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13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属于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本方法处理实钻井获取的数据,获取正演地质模型,并得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基于该数据得到时间差值数据组,对正演地震剖面数据进行反演得到波阻抗数据,从而得到波阻抗比值数据组,之后基于时间差值数据组与波阻抗比值数据组调整第一公式,得到第二公式,可以基于第二公式和待研究区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获取待研究区中各位置的品质参数。该方法通过模型正演和叠后稀疏脉冲反演来处理数据,相对于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处理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数据处理量大、参数多、流程复杂的问题,实现了降低数据处理量的效果。实现了降低数据处理量的效果。实现了降低数据处理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页岩气勘探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的情况直接影响页岩气的产量,故而会对其进行识别。其中识别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能否确定优质页岩的品质参数。
[0003]目前一种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方法中,对储层参数预测采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利用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等参数来预测优质页岩的品质参数情况。
[0004]但是,上述识别方法所需参数多、计算流程复杂,导致反演计算量增加,数据处理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确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获取待研究区以及邻近区域的实钻井的测井数据、Ⅰ类储层划分数据、地质分层数据以及实际勘探地震数据;
[0008]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Ⅰ类储层划分数据,获取所述待研究区的储层中的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
[0009]根据所述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Ⅰ类储层连续厚度,不同孔隙度的多个楔状模型;
[0010]根据所述待研究区的地质分层数据以及声波测井速度统计数据,建立地质背景模型;
[0011]将所述多个楔状模型嵌入所述地质背景模型,得到正演地质模型;
[0012]以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相同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正演地质模型进行正演运算,得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
[0013]在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中,计算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所对应的纵向时间差值数据组,所述时间差值数据组包括两个零相位层中多个平面位置对应的纵向时间差值;
[0014]对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进行稀疏脉冲反演,得到波阻抗剖面数据;
[0015]确定所述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在所述波阻抗剖面数据中对应的波阻抗比值数据组;
[0016]获取所述正演地质模型的孔隙度和Ⅰ类储层连续厚度;
[0017]基于所述正演地质模型的孔隙度和所述Ⅰ类储层连续厚度确定模型真实品质参数
Q;
[0018]基于所述模型真实品质参数以及第一目标公式,调整第一系数,以使时间差值数据组与第一系数的乘积,和所述波阻抗比值数据组位于同一值域范围,且保证中间量数据组M均为正值;调整第二系数,以使模型计算品质参数N与模型真实品质参数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确定调整后的目标第一系数A1和目标第二系数B1。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公式包括:
[0019]M=(T*A)

Z;
[0020]N=(M

M
min
)*B;
[0021]其中,所述T为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所对应的纵向时间差值数据组,所述A为所述第一系数,为常数,所述Z为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在所述波阻抗剖面数据中对应的波阻抗比值数据组,M为中间量,所述M
min
为所述多个平面位置中M的最小值,所述B为第二系数,为常数,所述N为模型计算品质参数;
[0022]基于所述调整后的目标第一系数A1以及目标第二系数B1,确定第二公式,其中,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0023]M1=(T1*A1)

Z1;
[0024]N1=(M1‑
M
1min
)*B1;
[0025]其中,所述A1为所述目标第一系数,所述B1为所述目标第二系数,所述M1为对所述待研究区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中间量数组,M
1min
为所述中间量数组中的最小值,所述第二公式的T1和Z1用于基于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对应的时间差值数据组T1以及波阻抗值的比值数据组Z1,确定待研究区中各个位置的品质参数N1。
[0026]可选地,所述基于调整后的目标第一系数以及目标第二系数,确定第二公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7]获取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对应的纵向时间差值数据组;
[0028]对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进行稀疏脉冲反演,得到所述待研究区的波阻抗数据体;
[0029]确定所述待研究区的波阻抗数据体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对应的波阻抗比值数据组;
[0030]通过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的时间差值数据组、波阻抗比值数据组以及所述第二公式,确定所述待研究区中各个位置的品质参数。
[0031]可选地,所述以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相同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正演地质模型进行正演运算,得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包括:
[0032]对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确定主频,再用相同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正演地质模型进行正演运算,得到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
[0033]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正演地质模型的孔隙度和所述Ⅰ类储层连续厚度确定模型真实品质参数Q,包括:
[0034]基于第三公式确定所述模型真实品质参数,所述第三公式包括:
[0035]Q=K*h;
[0036]其中,所述Q为所述模型真实品质参数,所述K为所述正演地质模型的孔隙度,所述h为所述Ⅰ类储层连续厚度。
[0037]可选地,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Ⅰ类储层划分数据,获取所述待研究区的储层中的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包括:
[0038]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Ⅰ类储层划分数据,获取所述待研究区的储层的龙马溪组

