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螺栓线夹的扭力离合拧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19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夹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螺栓线夹的扭力离合拧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动力源,动力源的输出扭矩经由齿轮箱传递给螺套头,螺套头为两组且彼此轴线平行;齿轮箱包括箱体以及两套扭力离合组件,两套扭力离合组件的输入轴均动力连接动力源的输出端;两套扭力离合组件均包括输入轴和中间轴,输入轴上止转式的滑动配合有离合传动块,中间轴上固定有啮合块;扭力离合组件还包括弹性件;输入轴连接动力源的输出端,中间轴连接所述螺套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确保即使在两根螺栓上的螺母初始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可靠的实现对双螺栓线夹的两根螺栓极限拧紧或额定扭矩拧紧功能。扭矩拧紧功能。扭矩拧紧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双螺栓线夹的扭力离合拧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线夹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螺栓线夹的扭力离合拧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路器材的可靠性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其中运行于城乡电网中数目巨大的各类并沟线夹,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可靠供电。目前的并沟线夹均为非承力型,大体包括螺栓式并沟线夹、H型(或C型)并沟线夹和楔型并沟线夹三种;其中,双螺栓线夹就属于螺栓式并沟线夹的其中一种,其装配后状态参照图1所示。显然,参照图1所示,现有的双螺栓线夹都采用板

板式结构及铝合金材料制造,依靠螺栓的紧固压力将被接续导线也即主线和副线固定在上下带有卡槽的夹块中完成连接。而为保证线夹对导线有足够而均匀的压力,该线夹采用两螺栓结构,同时安装中要求紧固各螺栓时用力均匀。
[0003]目前,该类双螺栓线夹仍多采用人工作业方式进行作业;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及效率低自不必说;尤其是在作业过程中需靠近甚至直接接触高压导线,安全隐患较高。此外,人工作业时,对螺栓或螺母施加的扭矩往往因人而异,一般也没有使用专用的计量器具对扭矩进行复核,导致同一线夹的不同螺栓或不同人员安装的线夹间所产生的对导线的压力不一致。压力过大,使导线蠕变过大;压力过小,又会使线夹与导线在运行初期就缺少足够的压力和握力,从而影响工作性能。
[0004]后来,有部分型号线夹开始逐步采用机械化操作,以提升其操作可靠性和效率性,但如何保证双螺栓线夹的装配可靠性仍然未解决,原因在于:传统双螺栓线夹采用了两根螺栓的设计,而实际作业时,常见两根螺栓上的螺母初始位置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两根螺栓达到拧紧极限时所需要的圈数不一致。若采用刚性同步传动,必然会造成当一个拧紧时,另外一个尚未拧紧到位的问题,从而给该类多螺栓线夹的持续设计和研发造成了极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的用于双螺栓线夹的扭力离合拧紧装置,其能确保即使在两根螺栓上的螺母初始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可靠的实现对双螺栓线夹的两根螺栓的极限拧紧或额定扭矩拧紧功能,无需进行扭矩复核,使用方便高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双螺栓线夹的扭力离合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动力源的输出扭矩经由齿轮箱传递给螺套头,螺套头为两组且彼此轴线平行,螺套头的筒腔构成用于卡接相应螺帽并施加扭矩的扭力腔;其中:
[0008]所述齿轮箱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的两套扭力离合组件,两套扭力离合组件的输入轴均动力连接动力源的输出端;两套扭力离合组件均包括回转配合在箱体上的输入轴和中间轴,输入轴和中间轴彼此同轴,且输入轴上止转式的滑动配合有离合传动块,中间轴
上固定有啮合块;离合传动块与啮合块位于中间轴和输入轴的相邻端,且离合传动块与啮合块的相邻面上相向凸设有齿形上窄下宽的配合齿,从而形成两者的齿形啮合传动配合;扭力离合组件还包括用于将离合传动块沿输入轴轴向压紧在啮合块上的弹性件;输入轴连接动力源的输出端,中间轴连接所述螺套头。
[0009]优选的,两套扭力离合组件共用同一动力源;输入轴上同轴的固定有动力齿轮,两套扭力离合组件的动力齿轮通过偶数组的惰轮彼此啮合,从而传递动力。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簧,弹性件套设在输入轴上,且弹性件的一端抵紧在动力齿轮处,弹性件的另一端沿输入轴轴向延伸并抵紧在离合传动块处。
[0011]优选的,所述动力齿轮通过推力轴承回转配合在箱体上;所述中间轴简支梁式的轴承配合在箱体上。
