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498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包括与层间楼板一一对应且在上下方向上对应设置的用于固定在对应层间楼板上的层间支撑架体和安装在层间支撑架体上的层间运输单元,层间运输单元包括与层间楼板对应设置的层间投料节和设置在两个相邻层间投料节之间的层间输送节,层间投料节上开设有朝向楼层内的投料口,投料口上设置有弹性防溅板,上下任意相邻的层间投料节和层间输送节中,其中一个的下端口插入到处于下方的另一个的上端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在层间投料节上设置有投料口,加快了建筑垃圾的倾倒效率,在投料口位置设置的弹性防溅板,提高了建筑垃圾倾倒时的安全性。筑垃圾倾倒时的安全性。筑垃圾倾倒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建筑垃圾处理
,特别是一种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后期的机电、装修施工阶段,各楼层都存在建筑垃圾产量大、产生周期长的问题,目前的高层垃圾倒运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0003]一是收集成斗、用施工升降机或塔吊运输至地面,无需搭设辅助设施,但是这种运输方式效率低,占用施工升降机、塔吊等垂直运输装置,增大垂直运输的压力,运输成本高;
[0004]二是沿着竖向墙体搭设悬挂式垃圾通道,在相应门窗预留洞口的位置设置帘式垃圾投入口,使用方便,但是垃圾一般分区投入,高区垃圾会堆积在档帘上,待低区垃圾投入完毕后,开启档帘,极易造成档帘的损坏,并且这种垃圾通道需要在竖向墙体上预埋埋件,采用型钢进行固定,施工成本高,工序复杂;
[0005]三是采用砌体在楼梯侧面修建封闭式通道,各楼层开设活动收集口以收集垃圾,这种方式施工成本高,为固定结构,无法周转使用,而且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由于疏散避难层的要求,楼梯需要间隔一定层数进行转换,导致垃圾的垂直运输无法形成连续,从而需要在多处砌筑封闭式通道,进一步增加施工成本,同时,当收集口或垃圾通道损坏时,修补费用高,修补周期长。
[0006]针对上述情况,授权公告号为CN20851622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超高层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该超高层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中,运输通道设置在建筑内侧上下贯通的预留空间内,支撑架体设置在运输通道的四周,每个楼层内的运输通道是由一个平台起始节和若干个层间输送节连接组成;平台起始节设置在上层楼板的预留洞口中,为上大下小、无盖无底的圆台形筒体,并且圆台形筒体顶端的一侧设有一入料口,层间输送节为上大下小、无盖无底的圆台形筒体,若干个层间输送节均搭放在支撑架体上,支撑架体包括框架结构,以及水平支撑杆和水平限位杆,框架结构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层楼板的下表面和下层楼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7]虽然该超高层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采用平台起始节和层间输送节逐节顺次连接形成上下贯通的运输通道,将平台起始节固定在水平楼板上,无需依靠竖向墙体,布局灵活,不受竖向墙体限制,对核心筒电梯前室以及各类机房的施工不产生影响,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超高层各结构主体、机电以及装修等各施工阶段。
[0008]但是,该超高层的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在倾倒建筑垃圾时,建筑垃圾进入入料口后在层间输送节与起始节套接的位置,从层间输送节与起始节之间的套接间隙进入层间输送节内,受套接间隙的尺寸影响,建筑垃圾大小受到较大限制,需对建筑垃圾进行再次破碎以便建筑垃圾顺利运输,建筑垃圾运输效率低下,且在建筑垃圾的撞击下,层间输送节易破损,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垃圾运输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包括与层间楼板一一对应且在上下方向上对应设置的用于固定在对应层间楼板上的层间支撑架体和与层间支撑架体对应且安装在层间支撑架体上的层间运输单元,层间运输单元包括:
[0012]层间投料节,为圆台形中空筒体结构,层间投料节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层间投料节与层间楼板一一对应并固定在层间楼板处的支撑架体上,层间投料节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投料口,投料口朝向楼层内,投料口的底部不低于对应层间楼板的板面,投料口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块弹性防溅板,弹性防溅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投料口的高度,弹性防溅板的底端位于层间投料节内部,弹性防溅板在初始状态时将所述投料口封堵以用于防止高层倾倒的建筑垃圾从投料口飞出,弹性防溅板朝向层间投料节的内部发生变形时用于将投料口打开;
[0013]层间输送节,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层间楼板的层间投料节之间,为圆台形中空筒体结构,层间输送节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0014]各个层间输送单元中的层间投料节与层间输送节均上下连通,上下任意相邻的层间投料节和层间输送节中,处于上方的层间投料节的下端口插入到处于下方的层间输送节的上端口内,或者处于上方的层间输送节的下端口插入到处于下方的层间投料节的上端口内。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通过布设多个层间运输单元将整个运输管道连通起来,在层间投料节上设置投料口,且在投料口设置有弹性防溅板,当投放建筑垃圾时,可根据建筑垃圾大小,使相应数量的弹性防溅板上的固定板段发生弹性形变,带动固定板段转动以打开投料口,建筑垃圾直接进入层间投料节内,方便建筑垃圾的快速倾倒,在投料口位置还设置有具有使建筑垃圾只进不出的弹性防溅板,提高了建筑垃圾倾倒时的安全性。本技术的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通过在层间投料节的中部位置设置投料口,建筑垃圾在倾倒时能够直接进入垃圾通道内,加快了建筑垃圾的倾倒效率,在投料口位置还设置有具有使建筑垃圾只进不出的弹性防溅板,提高了建筑垃圾倾倒时的安全性。
