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炉头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42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炉头及燃气灶,属于燃烧装置领域,以解决混气腔内的部件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其中,燃气炉头包括炉头本体,所述炉头本体内具有混气腔、第一引射腔、第二引射腔和供气腔,所述炉头本体开设有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燃气进气口、第一空气进气口和第二空气进气口,混气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隔板,以将混气腔分隔为第一混气部和第二混气部,第一混气部通过第一引射腔与供气腔连通,第二混气部通过第二引射腔与供气腔连通。通过将隔板拆卸可使得混气腔内的空间增大,从而便于在混气腔内安装或拆卸部件。安装或拆卸部件。安装或拆卸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炉头及燃气灶


[0001]本申请属于燃烧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炉头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燃烧装置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通过向燃气灶内通入气体燃料,并使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将混合气体点燃可产生直火。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使燃烧装置具有更好的燃烧效果,燃烧装置内设置有多个引射通道,多个引射通道单独供气,燃烧装置中的混气腔也分隔为多个区域,分别与多个引射通道对应连接,然而在混气腔中设置多个区域会导致各个区域空间较小,进而导致混气腔中的组件不易拆卸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燃气灶中的混气腔的各个区域空间较小导致混气腔中的组件不易安装拆卸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气炉头及燃气灶。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炉头,包括炉头本体,所述炉头本体内具有混气腔、第一引射腔、第二引射腔和供气腔,所述炉头本体开设有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燃气进气口、第一空气进气口和第二空气进气口,
[0006]其中,所述混气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隔板,以将所述混气腔分隔为第一混气部和第二混气部,所述第一混气部通过所述第一引射腔与所述供气腔连通,所述第二混气部通过所述第二引射腔与所述供气腔连通。
[000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炉头中,隔板将混气腔分隔为两个区域,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引射腔和第二引射腔,可防止进入第一引射腔的混合气体和进入第二引射腔的混合气体相互干扰。隔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混气腔内,当需要拆卸安装混气腔内的部件,例如喷嘴时,可通过将隔板拆卸使得混气腔内的空间更大,以便于部件安装和拆卸。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气腔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隔板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安装槽邻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安装槽邻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的宽度。
[0009]设置安装槽可便于将隔板固定在混气腔内,安装槽的上宽下窄结构可使得隔板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头本体内还设置有导流腔,所述混气腔和所述导流腔分设于所述供气腔的两侧,且所述导流腔与所述供气腔连通,所述第一引射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气腔和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第一引射腔与所述导流腔为弯曲过渡连接,所述导流腔与所述供气腔为弯曲过渡连接。
[0011]通过将混气腔与导流腔设置在供气腔的两侧,使得混气腔与导流腔之间具有一定
的间距,第一引射腔连接于混气腔和供气腔之间,使得混气腔内的混合气体需要通过第一引射腔和导流腔才能够进入到供气腔内,从而使得气体到达供气腔的行程增加,以使混合气体在移动过程中充分混合。
[0012]第一引射腔与导流腔之间的弯曲过渡连接,以及导流腔与供气腔之间的弯曲过渡连接,气体在到达第一引射腔与导流腔的连接处,以及导流腔与供气腔的连接处后,弯曲过渡连接可引导混合气体进入到导流腔和供气腔内,以防止混合气体滞留堆积在上述的连接处,从而使得混气腔与供气腔之间气路通畅。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射腔具有与所述导流腔连接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混气腔连接的第四端,所述导流腔与所述供气腔连接的一端向所述第四端弯折。
[0014]这样可使得与导流腔连接的供气腔相对接近混气腔,从而使得第一引射腔、导流腔和供气腔连接形成的整体结构的长度相对较短,进而使得炉头本体的长度也不必设置过长,最终可使得燃气炉头易于安装摆放。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气腔与所述第一引射腔的外壁贴靠设置。
[0016]这样可使得供气腔与第一引射腔之间无间隙,从而使得炉头本体内部结构更为紧凑。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头本体内还设置有第二引射腔,所述供气腔包括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所述第一腔部绕所述第二腔部设置,所述第一腔部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第二引射腔的一端与所述混气腔连通,所述第二引射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部连通。
[0018]通过第二引射腔可单独向第二腔部供气,防止第一引射腔内的混合气体与第二引射腔内的混合气体相互干扰。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引射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腔部的中心错位设置。
[0020]这样可增大第二引射腔的长度,使得混合气体在第一引射腔内混合更加充分。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引射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腔部的边缘相切,且所述第二引射腔与所述第二腔部也为弯曲过渡连接。
[0022]第二引射腔与第二腔部的边缘相切,可使得第二引射腔的长度最大化。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引射腔具有与所述第二腔部连接的第五端,以及与所述混气腔连接的第六端,所述第五端向所述第六端弯折。
[0024]这样可使得与第五端连接的第二腔部相对靠近混气腔,从而使得第二引射腔与第二腔部连接的整体结构长度更短,进而使得炉头本体的长度减小,最终可使得燃气炉头易于安装和摆放。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头本体还开设有与所述混气腔连通的第二空气进气口,所述第二空气进气口设置有可拆卸的封板,以使所述第二空气进气口可开闭。
[0026]可开闭的第二空气进气口使得燃气炉头为上进风模式,或上下同时进风模式。
[0027]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气炉头。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分气盘,所述分气盘设置于所述炉头本体,且所述分气盘与所述供气腔相对设置,所述炉头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分气盘具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以限制所述分气盘在其径向上位移。
[0029]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配合使得分气盘可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炉头的隔板的示意图;
[003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炉头的安装槽的示意图;
[003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炉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炉头的内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3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炉头的仰视示意图;
[003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炉头的封板的示意图;
[0037]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灶的正视示意图;
[0040]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燃气炉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本体(100),所述炉头本体(100)内具有混气腔(110)、第一引射腔(120)、第二引射腔(150)和供气腔(140),所述炉头本体(100)开设有与所述混气腔(110)连通的燃气进气口(111)、第一空气进气口(112)和第二空气进气口(113),其中,所述混气腔(110)内设置有可拆卸的隔板(300),以将所述混气腔(110)分隔为第一混气部(114)和第二混气部(115),所述第一混气部(114)通过所述第一引射腔(120)与所述供气腔(140)连通,所述第二混气部(115)通过所述第二引射腔(150)与所述供气腔(14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腔(110)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隔板(300)配合的第一安装槽(116),所述第一安装槽(116)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一安装槽(116)邻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6)邻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腔(110)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6),所述第一安装槽(116)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隔板(300)包括弹性连接的第一侧板(310)和第二侧板(320),所述隔板(300)可通过所述槽口插入至所述第一安装槽(116)内,在所述隔板(300)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侧板(310)和所述第二侧板(32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6)的两侧壁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本体(100)内还设置有导流腔(130),所述混气腔(110)和所述导流腔(130)分设于所述供气腔(140)的两侧,且所述导流腔(130)与所述供气腔(140)连通,所述第一引射腔(1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气腔(110)和所述导流腔(130)连通,所述第一引射腔(120)与所述导流腔(130)为弯曲过渡连接,所述导流腔(130)与所述供气腔(140)为弯曲过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雪谭争鸣张炳卫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