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478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包括料筒、电动换向阀和罐体,所述料筒的出料口处还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前级放大稳定电路、反馈稳定调节电路和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流量传感器来自动检测料筒内液体原料的下料量,并设置信号处理模块对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调理,有效保证流量检测的准确性,控制器在对流量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后计算出料筒内的实时下料量,并在下料量达到系统预设值时控制电动换向阀关闭,从而实现改性聚酰胺材料的自动配比,不仅有效提升配比精度,而且很好地解决人为操作带来的局限性,提高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改性聚酰胺产品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含有聚酰胺材料制成的印刷用带状商标在印刷之前需要进行聚酰胺湿法涂层以形成印刷薄膜,薄膜有配比装置进行配比混合。例如申请号为202121180404.5、主题名称为“一种聚酰胺湿法涂层薄膜生产用原料配比装置”的技术专利,该技术方案通过在料筒出料管道上设置换向阀来改变连接管内部流向,通过高压水对连接管内壁清理的效果。但该技术方案在对流入罐体内物料量仍需人工操作控制,不仅无法满足材料配比精度要求,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实际使用过程极为不便,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0003]所以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包括料筒、电动换向阀和罐体,所述料筒的出料口处还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前级放大稳定电路、反馈稳定调节电路和控制器,所述前级放大稳定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前级放大稳定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流量信号输入端口,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动换向阀的控制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前级放大稳定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并通过电阻R1接地,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入端,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2和电容C1接地。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包括三极管VT1、VT2和运放稳定驱动组件,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所述运放稳定驱动组件的输入端,所述运放稳定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地。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运放稳定驱动组件包括运放器AR2,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并通过电容C2连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6、R7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电阻R6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并联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5与电容C3接地。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与所述控制器之间还设置有LC滤波器,所述LC
滤波器包括电感L1和电容C4,电感L1的一端连接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并通过电容C4接地。
[00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流量传感器来自动检测料筒内液体原料的下料量,并设置信号处理模块对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调理,有效保证流量检测的准确性,控制器在对流量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后计算出料筒内的实时下料量,并在下料量达到系统预设值时控制电动换向阀关闭,从而实现改性聚酰胺材料的自动配比,不仅有效提升配比精度,而且很好地解决人为操作带来的局限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13]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14]一种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包括料筒、电动换向阀和罐体,料筒的出料口处还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前级放大稳定电路、反馈稳定调节电路和控制器,所述前级放大稳定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前级放大稳定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流量信号输入端口,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动换向阀的控制端。
[0015]如图1所示,前级放大稳定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并通过电阻R1接地,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入端,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2和电容C1接地。
[0016]反馈稳定调节电路包括三极管VT1、VT2和运放稳定驱动组件,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所述运放稳定驱动组件的输入端,所述运放稳定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地。其中,运放稳定驱动组件包括运放器AR2,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并通过电容C2连接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6、R7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电阻R6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并联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运放器AR2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5与电容C3接地。
[0017]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流量传感器对料筒流出的物料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并将其检测信号送入前级放大稳定电路中进行信号增强处理,其中运放器AR1利用电压跟随器原理对检测信号快速放大,并利用电阻R2与电容C1形成的RC稳定器对检测信号波形进行稳定处理,避免检测信号因流体波动噪声干扰影响出现失调;
[0018]其次,反馈稳定调节电路中三极管VT1作为主放大管,三极管VT2充当调节管,运放
稳定驱动组件中运放器AR2对三极管VT1的放大输出信号进行采样比较放大,从而形成负反馈调节,将运放器AR2的反馈信号作为驱动信号控制调节三极管VT2导通,继而使三极管VT2对三极管VT1的工作过程进行实时动态调节,维持三极管VT1工作稳态,保证检测信号输出的稳定性和精度;其中,电容C2对运放器AR2的输出信号起到补偿作用,保证采样反馈过程的稳定性;电阻R5与电容C3形成RC稳定器对三极管VT2的导通信号进行稳定,使调节过程更加精准。
[0019]反馈稳定调节电路与所述控制器之间还设置有LC滤波器,所述LC滤波器包括电感L1和电容C4,电感L1的一端连接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并通过电容C4接地。利用LC滤波器对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出信号进一步精确滤波,保证控制器对流量检测信号接收的有效性。
[0020]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流量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包括料筒、电动换向阀和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的出料口处还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连接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前级放大稳定电路、反馈稳定调节电路和控制器,所述前级放大稳定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前级放大稳定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流量信号输入端口,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动换向阀的控制端;所述前级放大稳定电路包括运放器AR1,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并通过电阻R1接地,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的输入端,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2和电容C1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酰胺材料配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稳定调节电路包括三极管VT1、VT2和运放稳定驱动组件,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炳博安江波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