五峰组的储层岩石物理模型;
[0039]基于所述储层岩石物理模型确定所述待研究的储层中的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
[0040]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41]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研究区以及邻近区域的实钻井的测井数据、Ⅰ类储层划分数据、地质分层数据以及实际勘探地震数据;
[0042]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Ⅰ类储层划分数据,获取所述待研究区的储层中的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
[0043]第一模型建立模块,根据所述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Ⅰ类储层连续厚度,不同孔隙度的多个楔状模型;
[0044]第二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研究区的地质分层数据以及声波测井速度统计数据,建立地质背景模型;
[0045]第一嵌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楔状模型嵌入所述地质背景模型,得到正演地质模型;
[0046]正演模块,用于以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相同主频的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参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研究区以及邻近区域的实钻井的测井数据、Ⅰ类储层划分数据、地质分层数据以及实际勘探地震数据;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Ⅰ类储层划分数据,获取所述待研究区的储层中的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Ⅰ类储层连续厚度,不同孔隙度的多个楔状模型;根据所述待研究区的地质分层数据以及声波测井速度统计数据,建立地质背景模型;将所述多个楔状模型嵌入所述地质背景模型,得到正演地质模型;以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相同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正演地质模型进行正演运算,得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在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中,计算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所对应的纵向时间差值数据组,所述时间差值数据组包括两个零相位层中多个平面位置对应的纵向时间差值;对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进行稀疏脉冲反演,得到波阻抗剖面数据;确定所述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在所述波阻抗剖面数据中对应的波阻抗比值数据组;获取所述正演地质模型的孔隙度和Ⅰ类储层连续厚度;基于所述正演地质模型的孔隙度和所述Ⅰ类储层连续厚度确定模型真实品质参数Q;基于所述模型真实品质参数以及第一目标公式,调整第一系数,以使时间差值数据组与第一系数的乘积,和所述波阻抗比值数据组位于同一值域范围,且保证中间量数据组M均为正值;调整第二系数,以使模型计算品质参数N与模型真实品质参数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确定调整后的目标第一系数A1和目标第二系数B1。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公式包括:M=(T*A)

Z;N=(M

M
min
)*B;其中,所述T为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所对应的纵向时间差值数据组,所述A为所述第一系数,为常数,所述Z为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在所述波阻抗剖面数据中对应的波阻抗比值数据组,M为中间量,所述M
min
为所述多个平面位置中M的最小值,所述B为第二系数,为常数,所述N为模型计算品质参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目标第一系数A1以及目标第二系数B1,确定第二公式,其中,所述第二公式包括:M1=(T1*A1)

Z1;N1=(M1‑
M
1min
)*B1;其中,所述A1为所述目标第一系数,所述B1为所述目标第二系数,所述M1为对所述待研究区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中间量数组,M
1min
为所述中间量数组中的最小值,所述第二公式的T1和Z1用于基于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对应的时间差值数据组T1以及波阻抗值的比值数据组Z1,确定待研究区中各个位置的品质参数N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调整后的目标第一系数以及目标
第二系数,确定第二公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对应的纵向时间差值数据组;对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进行稀疏脉冲反演,得到所述待研究区的波阻抗数据体;确定所述待研究区的波阻抗数据体中,强反射波邻近的两个零相位层对应的波阻抗比值数据组;通过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的时间差值数据组、波阻抗比值数据组以及所述第二公式,确定所述待研究区中各个位置的品质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相同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正演地质模型进行正演运算,得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包括:对所述待研究区对应的实际勘探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确定主频,再用相同主频的雷克子波对所述正演地质模型进行正演运算,得到所述正演地震剖面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正演地质模型的孔隙度和所述Ⅰ类储层连续厚度确定模型真实品质参数Q,包括:基于第三公式确定所述模型真实品质参数,所述第三公式包括:Q=K*h;其中,所述Q为所述模型真实品质参数,所述K为所述正演地质模型的孔隙度,所述h为所述Ⅰ类储层连续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Ⅰ类储层划分数据,获取所述待研究区的储层中的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包括: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Ⅰ类储层划分数据,获取所述待研究区的储层的龙马溪组

五峰组的储层岩石物理模型;基于所述储层岩石物理模型确定所述待研究的储层中的孔隙度、层速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6.一种页岩气Ⅰ类储层品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发文山师张洞君苟其勇石学文吴涛钟光海廖茂杰王畅杨杨罗浩然高翔王广耀凌玮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