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座椅靠背智能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6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座椅靠背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头枕压力传感器、座椅靠背调节电机、坐垫压力传感器、齿轮和齿板;所述头枕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座椅头枕处,坐垫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座椅坐垫处,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设置在座椅一侧,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的传动轴与所述齿轮固连,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板啮合连接,所述齿板与座椅靠背骨架固连,所述头枕压力传感器和坐垫压力传感器将传感器信号发送所述至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传感器信号和车辆挡位信息控制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各类传感器获取乘员身材体型和坐姿习惯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传感器信号了解乘员意图的控制方法。图的控制方法。图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座椅靠背智能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座椅靠背智能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升高,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愈发强烈,智能化的设计将为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舒适的驾乘体验。目前汽车座椅靠背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纯机械式的手动调节和电控式手动调节,上述两种方式均无法实现完全自动化的调节,更难以依据乘员的想法和意图自动执行智能化的座椅调节,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和智能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座椅无法依据乘员的想法和意图自动调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座椅靠背智能控制装置。
[0004]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座椅靠背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头枕压力传感器、座椅靠背调节电机、坐垫压力传感器、齿轮和齿板;所述头枕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座椅头枕处,坐垫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座椅坐垫处,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设置在座椅一侧,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的传动轴与所述齿轮固连,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板啮合连接,所述齿板与座椅靠背骨架固连,所述头枕压力传感器和坐垫压力传感器将传感器信号发送所述至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传感器信号和车辆挡位信息控制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转动。
[0005]进一步,所述头枕压力传感器和坐垫压力传感器都设有多个;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头枕压力传感器和坐垫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判断乘员的身高、体型以及坐姿习惯,中央处理器根据乘员的身高、体型以及坐姿习惯并为该乘员匹配相对应的座椅调节阈值范围,座椅调节的压力阈值范围即为[F
min
,F
max
],F
min
代表座椅调节压力阈值范围的下限,F
max
代表座椅调节压力阈值范围的上限。
[0006]进一步,所述F
min
的计算公式为:F
min
=K
×
G;F
max
的计算公式为 F
max
=F
min
+F
m
;K为压力阈值系数,该系数受座椅靠背角度、乘员坐姿以及乘员体重影响,G为乘员体重,F
m
为座椅调节压力区间。
[0007]进一步,所述压力阈值系数K的大小与乘员体重成正比,同时根据坐垫压力传感器信号综合判断乘员坐姿,乘员习惯后倾乘坐,压力阈值系数K的数值增大,乘员习惯前倾乘坐,压力阈值系数K的数值减小,最后根据头枕压力传感器(1)记录乘员正常坐姿时对头枕的压力值,最终确定压力阈值系数K的具体数值。
[0008]进一步,所述座椅调节压力区间F
m
数值大小与座椅靠背倾角有关,计算公式为F
m
=F
min
×
sinα,α为座椅靠背倾角,以座椅靠背竖直状态为0
°
,座椅靠背向后旋转为正角,座椅调节压力区间Fm取值范围为3

5N。
[0009]进一步,座椅自动调节功能需同时满足车辆处于P挡和坐垫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有
乘员乘坐于该座椅上两个条件,才可被开启触发;当所述功能正在运行时,上述两个条件任何一个出现不满足,该功能自动停止。
[0010]进一步,座椅靠背向后的旋转角度设有若干个挡位,每一挡旋转的角度乘员可通过车机进行个性化的设定,每一挡的阈值范围可根据车型和座椅靠背角度进行差异化设计。
[0011]进一步,座椅靠背位于某一挡位时,当头枕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处于零与座椅调节压力阈值下限之间,即0<F<F
min
,座椅靠背保持角度不变;当头枕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为零,即F=0,并且维持三秒以上,座椅靠背恢复到初始位置。
[0012]进一步,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座椅靠背电机开始工作后,头枕压力传感器会停止检测。
[0013]进一步,所述车辆挡位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坐垫压力传感器的优先级,坐垫压力传感器的优先级高于头枕压力传感器的优先级。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基于压力传感器信号感应乘员操作意图,并通过调节电机从而自动调整座椅靠背角度,无需乘员进行任何其他操作,与传统的纯机械式的手动调节和电控式手动调节方式相比,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和智能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智能座椅示意图;
[0017]图2为动力传递简图;
[0018]图3为座椅靠背调节机械结构图;
[0019]图4为座椅靠背倾角示意图;
[0020]图5为控制原理图;
[0021]图6为座椅智能调节控制系统流程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头枕压力传感器;
ꢀꢀꢀꢀꢀꢀꢀ2‑
座椅靠背调节电机(2);
[0024]3‑
坐垫压力传感器;
ꢀꢀꢀꢀꢀꢀꢀꢀ4‑
传动轴;
[0025]5‑
齿轮;6

齿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座椅靠背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头枕压力传感器(1)、座椅靠背调节电机(2)、坐垫压力传感器(3)、齿轮(5)和齿板(6);所述头枕压力传感器(1)设置在座椅头枕处,坐垫压力传感器(3)设置在座椅坐垫处,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2)设置在座椅一侧,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2)的传动轴(4)与所述齿轮(5)固连,所述齿轮(5)与所述齿板(6)啮合连接,所述齿板(6)与座椅靠背骨架固连,所述头枕压力传感器(1)和坐垫压力传感器(3)将传感器信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传感器信号和车辆挡位信息控制所述座椅靠背调节电机(2)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压力传感器(1)和坐垫压力传感器(3)都设有多个;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头枕压力传感器(1)和坐垫压力传感器(3)的传感器信号判断乘员的身高、体型以及坐姿习惯,中央处理器根据乘员的身高、体型以及坐姿习惯并为该乘员匹配相对应的座椅调节阈值范围,座椅调节的压力阈值范围即为[F
min
,F
max
],F
min
代表座椅调节压力阈值范围的下限,F
max
代表座椅调节压力阈值范围的上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
min
的计算公式为:F
min
=K
×
G;F
max
的计算公式为F
max
=F
min
+F
m
;K为压力阈值系数,该系数受座椅靠背角度、乘员坐姿以及乘员体重影响,G为乘员体重,F
m
为座椅调节压力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阈值系数K的大小与乘员体重成正比,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一王祎男曹礼军翟诺王德新白鑫辛大勇吴显琪张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