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包括蓄水沟,蓄水沟顶部设有落水孔和浮墙孔,蓄水沟内部设有挡水浮墙,蓄水沟侧壁设有导向板,导向板表面设有若干铰接于导向板且沿导向板高度方向布置的导向轮,挡水浮墙包括挡水板和与挡水板底部固定连接的浮体气囊,挡水板的纵向截面为T型,挡水板的侧部表面抵接于导向轮表面,挡水板顶部嵌设于浮墙孔内,挡水板中部与浮墙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浮体气囊的径向宽度大于挡水板的径向宽度,浮体气囊内部具有储气腔,浮体气囊顶部设有防护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挡水浮墙的极限竖直位移起到限定作用,增强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竖置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时的运动顺畅程度。时的运动顺畅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洪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属于防洪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社区的地下车库具有地势低、排水慢的特点,虽然地下车库入口处会设计排水系统用于将地面积水排出,但在汛期暴雨的自然条件下,排水系统超负荷而无法及时排出雨水,因此,在地下车库入口设置能够升降的防洪装置是对汛期时地下车库的防洪工作较为有利的方式,防洪装置的顶部在平时与地面齐平,而在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时在蓄水沟内积水浮力作用下伸出地面而阻挡积于地面的雨水进入地下车库。
[0003]申请号为2020115617870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式挡水结构,包括蓄水沟,蓄水沟顶部设置有挡水浮墙和下水道盖板,挡水浮墙为有横墙和竖墙组成的T型结构,竖墙位于蓄水沟内,实现自动挡水和复位功能,不占用地面空间,且无需提供电力等动力能源,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但是,该自动升降式挡水结构具有以下不足:第一,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的竖直位移的极限位置限定是通过设置在地面的限位立柱实现,需要地面专用位置设置限位立柱;第二,挡水浮墙与蓄水沟相对位移时,容易受到蓄水沟壁面的阻力影响而运动不畅,从而使积水产生的浮力被上述阻力抵消而无法使挡水浮墙升起到应有高度,造成挡水失效;第三,挡水浮墙顶部与地面齐平时,受到过往车辆的车轮长期挤压磨损,容易产生形变,甚至产生部分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背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限位结构设置在蓄水沟内,且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的升降运动顺畅,提高该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包括蓄水沟,蓄水沟顶部设有落水孔和浮墙孔,落水孔上设有落水盖板,蓄水沟内部设有挡水浮墙,蓄水沟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蓄水沟侧壁设有导向板,导向板表面设有若干铰接于导向板且沿导向板高度方向布置的导向轮,所述挡水浮墙包括挡水板和与挡水板底部固定连接的浮体气囊,所述挡水板的纵向截面为T型,挡水板中部的横向截面形状匹配于浮墙孔的形状,挡水板的侧部表面抵接于导向轮表面,挡水板顶部嵌设于浮墙孔内,挡水板中部与浮墙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浮体气囊的径向宽度大于挡水板的径向宽度,浮体气囊内部具有储气腔,浮体气囊顶部设有防护垫。
[0007]该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通过新型的挡水浮墙结构,使浮体气囊顶部形成限位结构,在挡水浮墙浮起而伸出于浮墙孔时,浮体气囊顶部对挡水浮墙的极限竖直位移起到限定作用,防护垫用于浮体气囊顶部接触蓄水沟的顶壁时对浮体气囊表面进行保
护,此外,通过设于蓄水沟侧壁且具有导向轮的导向板,将现有技术中挡水浮墙与蓄水沟壁面的滑动摩擦改变为挡水浮墙与导向轮的滚动摩擦,降低摩擦阻力,增强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竖置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
[0008]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两个导向板分别位于蓄水沟相对的两个侧壁且分别与挡水板的两侧表面抵接。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板进一步提升挡水浮墙进行竖直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
[0009]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设有凹陷于导向板表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若干沿第一凹槽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的枢轴,所述导向轮套接于所述枢轴。导向轮通过枢轴铰接于导向板。
[0010]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沟外部邻近浮墙孔的部位设有凸条,所述凸条高于所述挡水板表面。凸条承载过往车辆的轮胎部分压力,从而降低往来车辆的轮胎对挡水板顶部的挤压磨损。
[0011]作为优选,所述凸条表面的纵截面为弧形。弧形的凸条表面提高过往车辆通过时的平缓程度。
[0012]作为优选,所述凸条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凸条以浮墙孔为中心相对设置,所述挡水板顶部位于至少两个凸条之间。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凸条进一步提高对挡水板顶部的防护。
[0013]作为优选,所述挡水板顶部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纵截面为弧形。第二凹槽进一步降低往来车辆的轮胎对挡水板顶部的挤压磨损。
[0014]作为优选,所述浮体气囊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均为平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浮体气囊的漂浮稳定性和限位稳定性,降低浮体气囊晃动导致的挡水板水平位移。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的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通过新型的挡水浮墙结构对挡水浮墙的极限竖直位移起到限定作用,通过设于蓄水沟侧壁且具有导向轮的导向板,将现有技术中挡水浮墙与蓄水沟壁面的滑动摩擦改变为挡水浮墙与导向轮的滚动摩擦,降低摩擦阻力,增强挡水浮墙相对于蓄水沟竖置位移时的运动顺畅程度,此外,该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通过凸条承载过往车辆的轮胎部分压力,从而降低往来车辆的轮胎对挡水板顶部的挤压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非挡水状态时的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挡水状态时的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A
‑
A截面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的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蓄水沟;2、落水孔;3、浮墙孔;4、落水盖板;5、排水孔;6、挡水板;7、浮体气囊;8、防护垫;9、导向板;10、导向轮;11、第一凹槽;12、枢轴;13、凸条;14、第二凹槽;15、储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
[0025]在本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包括蓄水沟(1),蓄水沟(1)顶部设有落水孔(2)和浮墙孔(3),落水孔(2)上设有落水盖板(4),蓄水沟(1)内部设有挡水浮墙,蓄水沟(1)底部设有排水孔(5),所述蓄水沟(1)侧壁设有导向板(9),导向板(9)表面设有若干铰接于导向板(9)且沿导向板(9)高度方向布置的导向轮(10),所述挡水浮墙包括挡水板(6)和与挡水板(6)底部固定连接的浮体气囊(7),所述挡水板(6)的纵向截面为T型,挡水板(6)中部的横向截面形状匹配于浮墙孔(3)的形状,挡水板(6)的侧部表面抵接于导向轮(10)表面,挡水板(6)顶部嵌设于浮墙孔(3)内,挡水板(6)中部与浮墙孔(3)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浮体气囊(7)的径向宽度大于挡水板(6)的径向宽度,浮体气囊(7)内部具有储气腔(15),浮体气囊(7)顶部设有防护垫(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车库入口自动升降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9)至少设有两个,至少两个导向板(9)分别位于蓄水沟(1)相对的两个侧壁且分别与挡水板(6)的两侧表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林,曹向彬,章格,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浙江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