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69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道路在下雨时容易留有积水影响使用者正常行走过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垫层、透水混凝土层和透水沥青层,透水沥青层包括中间段以及对称设置在中间段两侧的路边段,中间段和路边段的接缝处开设有集水槽,透水混凝土层内埋设有与集水槽连通的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排水结构在增强结构整体排水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将路面留有的积水引排走,使得雨水无需借助污水管网进行排走,进而可以实现雨水收集和污水引排过程的分离,实现对雨水更好地收集过程。实现对雨水更好地收集过程。实现对雨水更好地收集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

技术介绍

[0002]路面是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人或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
[000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道路的结构以及其具有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路面的透水和排水性能都有所提高,但仍然会在降雨后的路面上留有积水,当行人快步走在带有积水的路面上时,抬脚迈步时会带起这部分的积水进行落至行人的鞋面或裤脚上打湿鞋面和裤脚,若积水中含有泥沙,则会更容易弄脏行人的裤脚和鞋面,因而设置一种解决传统路面表面留有积水影响行人快速行走过程的结构就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布料整体烘干质量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垫层、透水混凝土层和透水沥青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包括中间段以及对称设置在中间段两侧的路边段,所述中间段和路边段的接缝处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内埋设有与集水槽连通的排水结构。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内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刚性支撑架,所述刚性支撑架的顶面与中间段的顶面齐平,所述路边段的顶面高于中间段的顶面。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刚性支撑架下方的所述集水槽内铺设有过滤件。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埋设在透水混凝土层内的排水管以及与排水管连通的若干引排管,所述引排管的进水口与集水槽连通。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的槽底至中间段的顶面距离自中间段向路边段递减,所述引排管的进水口位于靠近中间段的一侧,所述路边段的顶面高度沿中间段向路边段方向递增。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刚性支撑架内填充有滤水块。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的内底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刚性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至安装孔内的若干安装杆。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中间段用于供车辆行走,路边段用于供行人行走,进而可以营造不同的路面状态来适用车辆和行人的行走,中间段和路边段的接缝处开设有集水槽,透水混凝土层内埋设
有与集水槽连通的排水结构,路边段和中间段表面的水均会进入到集水槽内暂时收集起来,进入集水槽内的水通过设置的排水结构引排至收集起来,同时减少路边段和中间段表面留有的积水量,进而可以减少积水对于车辆和行人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中:1、垫层;2、透水混凝土层;3、透水沥青层;4、中间段;5、路边段;6、集水槽;7、刚性支撑架;8、过滤件;9、排水管;10、引排管;11、滤水块;12、安装孔;13、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1]该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垫层1、透水混凝土层2和透水沥青层3,利用透水混凝土层2和透水沥青层3具有的透水性能好的特点来加强结构整体的透水性能,垫层1设置为级配碎石层,位于透水沥青层3两侧的设置有若干路牙石,通过设置的路牙石可以实现对道路两侧的泥沙和流水的阻隔,进而可以减少道路两侧的水和泥沙对于结构整体顶面的影响,透水沥青层3包括中间段4以及对称设置在中间段4两侧的路边段5,中间段4用于供车辆行走,路边段5用于供行人行走,进而可以营造不同的路面状态来适用车辆和行人的行走,中间段4和路边段5的接缝处开设有集水槽6,透水混凝土层2内埋设有与集水槽6连通的排水结构,路边段5和中间段4表面的水均会进入到集水槽6内暂时收集起来,进入集水槽6内的水通过设置的排水结构引排至收集起来,同时减少路边段5和中间段4表面留有的积水量,进而可以减少积水对于车辆和行人的影响。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集水槽6内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刚性支撑架7,刚性支撑架7内填充有滤水块11,将刚性支撑架7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该设置确保刚性支撑件可以自集水槽6内拆下并实现对集水槽6的稳定清理,同时还可以将滤水块11进行拆卸和更换,滤水块11由涤纶丝复合而成,通过设置的滤水块11使得水可以更好地透过刚性支撑架7进入到集水槽6内,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泥沙的过滤作用,减少泥沙进入到排水结构内的量,实现对排水结构的稳定保护,集水槽6的内底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2,刚性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穿至安装孔12内的若干安装杆13,刚性支撑件和安装杆13均设置为钢筋材质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安装杆13和安装孔12的相互插接,实现刚性支撑架7与透水沥青层3的连接,确保刚性支撑件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具有的支撑功能更加稳定。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刚性支撑架7的顶面与中间段4的顶面齐平,路边段5的顶面高于中间段4的顶面,该设置可以减少中间段4表面的水流至路边段5,减少路边段5表面的积水量,位于刚性支撑架7下方的集水槽6内铺设有过滤件8,过滤件8整体呈片状且由涤纶丝复合而成,通过设置的过滤件8可以实现对泥沙阻隔,减少泥沙进入到排水结构内堵塞排水结构,确保排水结构整体排水功能的稳定,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过滤件8的拆卸和更换。
[0024]如图3和图4所示,排水结构包括埋设在透水混凝土层2内的排水管9以及与排水管
9连通的若干引排管10,引排管10的进水口与集水槽6连通,集水槽6内的水通过多个引排管10引排的作用下流入到排水管9内,在排水管9引排的作用下,使得水可以被引排至收集起来回收利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结构整体留有的水分,减少结构整体表面留有的积水量,减少路面的积水对于行人的影响。
[0025]如图1

图4所示,集水槽6的槽底至中间段4的顶面距离自中间段4向路边段5递减,引排管10的进水口位于靠近中间段4的一侧,该设置使得积水槽内可以形成靠近引排管10的一侧低,远离引排管10的一侧高的斜面结构,进而使得流入到集水槽6内的水可以自身受到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的作用下,朝向引排管10的一侧流动,进而使得进入集水槽6内的水可以更好地通过排水结构排走,路边段5的顶面高度沿中间段4向路边段5方向递增,该设置使得路边段5形成斜面,使得落至路边段5上的水可以在自身沿斜面方向的重力的作用下更好地朝向集水槽6流动,减少路边段5表面的积水量,减少路边段5表面的积水对于行人行走过程的影响。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垫层(1)、透水混凝土层(2)和透水沥青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层(3)包括中间段(4)以及对称设置在中间段(4)两侧的路边段(5),所述中间段(4)和路边段(5)的接缝处开设有集水槽(6),所述透水混凝土层(2)内埋设有与集水槽(6)连通的排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6)内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刚性支撑架(7),所述刚性支撑架(7)的顶面与中间段(4)的顶面齐平,所述路边段(5)的顶面高于中间段(4)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位于刚性支撑架(7)下方的所述集水槽(6)内铺设有过滤件(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楠顾黎朱春峰江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盛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