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苯并吡喃-2-酮衍生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98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H

苯并吡喃
‑2‑
酮衍生物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化学
,具体涉及2H

苯并吡喃
‑2‑
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数十万的人类死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这些方案依据于肿瘤的类型疾病发展阶段而有不同。其中,寻找高效低毒,尤其是对耐药肿瘤也能发挥治疗效果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全世界科学家一致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类2H

苯并吡喃
‑2‑
酮衍生物,具体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04][0005]其中,X选自卤素、杂芳基或含氮官能团;当X为卤素时,n为1~5的整数,当X选自芳基或含氮官能团时,n为0~5的整数;所述杂芳基中的杂原子为O、N或S;R8、R9独立地选自C1~C6的烷基。
[0006]其中,上述化合物中,R8和R9优选为甲基。
[0007]其中,上述化合物中,X为氯,且n为1~3的整数。
[0008]优选的,上述化合物中,X为氯时,所述化合物选自:
[0009][0010]其中,上述化合物中,X为5~6元杂芳基。
[0011]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X为5元杂芳基,n为0~3的整数。
[0012]更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X为呋喃基,n为0~1的整数。
[0013]最优选的,上述化合物中,X为呋喃基时,所述化合物为:
[0014][0015]其中,上述化合物中,X为含氮官能团,且n为0,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Ⅱ所示:
[0016][0017]R1、R2独立的选自H、烷基、烷氧羰基、烷酰基、芳酰基或芳基磺酰基,R3选自H、烷基或芳基;
[0018]或者,R1与R2相连形成芳环或脂环;
[0019]或者,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
[0020]其中,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R2与R3均不成环时,R1、R2独立选自H、未取代的C1~C17烷基、羟基取代的C1~C17烷基、6~14元芳基取代的C1~C17烷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C1~C17烷酰基、6~14元芳酰基或6~14元芳基磺酰基。
[0021]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R2与R3均不成环时,R1、R2独立选自H、未取代的C1~C8烷基、羟基取代的C1~C8烷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的C1~C8烷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C1~C8烷酰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甲酰基或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磺酰基,所述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甲酰基或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磺酰基中的取代基为C1~C4烷基。
[0022]更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R2与R3均不成环时,R1、R2独立选自H、未取代的C1~C8烷基、羟基取代的C2烷基、苄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乙酰基、丙酰基、戊酰基、苯酰基或甲苯磺酰基。
[0023]其中,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R2与R3均不成环时,R3选自H、未取代的C1~C6烷基、羟基取代的C1~C6烷基、

SCH3取代的C1~C6烷基、

C(=O)NH2取代的C1~C6烷基、6~14元芳亚甲基或6~14元芳基。
[0024]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R2与R3均不成环时,R3选自H、未取代的C1~C6烷基、羟基取代的C1~C6烷基、

SCH3取代的C1~C6烷基、

C(=O)NH2取代的C1~C6烷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或苯环上的氢任选被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0025]更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R2与R3均不成环时,R3选自H、未取代的C1~C4烷基、羟基取代的C1~C2烷基、

SCH3取代的C2烷基、

C(=O)NH2取代的C2烷基、苯基、苄基、4

羟基苯甲基。
[0026]其中,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R2与R3均不成环时,所述化合物选自:
[0027][0028][0029][0030]其中,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脂环为5元脂环,R1选自H、烷基、烷氧羰基、烷酰基、芳酰基或芳基磺酰基。
[0031]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的5元脂环含有1个杂原子,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
[0032]更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5元脂环为未取代或羟基取代的5元氮杂脂环,R1选自H、叔丁氧羰基或烷酰基。
[0033]最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5元脂环选自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5元脂环选自
[0034]优选的,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R1选自H、未取代的C1~C17烷基、羟基取代的C1~C17烷基、6~14元芳基取代的C1~C17烷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C1~C17烷酰基、6~14元芳酰基或6~14元芳基磺酰基。
[0035]更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R1选自H、未取代的C1~C8烷基、羟基取代的C1~C8烷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的C1~C8烷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未取代或氨基取代的C1~C8烷酰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甲酰基或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磺酰基,所述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甲酰基或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磺酰基中的取代基为C1~C4烷基。
[0036]再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R1选自H、未取代的C1~C8烷基、羟基取代的C2烷基、苄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未取代或氨基取代的乙酰基、丙酰基、戊酰基、苯酰基或甲苯磺酰基。
[0037]最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R1选自H、

Boc或
[0038]其中,上述化合物中,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化合物选自:
[0039][0040]其中,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相连形成芳环或脂环时,所述芳环为5元芳环,所述脂环为4~6元脂环。
[0041]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相连形成芳环或脂环时,所述5元芳环为咪唑基,所述咪唑基上的氢未被取代或者被烷基、卤素或

C(=O)H取代。
[0042]更优选地,上述化合物中,当R1与R2相连形成芳环或脂环时,所述咪唑基上的氢未被取代或者被甲基、乙基、氯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选自卤素、杂芳基或含氮官能团;当X为卤素时,n为1~5的整数,当X选自杂芳基或含氮官能团时,n为0~5的整数;所述杂芳基中的杂原子为O、N或S;R8、R9独立地选自C1~C6的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是:R8和R9为甲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是:X为氯,且n为1~3的整数;优选的,所述化合物选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是:X为5~6元杂芳基;优选地,X为5元杂芳基,n为0~3的整数;更优选地,X为呋喃基,n为0~1的整数;最优选的,所述化合物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是:X为含氮官能团,且n为0,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Ⅱ所示:R1、R2独立的选自H、烷基、烷氧羰基、烷酰基、芳酰基或芳基磺酰基,R3选自H、烷基或芳基;或者,R1与R2相连形成芳环或脂环;或者,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是:当R1与R2、R2与R3均不成环时,满足以下至少一项:R1、R2独立选自H、未取代的C1~C17烷基、羟基取代的C1~C17烷基、6~14元芳基取代的C1~C17烷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C1~C17烷酰基、6~14元芳酰基或6~14元芳基磺酰基;优选地,R1、R2独立选自H、未取代的C1~C8烷基、羟基取代的C1~C8烷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的C1~C8烷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C1~C8烷酰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甲酰基或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磺酰基,所述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甲酰基或苯环上的氢任选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磺酰基中的取代基为C1~C4烷基;更优选地,R1、R2独立选自H、未取代的C1~C8烷基、羟基取代的C2烷基、苄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乙酰基、丙酰基、戊酰基、苯酰基或甲苯磺酰基;R3选自H、未取代的C1~C6烷基、羟基取代的C1~C6烷基、

SCH3取代的C1~C6烷基、

C(=O)NH2取代的C1~C6烷基、6~14元芳亚甲基或6~14元芳基;优选地,R3选自H、未取代的C1~C6烷基、羟基取代的C1~C6烷基、

SCH3取代的C1~C6烷基、

C(=O)NH2取代的C1~C6烷基、苯环上的氢任选被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或苯环上的氢任选被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更优选地,R3选自H、未取代的C1~C4烷基、羟基取代的C1~C2烷基、

SCH3取代的C2烷基、

C(=O)NH2取代的C2烷基、苯基、苄基、4

羟基苯甲基。7.如权利要求1、5或6任意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化合物选自: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是: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脂环为5元脂环,R1选自H、烷基、烷氧羰基、烷酰基、芳酰基或芳基磺酰基;优选地,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的5元脂环含有1个杂原子,所述杂原子为氮、氧或硫;
更优选地,当R2与R3相连形成脂环时,所述5元脂环为未取代或羟基取代的5元氮杂脂环,R1选自H、叔丁氧羰基或烷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俐娟徐必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