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特点是包括旋转注胶座、多个线圈架、多个分隔机构、夹紧机构和移动设置在直线移动机构上的注胶桶,旋转注胶座包括旋转驱动机构、转动杆和转动支座,转动杆的一端与旋转驱动机构的转动驱动端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支座上,注胶桶的移动方向与转动杆的方向平行,线圈架从前至后依次套设在转动杆上,每个分隔机构夹持设置在每个线圈架的两端,夹紧机构设用于将所有连接在一起的线圈架的前后两端夹紧固定,注胶桶沿直线移动机构来回移动且移动方向与转动杆平行,注胶桶倾斜向下设置且注胶口朝向线圈架的上方;优点是注胶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省时省力,注胶效率较高。注胶效率较高。注胶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注胶装置,尤其是一种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圈架在绕设好铜线后需要通过对侧面进行注胶实现固定,防止铜线在工作环境中发生振动而产生磁场影响,注胶密封固定也是对铜线的一种保护;目前,对线圈架的注胶过程一般通过人工手持注胶桶对线圈架进行注胶,然而,人工注胶容易产生厚度不均或漏胶等现象,并且注胶效率不高,且会增加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胶快速方便的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包括旋转注胶座、多个线圈架、多个分隔机构、夹紧机构和移动设置在直线移动机构上的带有控制器的注胶桶,所述的旋转注胶座包括旋转驱动机构、转动杆和转动支座,所述的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的转动驱动端连接,所述的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转动支座上,所述的注胶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的转动杆的方向平行,所述的线圈架从前至后依次套设在所述的转动杆上,每个所述的分隔机构夹持设置在每个所述的线圈架的两端,所述的夹紧机构设用于将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所述的线圈架的前后两端夹紧固定,所述的注胶桶沿所述的直线移动机构来回移动且移动方向与所述的转动杆平行,所述的注胶桶倾斜向下设置且注胶口朝向所述的线圈架的上方。
[0005]所述的分隔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的线圈架的两端的锥形限位环,所述的锥形限位环套设在所述的转动杆上,所述的锥形限位环的底面大于所述的线圈架的最大内径,所述的锥形限位环的顶端伸入并卡设于所述的线圈架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的锥形限位环的底面相互紧贴。安装方便,对线圈架起到稳定位置和保护结构的作用。
[0006]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第一锁紧环、第一锁紧螺栓、第二锁紧环和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的第一锁紧环套设在所述的转动杆上并顶接于位于一端的所述的锥形限位环上,所述的第一锁紧环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锁紧螺孔,所述的第一锁紧螺栓螺接于所述的第一锁紧螺孔内,所述的第一锁紧螺栓的端部伸出所述的第一锁紧螺孔并顶接于所述的转动杆上,所述的第二锁紧环套设在所述的转动杆上并顶接于位于另一端的所述的锥形限位环上,所述的第二锁紧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锁紧螺孔,所述的第二锁紧螺栓螺接于所述的第二锁紧螺孔内,所述的第二锁紧螺栓的端部伸出所述的第二锁紧螺孔并顶接于所述的转动杆上。
[0007]转动支座包括固定底架和转动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底架的上端的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的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的第二转动轮位于同一排且高度相同,所述的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搁置于所述的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的第二转动轮之间形成的转动缝隙的上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08]所述的直线移动机构包括直线移动驱动机构和移动底座,所述的直线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移动底座沿平行所述的转动杆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的移动底座的上部倾斜向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的注胶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安装板上,所述的移动底座朝向所述的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光电传感探头,所述的转动杆的下部平行设置有位置标记架,所述的位置标记架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每个所述的线圈架的位置的感应标记,所述的光电传感探头用于感应所述的感应标记后发送对应的感应信号至所述的注胶桶的控制器,所述的注胶桶的控制器在接收到对应的感应信号后开始控制所述的注胶桶注胶。