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包括聚光灯罩、第一遮光电路板、第二遮光电路板、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以及后盖;聚光灯罩半包围的设置有第一遮光电路板、第二遮光电路板、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并与后盖扣合;其中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二光源之上,第一遮光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光源上方,第二遮光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第三光源上方;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光源下方,第二反射面设置于第二光源下方。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较低的发热量,增加了可靠性与耐用性。加了可靠性与耐用性。加了可靠性与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前照灯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照明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侧反射的摩托车前照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摩托车的前照灯多采用一个或二个发光源进行照明,并通过反射罩的位置变化调整远光和近光模式。为了使摩托车驾驶员能安全驾驶,需保证前照灯的亮度,因此前照灯功率随之调高,伴随着功率的调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高热量是加速灯罩以及前照灯其他部件加速老化的关键因素,会带来诸如聚光灯罩老化泛黄,光源寿命降低等诸多问题。
[0003]CN210568148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及具有超温保护功能的单光源摩托车LED远近灯,但是其采用了超温保护原件,这无形之中对于厂家增加了成本。同时,鉴于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事实,且未来我国还有几率出现极端高温的情况,如2022年夏季,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的极端炎热气候,采用超温保护装置难以在夜间气温仍超35℃,且单一发光源高功率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散热措施。
[0004]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从源头上发热量低的摩托车前照灯,延长摩托车前照灯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中仍能稳定运行,保证驾驶员安全的摩托车大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多光源侧反射,通过低温运行,提高长期稳定运行可靠性的摩托车前照灯,包括聚光灯罩、第一遮光电路板、第二遮光电路板、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以及后盖。
[0006]聚光灯罩半包围的设置有第一遮光电路板、第二遮光电路板、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并与后盖扣合;其中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二光源之上,第一遮光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光源上方,第二遮光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第三光源上方。将电路板涂刷成深色,可以有效的阻挡光源的散射,同时固定光源与遮光,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光源下方,第二反射面设置于第二光源下方。在近光模式时,第一光源开启;远光模式时,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同时开启。
[0007]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为分布式结构,沿聚光灯罩中心对称分布于两侧。在采用侧反射模式时,光源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分配位置,通过其下方的反射面进行光束矫正,使光束射向需要的方向。通过遮光板与反射面的结合,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前照灯大部分的光源都照射向前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发光体较小而光照度不足的问题。
[0008]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成2:1比例设置。近光模式属于常亮状态,在灯光开启状态中,第一光源保持常亮。因此第一光源采用更多的发光体有助于热量分散。
[0009]第三光源成U形对称紧贴设置于聚光灯罩下方,并半包围第二发光源。第三光源主
要作用为位置灯,起辅助行驶的作用。
[0010]聚光灯罩在其距离第三光源最远的面的中心侧低于外侧,呈带弧度的渐陷状至中心。
[0011]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均有弧度。通过将反射面制作为曲面,增加光束的集中度,使得光波能聚及而集中照明驾驶员前方。还设置有光源高度调节螺栓,已确保长期使用后能够,因避免因热量产生的形变后无法调节光源射出方向,从而影响安全性需要更换的情况。
[0012]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前照灯因其较低的发热量,即使在我国西南地区极端高温的条件下,也能稳定运行,降低了故障率,同时在不需要特殊散热模块支持其正常运作的情况下,省去了成本,成为一种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的摩托车行驶照明工具。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光源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包括聚光灯罩10、第一遮光电路板4、第二遮光电路板5、第一光源1、第二光源2、第三光源3、第一反射面6、第二反射面7以及后盖20。优选地第一光源1为常亮光源,无论是远光模式还是近光模式,第一光源1均为开启状态。优选地第二光源2为远光开启光源,仅在驾驶员开启远光模式下开启。优选地第三光源3为位置光源,起示廓作用,次优选地,第三光源3同时作为位置光源与日行常亮光源,随驾驶员发动摩托车而启动。日间行车灯是为了有效避免在隧道、车库等光线较暗的场所其他人难以发现而设置的。
[0016]聚光灯罩10半包围的设置有第一遮光电路板4、第二遮光电路板5、第一光源1、第二光源2、第三光源3、第一反射面6与第二反射面7,并与后盖20扣合。优选地聚光灯罩10采用普通透明塑料,在降低了光源的发热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聚光灯罩10的材料成本。其中第一光源1设置于第二光源2之上,第一遮光电路板4设置于第一光源1上方。优选地,第一遮光电路板4,提升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前照灯的前方照明效果。第二遮光电路板5设置于第一光源1与第二光源2之间,第三光源3上方,将电路板涂刷成深色,可以有效的阻挡光源的散射,同时固定发光体与遮光,提升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前照灯的前方照明效果。第一反射面6设置于第一光源1下方,第二反射面7设置于第二光源2下方。通过遮光板与反射面的结合,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前照灯大部分的光源都照射向前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发光体较小而光照度不足的问题。在近光模式时,第一光源1开启;远光模式时,第一光源1与第二光源2同时开启。优选地,采用LED作为光源发光体,再优选地,采用OLED作为光源发光体。OLED相比LED,可以做到更小的体积,更精细的加工出需要的尺寸及大小。
[0017]第一光源1与第二光源2为分布式结构,沿聚光灯罩10中心对称分布于两侧。在采用侧反射模式时,光源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分配位置,通过其下方的反射面进行光束矫正,使光束射向需要的方向。
[0018]第一光源1与第二光源2成2:1比例设置。近光模式属于常亮状态,在灯光开启状态
中,第一光源1保持常亮。因此第一光源1采用更多的发光体有助于热量分散。因近光模式为常亮,故其发热量需要更精准的控制,因此,优选地,第一光源1设置4个发光体,而第二光源2设置2个发光体。次优选地,第一光源1设置2个发光体,第二光源2设置一个发光体。
[0019]第三光源3成U形对称紧贴设置于聚光灯罩10下方,并半包围第二光源2。第三光源3主要作用为位置灯,起辅助行驶的作用。优选地第三光源3为条形发光源,等距设置LED发光的小灯珠,次优选地,等距设置OLED发光的小灯珠,以分布式的布置降低光源带来的热量问题。位置灯虽然作为常亮光源,但是其亮度并不需要如第一光源1与第二光源2严格,因此,优选地采用低亮度多发光体的结构,在有效避免积热的同时保证有效的光照亮度,从而易被其他人察觉。
[0020]聚光灯罩10在其距离第三光源3最远的面的中心侧低于外侧,呈带弧度的渐陷状至中心。
[0021]第一反射面6与第二反射面7均有弧度。通过将反射面制作为曲面,增加光束的集中度,使得光波能聚及而集中照明驾驶员前方。还设置有光源高度调节螺栓30,以确保长期使用后,因热量产生或其他抖动的形变或位移后无法调节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其特征是:包括聚光灯罩、第一遮光电路板、第二遮光电路板、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以及后盖;聚光灯罩半包围的设置有第一遮光电路板、第二遮光电路板、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并与后盖扣合;其中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二光源之上,第一遮光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光源上方,第二遮光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第三光源上方;第一反射面设置于第一光源下方,第二反射面设置于第二光源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其特征是:第一光源为分布式结构,沿聚光灯罩中心对称分布于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前照灯,其特征是:第二光源为分布式结构,沿聚光灯罩中心对称分布于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谢志良,陈宝珠,李南东,朱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