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枕捣固单元、双枕捣固装置和多枕捣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765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枕捣固单元、双枕捣固装置和多枕捣固装置,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单枕捣固单元包括箱体、偏心轴、连杆、摇杆、两个夹持油缸及两个夹持镐臂;连杆的一端与偏心轴的偏心段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摇杆的第一连接部铰接;摇杆的第二连接部与箱体铰接以形成第三铰接点;摇杆的两个预设部位分别与两个夹持油缸的一端铰接,两个夹持油缸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夹持镐臂铰接,且两个夹持镐臂还分别与箱体铰接。其中一个夹持油缸和对应的夹持镐臂均位于摇杆的左侧,另外一个夹持油缸和对应的夹持镐臂均位于摇杆的右侧。本单枕捣固单元及采用其的双枕捣固装置和多枕捣固装置具有结构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枕捣固单元、双枕捣固装置和多枕捣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枕捣固单元、双枕捣固装置和多枕捣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捣固设备是轨道交通领域中用于在铁路养护过程中进行捣固作业的关键设备。
[0003]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的单枕捣固单元的机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结构以偏心轴作为曲柄,夹持油缸作为连杆,镐臂(包含捣镐)作为摇杆,由偏心轴的整周转动转换为镐臂的摇摆振动。在这种结构中,夹持油缸的尾部直接与偏心轴铰接,在使用中发现有以下问题:由于油缸的尾部与偏心轴的偏心段铰接,随偏心轴做整周的圆周运动回转,因而会有竖直方向的运动分量。当偏心轴以较高转速工作时,油缸部件由于本身的惯性作用而在活塞杆导向部位产生较大的径向(即垂直于活塞杆轴向)的振动负荷。该径向的振动负荷不利于油缸的正常工作,容易造成活塞杆拉伤而导致油缸漏油,不但降低了油缸的正常使用寿命,增大了维护成本,也极大的影响铁路养护的施工进度,已成为铁路行业的惯性质量问题。
[0004]针对这个问题,部分捣固装置采用在偏心轴和夹持油缸之间增设中间传动结构的形式,使得两者不再直接连接,以优化夹持油缸在工作时的受力状态,降低夹持油缸漏油概率。但是,这类解决方案也带来了结构布置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单枕捣固单元、双枕捣固装置和多枕捣固装置,其能够提高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枕捣固单元,用于捣固钢轨下方的轨枕下的道砟,其包括箱体、偏心轴、连杆、摇杆、两个夹持油缸及两个夹持镐臂;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轴的偏心段铰接以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摇杆的第一连接部铰接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摇杆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箱体铰接以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摇杆的两个预设部位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油缸的一端铰接形成两个第四铰接点,两个所述夹持油缸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镐臂铰接形成两个第五铰接点,且两个所述夹持镐臂还分别与所述箱体铰接形成两个第六铰接点,所述偏心轴的非偏心段与所述箱体铰接以形成第七铰接点;
[0008]其中一个所述夹持油缸和对应的所述夹持镐臂均位于所述摇杆的左侧,另外一个所述夹持油缸和对应的所述夹持镐臂均位于所述摇杆的右侧。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预设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上方;或者,
[0010]两个所述预设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
均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下方;或者,
[0011]其中一个所述预设部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另外一个所述预设部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上方和下方。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摇杆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二铰接点的下方;
[0013]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上方;或者,
[0014]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下方和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上方之间;或者,
[0015]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中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上方,另外一个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下方。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摇杆上的两个第一通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夹持油缸上的两个第二通孔以及两个转轴,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构成两个所述预设部位;
[0017]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穿设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摇杆和其中一个所述夹持油缸通过其中一个所述转轴铰接,另外一个所述转轴穿设另外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另外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摇杆和另外一个所述夹持油缸通过另外一个所述转轴铰接。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单耳件和双耳件,对于所述摇杆和任一所述夹持油缸,所述单耳件和所述双耳件二者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摇杆连接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另一个与所述夹持油缸连接且设置所述第二通孔。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滑动轴承,对于任一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及对应的转轴,所述滑动轴承的外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壁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轴承为衬套。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
[0022]所述偏心轴的非偏心段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0023]所述摇杆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箱体的第二安装孔铰接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构成所述第三铰接点;
