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6439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10%~30%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5%~15%小分子聚胺,3%~15%聚醚,10%~30%小分子醇,余量为水。上述液相伤害预防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常温下分别按照物料比例取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小分子聚胺、聚醚、小分子醇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即成液相伤害预防体系。上述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在预防储层污染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同时兼具解除污染、保持储层润湿性等功能。保持储层润湿性等功能。保持储层润湿性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低渗透油藏开采领域,具体指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低渗透油藏多处于高温、高压的中深层,以粉细砂和细砂岩为主,油藏物性差,孔隙度低(5%~20%),渗透率低(10~50
×
10
‑3m
‑2),粘土矿物含量高(平均9.07%)。以胜利油田某块为例,其粘土矿物含量20~30%。粘土矿物以伊/蒙间层为主,占68.5%,高岭石占17.4%,伊利石占10.8%,绿泥石占3.3%。
[0003]低渗透油藏矿物组成导致其敏感性极强,在洗井、压井和检泵等作业过程中工作液漏失,因其与地层流体、地层矿物不配伍,易引起储层粘土矿物膨胀、结垢、乳化堵塞等储层伤害。外来流体入侵成为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了开发效益,制约了区块采油速度。
[0004]国内入井液液相伤害解除的主要做法:预热地层、注混相水溶剂、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除液相伤害,但是不能满足作业过程中的预防效果。
[0005]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实施方便的工作液,预防作业过程中的液相伤害,防止油藏污染,保障油井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低渗透油藏外来流体侵入导致储层伤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具有抑制粘土矿物膨胀、防止乳化堵塞、预防水锁效应等多重功能,利用液相伤害预防体系避免油井作业过程中的含水升高、产油降低的现象,提高油藏的有效开发。
[0007]技术方案: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以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10%~30%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5%~15%小分子聚胺,3%~15%聚醚,10%~30%小分子醇,余量为水。
[0008]进一步地,水的用量为20%~60%。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具有下式所示的结构:
[0010]其中:
[0011]R为碳原子数8

16的烷烃;
[0012]EO为环氧乙烷,m为正整数,且1≤m≤100,优选40≤m≤60;
[0013]PO为环氧丙烷,n为正整数,且1≤n≤100,优选40≤n≤60;
[0014]x为正整数,且1≤x≤6。
[0015]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聚胺为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其分子量为1000~5000。
[0016]进一步地,所述聚醚为丙烯酰胺共聚型破乳剂,其结构式如下:
[0017][0018]其中:
[0019]m1为正整数,且10≤m1≤50,优选20≤m1≤40;
[0020]n1为正整数,且10≤n1≤50,优选20≤n1≤40;
[0021]k为正整数,且100≤k≤10000,优选4000≤k≤6000;
[0022]m2为正整数,且10≤m2≤50,优选20≤m2≤40;
[0023]n2为正整数,且10≤n2≤50,优选20≤n2≤40;
[0024]x为正整数,且8≤x≤16。
[0025]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醇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中的一种。
[0026]上述液相伤害预防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常温下分别按照物料比例取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小分子聚胺、聚醚、小分子醇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即成液相伤害预防体系。
[0027]上述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在预防储层污染中的应用。
[0028]进一步地,上述应用用于洗井作业时,包括以下步骤:
[0029]将液相伤害预防体系与油田水以1:8~12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30~50m3的洗井液,连接好洗井管线,常温下用泵车循环,洗井压力控制在1~5MPa,洗井结束停泵,关闭井口闸门,拆除施工管线,恢复油井生产。
[0030]进一步地,上述应用用于压井作业时,包括以下步骤:
[0031]将液相伤害预防体系与油田水以1:3~7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45~55m3的洗井液,将井筒内的原油及脏物清洗干净,再用压井液压井。
[0032]进一步地,上述应用用于检泵作业时,包括以下步骤:
[0033]将液相伤害预防体系与油田水按照1:5~20的体积比配制成20~100m3的修井液,
用泵车循环注入井内,然后起抽油杆柱、起管柱、探砂面与冲砂、组配下泵管柱、下泵管柱、下抽油杆以及试抽交井,作业完成后再开井生产。
[003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液相伤害预防体系与其他处理剂相比,以储层保护为核心,构建多功能工作液体系,同时兼具解除污染、保持储层润湿性等功能,具有以下突出有益效果:
[0035](1)在洗井过程中,预防不配伍的工作液进入地层引起的敏感性伤害;
[0036](2)在压井过程中,防止不配伍的工作液进入地层引起的乳化和结垢堵塞;
[0037](3)在检泵过程中,防止不配伍的工作液进入地层引起的水锁和贾敏效应的堵塞;
[0038](4)保持地层渗透率;
[0039](5)保护储层,预防液相伤害;
[0040](6)施工方便,无污染。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液相伤害预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0042]图2为岩心评价试验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0044]具体实施例1
[0045]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以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10%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5%小分子聚胺,3%聚醚,22%小分子醇,60%为水。
[0046]进一步地,所述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具有下式所示的结构:
[0047]其中:
[0048]R为碳原子数8的烷烃;
[0049]EO为环氧乙烷,m为正整数,且m=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m=40;
[0050]PO为环氧丙烷,n为正整数,且n=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n=40;
[0051]x为正整数,且x=1。
[0052]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为新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其对地层原油和侵入地层的水具有很强的增溶能力,其具有双子表面活性剂类似的高表(界)面活性,同时具有聚醚表面活性剂的强洗油性能,此外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满足低渗透高温高盐油藏的使用需求。
[0053]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聚胺为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其分子量为1000。
小分子聚胺用于预防注水及作业中粘土矿物膨胀导致储层伤害。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为环状结构,具有阳离子电荷密度高、耐温性强(可用于150℃储层)等优点。
[0054]进一步地,所述聚醚为丙烯酰胺共聚型破乳剂,其结构式如下:
[0055][0056]其中:
[0057]m1为正整数,且m1=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m1=2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10%~30%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5%~15%小分子聚胺,3%~15%聚醚,10%~30%小分子醇,余量为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其特征在于,水的用量为20%~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氨基聚醚表面活性剂具有下式所示的结构:其中:R为碳原子数8

16的烷烃;EO为环氧乙烷,m为正整数,且1≤m≤100,优选40≤m≤60;PO为环氧丙烷,n为正整数,且1≤n≤100,优选40≤n≤60;x为正整数,且1≤x≤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聚胺为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其分子量为1000~500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相伤害预防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为丙烯酰胺共聚型破乳剂,其结构式如下:其中:m1为正整数,且10≤m1≤50,优选20≤m1≤40;n1为正整数,且10≤n1≤50,优选20≤n1≤40;k为正整数,且100≤k≤10000,优选4000≤k≤6000;m2为正整数,且10≤m2≤50,优选20≤m2≤40;n2为正整数,且10≤n2≤50,优选20≤n2≤40;
x为正整数,且8≤x≤16。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海卢占国隋旭强孟勇官庆卿王娟李建兵王增敏杨景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