[0016]进一步的,层间支撑架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层间投料节径向两侧的支撑框架和与支撑框架对应的锚固组件,支撑框架包括横杆、竖杆和连接横杆与竖杆的斜杆,锚固组件包括截面呈几字形的限位件和锚固件,限位件具有用于朝向层间楼板并与横杆适配的限位槽,横杆一端穿过限位槽,另一端伸出对应的层间楼板外,限位件通过锚固件固定在对应的层间楼板上,竖杆设置在横杆的伸出层间楼板的一端;
[0017]每根竖杆上均设有第一连接件,层间投料节和层间输送节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件上下对应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对应层间输送节上的第二连接件之间、层间输送节上的第二连接件与该层间输送节相邻的层间投料节上的第二连接件之间、以及同一个层间输送单元中上下相邻的两个层间输送节上的第二连接件之间均通过牵引件连接。
[0018]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锚固组件可将层间支撑架体牢固的固定在层
间楼板上,且通过牵引件有效的将层间支撑架体与层间输送单元牢靠的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层间支撑架体与层间输送单元的连接牢靠性。
[0019]进一步的,所述牵引件为链式结构,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环形链节,第一连接件为矩形管,且在矩形管的顶面上开设有与矩形管的内腔连通的圆孔,矩形管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圆孔连通的竖直限位长孔,圆孔、竖直限位长孔和矩形管的内腔共同形成供环形链节穿装的安装通道;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板段和垂直竖直板段设置的两个挂钩板段,两个挂钩板段设置在竖直板段同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布置,两个挂钩板段相靠近的一侧间隔设置以形成供环形链节穿过的挂接通道,挂钩板段的内侧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环形链节脱落的自锁钩,两个挂钩板段相互远离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环形链节脱落的限位凸起。
[0020]有益效果:环形链节在挂接连接时,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包括与层间楼板一一对应且在上下方向上对应设置的用于固定在对应层间楼板上的层间支撑架体和与层间支撑架体对应且安装在层间支撑架体上的层间运输单元,其特征在于,层间运输单元包括:层间投料节,为圆台形中空筒体结构,层间投料节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层间投料节与层间楼板一一对应并固定在层间楼板处的支撑架体上,层间投料节的侧壁上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投料口,投料口朝向楼层内,投料口的底部不低于对应层间楼板的板面,投料口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块弹性防溅板,弹性防溅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投料口的高度,弹性防溅板的底端位于层间投料节内部,弹性防溅板在初始状态时将所述投料口封堵以用于防止高层倾倒的建筑垃圾从投料口飞出,弹性防溅板朝向层间投料节的内部发生变形时用于将投料口打开;层间输送节,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层间楼板的层间投料节之间,为圆台形中空筒体结构,层间输送节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各个层间输送单元中的层间投料节与层间输送节均上下连通,上下任意相邻的层间投料节和层间输送节中,处于上方的层间投料节的下端口插入到处于下方的层间输送节的上端口内,或者处于上方的层间输送节的下端口插入到处于下方的层间投料节的上端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层间支撑架体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层间投料节径向两侧的支撑框架和与支撑框架对应的锚固组件,支撑框架包括横杆、竖杆和连接横杆与竖杆的斜杆,锚固组件包括截面呈几字形的限位件和锚固件,限位件具有用于朝向层间楼板并与横杆适配的限位槽,横杆一端穿过限位槽,另一端伸出对应的层间楼板外,限位件通过锚固件固定在对应的层间楼板上,竖杆设置在横杆的伸出层间楼板的一端;每根竖杆上均设有第一连接件,层间投料节和层间输送节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件上下对应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对应层间输送节上的第二连接件之间、层间输送节上的第二连接件与该层间输送节相邻的层间投料节上的第二连接件之间、以及同一个层间输送单元中上下相邻的两个层间输送节上的第二连接件之间均通过牵引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垃圾垂直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为链式结构,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环形链节,第一连接件为矩形管,且在矩形管的顶面上开设有与矩形管的内腔连通的圆孔,矩形管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圆孔连通的竖直限位长孔,圆孔、竖直限位长孔和矩形管的内腔共同形成供环形链节穿装的安装通道;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板段和垂直竖直板段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飞郭旺张世伦张志新陈浩宇胡振东姬心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