[0024]两个所述夹持镐臂通过两个所述第三安装孔铰接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构成两个所述第六铰接点。
[00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偏心轴进行散热的散热结构。
[002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安装环、保护环及多个叶片,所述安装环固定套设于所述偏心轴,所述安装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保护环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安装环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叶片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环的外周面和所述保护环的内周面。
[00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安装环、基板及多个叶片,所述安装环固定套设于所述偏心轴,所述基板呈环形且连接于所述安装环的外周面,所述多个叶片沿所
述安装环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叶片均同时连接于所述安装环的外周面和所述基板的一侧。
[002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心轴为一档偏心。
[002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枕捣固装置,用于捣固钢轨下方的轨枕下的道砟,其包括:
[0030]两个上述的单枕捣固单元,两个所述单枕捣固单元对称设置且共用一个偏心轴和一个箱体;所述偏心轴为二档偏心,且两个偏心段分别与两个连杆铰接。
[003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枕捣固装置,用于捣固钢轨下方的轨枕下的道砟,其包括:
[0032]至少两个上述的双枕捣固装置;
[0033]或者,一个上述的单枕捣固单元和一个上述的双枕捣固装置。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35]本单枕捣固单元通过将两组夹持油缸和夹持镐臂分别布置于摇杆的左侧和右侧,这样布置的第一优点是可以确保两组夹持油缸和夹持镐臂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从而有效避免两组夹持油缸和夹持镐臂发生干涉;其次,这样的结构不但方便整个单枕捣固单元的装配及维护,而且可以使得各个部件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所占空间中,避免摇杆的左侧或者右侧体积偏大,具有结构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另外,由于夹持油缸和夹持镐臂分别布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枕捣固单元(30),用于捣固钢轨(50)下方的轨枕(60)下的道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偏心轴(400)、连杆(310)、摇杆(320)、两个夹持油缸(100)及两个夹持镐臂(200);所述连杆(310)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轴(400)的偏心段(400a)铰接以形成第一铰接点(510),所述连杆(310)的另一端与所述摇杆(320)的第一连接部铰接以形成第二铰接点(520);所述摇杆(320)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箱体铰接以形成第三铰接点(530);所述摇杆(320)的两个预设部位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油缸(100)的一端铰接形成两个第四铰接点(540),两个所述夹持油缸(100)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镐臂(200)铰接形成两个第五铰接点(550),且两个所述夹持镐臂(200)还分别与所述箱体铰接形成两个第六铰接点(560),所述偏心轴(400)的非偏心段与所述箱体铰接以形成第七铰接点(570);其中一个所述夹持油缸(100a)和对应的所述夹持镐臂(200a)均位于所述摇杆(320)的左侧,另外一个所述夹持油缸(100b)和对应的所述夹持镐臂(200b)均位于所述摇杆(320)的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枕捣固单元(3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预设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540a,540b)均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530)的上方;或者,两个所述预设部位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540a,540b)均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530)的下方;或者,其中一个所述预设部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另外一个所述预设部位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540a,540b)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530)的上方和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枕捣固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320)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铰接点(530)位于第二铰接点(520)的下方;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540a,540b)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520)的上方;或者,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540a,540b)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520)的下方和所述第三铰接点(530)的上方之间;或者,两个所述第四铰接点(540a,540b)中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520)的上方,另外一个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530)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枕捣固单元(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摇杆(320)上的两个第一通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夹持油缸(100)上的两个第二通孔(620)以及两个转轴,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构成两个所述预设部位;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穿设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通孔(620),以使所述摇杆(320)和其中一个所述夹持油缸(100)通过其中一个所述转轴铰接,另外一个所述转轴穿设另外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另外一个所述第二通孔(620),以使所述摇杆(320)和另外一个所述夹持油缸(100)通过另外一个所述转轴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枕捣固单元(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耳件和双耳件(600),对于所述摇杆(320)和任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伟王磊李春龙李居瑞向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