直线移动驱动机构一般由步进电机、驱动丝杆和两根直线导轨组成,属于较为常见的直线移动装置;光电传感探头检测感应标记,能够控制注胶桶的控制器对每个线圈架进行准确到位的注胶,从而实现整个注胶过程的自动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带动设置在转动杆上的注胶桶转动,注胶桶移动设置在直线移动机构上且移动方向与转动杆平行,注胶桶倾斜向下设置且注胶口朝向线圈架的上方,注胶时,通过直线移动机构、注胶桶与旋转驱动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对每个线圈架的注胶作业,注胶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省时省力,注胶效率较高;分隔机构与夹紧机构将套设在转动杆上的线圈架的位置固定,保证注胶作业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实施例一:一种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包括旋转注胶座、多个线圈架1、多个分隔机构、夹紧机构和移动设置在直线移动机构上的带有控制器21的注胶桶2,旋转注胶座包括旋转驱动机构31、转动杆32和转动支座,转动杆32的一端与旋转驱动机构31的转动驱动端连接,转动杆32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支座上,注胶桶2的移动方向与转动杆32的方向平行,转动支座包括固定底架33和转动设置在固定底架33的上端的第一转动轮34和第二转动轮35,第一转动轮34与第二转动轮35位于同一排且高度相同,转动杆32的另一端转动搁置于第一转动轮34与第二转动轮35之间形成的转动缝隙的上部,线圈架1从前至后依次套设在转动杆32上,每个分隔机构夹持设置在每个线圈架1的两端,夹紧机构设用于将所有连接在一起的线圈架1的前后两端夹紧固定,分隔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线圈架1的两端的锥形限位环41,锥形限位环41套设在转动杆32上,锥形限位环41的底面大于线圈架1的最大内径,锥形限位环41的顶端伸入并卡设于线圈架1内,相邻的两个锥形限位环41的底面相互紧贴,夹紧机构包括第一锁紧环51、第一锁紧螺栓52、第二锁紧环53和第二锁紧螺栓54,第一锁紧环51套设在转动杆32上并顶接于位于一端的锥形限位环41上,第一锁紧环5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锁紧螺孔(图未显示),第一锁紧螺栓52螺接于第一锁紧螺孔内,第一锁紧螺栓52的端部伸出第一锁紧螺孔并顶接于转动杆32上,第二锁紧环53套设在转动杆32上并顶接于位于另一端的锥形限位环41上,第二锁紧环5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锁紧螺孔(图未显示),第
二锁紧螺栓54螺接于第二锁紧螺孔内,第二锁紧螺栓54的端部伸出第二锁紧螺孔并顶接于转动杆32上,注胶桶2沿直线移动机构来回移动且移动方向与转动杆32平行,注胶桶2倾斜向下设置且注胶口朝向线圈架1的上方。
[0014]实施例二: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直线移动机构包括直线移动驱动机构61和移动底座62,直线移动驱动机构61驱动移动底座62沿平行转动杆32的方向来回移动,移动底座62的上部倾斜向上设置有安装板63,注胶桶2固定设置在安装板63上,移动底座62朝向转动杆32的一侧设置有光电传感探头64,转动杆32的下部平行设置有位置标记架65,位置标记架65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每个线圈架1的位置的感应标记66,光电传感探头64用于感应感应标记66后发送对应的感应信号至注胶桶2的控制器21,注胶桶2的控制器21在接收到对应的感应信号后开始控制注胶桶2注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注胶座、多个线圈架、多个分隔机构、夹紧机构和移动设置在直线移动机构上的注胶桶,所述的旋转注胶座包括旋转驱动机构、转动杆和转动支座,所述的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的转动驱动端连接,所述的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转动支座上,所述的注胶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的转动杆的方向平行,所述的线圈架从前至后依次套设在所述的转动杆上,每个所述的分隔机构夹持设置在每个所述的线圈架的两端,所述的夹紧机构设用于将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所述的线圈架的前后两端夹紧固定,所述的注胶桶沿所述的直线移动机构来回移动且移动方向与所述的转动杆平行,所述的注胶桶倾斜向下设置且注胶口朝向所述的线圈架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的线圈架的两端的锥形限位环,所述的锥形限位环套设在所述的转动杆上,所述的锥形限位环的底面大于所述的线圈架的最大内径,所述的锥形限位环的顶端伸入并卡设于所述的线圈架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的锥形限位环的底面相互紧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圈架的自动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第一锁紧环、第一锁紧螺栓、第二锁紧环和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的第一锁紧环套设在所述的转动杆上并顶接于位于一端的所述的锥形限位环上,所述的第一锁紧环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锁紧螺孔,所述的第一锁紧螺栓螺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阳,熊志刚,张增增,李昊,冯宇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欣动力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