[0012]优选的,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方轴段,离合传动块上轴向贯穿设置用于匹配方轴段的方形配合孔,从而使得离合传动块与方轴段间形成止转式的滑动配合。
[0013]优选的,所述动力源为动力电机。
[0014]优选的,扭力离合组件还包括轴承配合在箱体上的输出轴,输出轴轴线垂直中间轴轴线;中间轴上同轴布置蜗杆,从而啮合输出轴处的蜗轮并组合形成蜗轮蜗杆传动副;两套扭力离合组件的两根输出轴之间彼此轴线平行。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依靠动力源配合两套扭力离合组件,从而实现了对螺套头处套接的螺栓的可离合式拧紧效果。
[0017]工作时,当两根螺栓上的螺母初始位置不一致时,即两根螺栓拧紧所需要的圈数不一致时,两套扭力离合组件所形成的双输出扭力离合拧紧构造,既可以保证拧紧过程中的同步性,也可在某个螺栓拧紧后持续拧紧另外一个螺栓,避免两根螺栓上的螺母初始位置不一致时导致的安装不到位情况。具体操作时,甚至可通过更改弹性件的弹力大小来调节打滑扭矩,使用非常灵活。
[0018]综上,本技术能确保即使在两根螺栓上的螺母初始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可靠的实现对双螺栓线夹的两根螺栓极限拧紧或额定扭矩拧紧功能;且由于采用离合传力方式,使得扭力离合组件处于脱齿状态时即是达到额定扭矩或最大拧紧扭矩时,因此完全无需进行扭矩复核,使用方便高效,还能为双螺栓线夹的自动化作业提供先决条件。
[0019]2)、当然,本技术的上述结构及动作流程针对的是双螺栓线夹;而实际作业时,通过适当增加螺套头和扭力离合组件的数目,也可以适配三螺栓线夹甚至更多螺栓线夹的在线作业需求。
[0020]3)、实际作业时,两套扭力离合组件可以分别单独配合一组动力源,动力源可以是动力电机或直线电机搭配齿轮齿条驱动方式等可传递扭矩机构。本技术优选采用单组动力源方式,使用时依靠惰轮实现动力的同步传递,以简化设计构造,增加设计的紧凑性,并提升其性价比。
[0021]4)、对于弹性件而言,可以是压簧、拉簧甚至是弹性胶片等等。本技术采用压簧,通过轴向的抵靠,可持续的确保离心传动块的离合传动功能。离合传动块与输入轴之间,可以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方轴段来进行止转式滑动配合,也可以借鉴键连接或将输入轴的某段外壁削平等,同样可达到止转式滑动配合效果,此处就不再赘述。
[0022]5)、实际上,中间轴本身可以作为输出端,从而直接同轴固接螺套头。本技术考虑到构造的小巧化和紧凑化,因此采用了额外的输出轴结构,也即依靠蜗轮蜗杆传动副来保证力的变向传递功能。通过上述变向结构,可极大的降低本技术的安装高度,即使在一些狭小安装空间内也可以进行本技术的装配操作,成效显著。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双螺栓线夹的装配结构图;
[0024]图2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齿轮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离合传动块与啮合块处于啮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离合传动块与啮合块处于脱齿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输入轴与中间轴的装配状态剖视图。
[0029]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0030]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螺栓线夹的扭力离合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10),动力源(10)的输出扭矩经由齿轮箱(20)传递给螺套头(30),螺套头(30)为两组且彼此轴线平行,螺套头(30)的筒腔构成用于卡接相应螺帽并施加扭矩的扭力腔;其中:所述齿轮箱(20)包括箱体(21)以及位于箱体(21)内的两套扭力离合组件,两套扭力离合组件的输入轴(22a)均动力连接动力源(10)的输出端;两套扭力离合组件均包括回转配合在箱体(21)上的输入轴(22a)和中间轴(22b),输入轴(22a)和中间轴(22b)彼此同轴,且输入轴(22a)上止转式的滑动配合有离合传动块(22c),中间轴(22b)上固定有啮合块(22d);离合传动块(22c)与啮合块(22d)位于中间轴(22b)和输入轴(22a)的相邻端,且离合传动块(22c)与啮合块(22d)的相邻面上相向凸设有齿形上窄下宽的配合齿,从而形成两者的齿形啮合传动配合;扭力离合组件还包括用于将离合传动块(22c)沿输入轴(22a)轴向压紧在啮合块(22d)上的弹性件(22e);输入轴(22a)连接动力源(10)的输出端,中间轴(22b)连接所述螺套头(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螺栓线夹的扭力离合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套扭力离合组件共用同一动力源(10);输入轴(22a)上同轴的固定有动力齿轮(22f),两套扭力离合组件的动力齿轮(22f)通过偶数组的惰轮(23)彼此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小敏徐保红李震霖陈双保王佩霞王毅斌李健余金瑞支瑞峰徐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天水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