复数转轴部。多个转轴部对应多个承轴部设置,而能够在多个转轴部耦合多个承轴部之后,让盖体借由多个转轴部在该等承轴部转动而显露或闭合容置空间与作用区。其中,在模化胶芯的制程中,多个第一电极可预先地埋入插入部,或者多个第二电极预先地埋入连接部。又,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是交错配置,且每一第一电极与每一第二电极之间相距一窄间距,且多个第一接触端与多个第二接触端定位于作用区以能够接触多个导线。
[0008]较佳的是,其中插入部邻近于第一连接端之处,形成复数第一定位孔以定位复数第一连接端。
[0009]较佳的是,其中连接部邻近于第二连接端之处,形成复数第二定位孔以定位复数第二连接端。
[0010]较佳的是,更包含第三端子组与复数承轴部形成复数固定槽,第三端子组具有复数第三电极设置于复数固定槽,以供将胶芯固定于电路板体。
[0011]较佳的是,其中复数第一电极的复数第一接触端与复数第二电极的复数第二接触端是交错配置于作用区。
[0012]较佳的是,其中复数第一接触端与复数第二接触端悬浮于作用区。
[0013]较佳的是,其中复数第一接触端的第一凸起点与复数第一连接端之间相距第一高度。
[0014]较佳的是,其中复数第二接触端为鱼叉型,以供盖体闭合容置空间与作用区时,将软性印刷电路板挟持于在容置空间与作用区。
[0015]较佳的是,其中插入部的前缘形成复数导角,以供将软性印刷电路板导引进入容置空间。
[0016]一种如上述的连接器,其中复数承轴部被替代为复数弹性止退部,复数弹性止退部分别地具有锁定部、操作部与弹性部,操作部突出于盖体,弹性部连接操作部,借由按压操作部驱动弹性部与锁定部,而将软性印刷电路板卡口于容置空间,又,盖体的复数转轴部被替代为复数通道,复数通道对应复数弹性止退部设置,以供操作部穿过复数通道突出于盖体,盖体不显露作用区。
[0017]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能够提供具有窄间距交错设置的多电极,使得整体连接器的尺寸将可以大幅度缩减,除了尺寸缩减之外,其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电气信号传递品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a)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的胶芯的立体图。
[0021]图3(b)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的胶芯的俯视图。
[0022]图3(c)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的胶芯的前视图。
[0023]图3(d)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的胶芯的后视图。
[0024]图4(a)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立体图。
[0025]图4(b)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的胶芯的俯视图。
[0026]图5为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的胶芯与第一电极的结合俯视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2…
线对板连接器
[0029]22、22'...电极
[0030]24

电极槽
[0031]4...软性印刷电路板
[0032]42...头端
[0033]10...连接器
[0034]12...胶芯
[0035]122...插入部
[0036]1224...第一定位孔
[0037]124...连接部
[0038]1242...第一贯孔
[0039]1244...第二定位孔
[0040]126...承轴部
[0041]1262...固定槽
[0042]14...第一端子组
[0043]142...第一电极
[0044]1422...第一接触端
[0045]1424...第一连接端
[0046]1426...第一凸起点
[0047]16...第二端子组
[0048]162...第二电极
[0049]1622...第二接触端
[0050]1624...第二连接端
[0051]1626...第二凸起点
[0052]18...盖体
[0053]182...转轴部
[0054]20...第三端子组
[0055]202...第三电极
[0056]26...导角
[0057]SP...容置空间
[0058]WA...作用区
[0059]H...第一高度
[0060]d...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为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专利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0062]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供连接具有复数导线的软性印刷电路板与电路板体,所述连接器包含:胶芯,具有插入部、连接部与复数承轴部,所述插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复数承轴部形成容置空间与作用区,所述复数承轴部位于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连接部的二侧,其中所述容置空间供设置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且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止挡于所述连接部,使得所述复数导线定位于所述作用区;第一端子组,具有复数第一电极,所述复数第一电极分别地提供第一接触端与第一连接端,所述复数第一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电路板体;第二端子组,具有复数第二电极,所述复数第二电极分别地提供第二接触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复数第二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电路板体;以及盖体,形成复数转轴部,所述复数转轴部对应所述复数承轴部设置,以供在所述复数转轴部耦合所述复数承轴部之后,所述盖体借由所述复数转轴部在所述复数承轴部转动而选择性显露或闭合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作用区;其中,在模化所述胶芯的制程中,所述复数第一电极预先地埋入所述插入部或所述复数第二电极预先地埋入所述连接部,又所述复数第一电极与所述复数第二电极是交错配置,且每一所述复数第一电极与每一所述复数第二电极之间相距窄间距,且所述复数第一接触端与所述复数第二接触端定位于所述作用区以供接触所述复数导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插入部邻近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处,形成复数第一定位孔以定位所述复数第一连接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接部邻近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处,形成复数第二定位孔以定位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昌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