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43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矩形外框架、支撑架和隔音层;支撑架固定设置在矩形外框架内框,支撑架以及支撑架与矩形外框架内框之间存在若干空隙,隔音层填充设置在支撑架以及支撑架与矩形外框架之间的连接空隙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挡板将矩形外框架内框的环境与矩形外框架外部环境分隔开,同时矩形外框架竖直放置当做墙体,支撑架为隔音层提供稳定支撑,隔音层对通过矩形外框架的声波进行吸收,从而达到了墙体降噪的目的。降噪的目的。降噪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音降噪墙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0003]现有的技术在建造或装饰墙体时,常规的做法是在墙面处贴加多种平板式的吸音或隔音材料,并对其进行封装的方式实施,这种设置方式会使噪音被直线反射或反弹,隔音效果也不佳。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墙体噪音会被直线反射或反弹,隔音效果也不佳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包括矩形外框架、支撑架和隔音层;支撑架固定设置在矩形外框架内框,支撑架以及支撑架与矩形外框架内框之间存在若干空隙,隔音层填充设置在支撑架以及支撑架与矩形外框架之间的连接空隙处,矩形外框架内框两侧开口处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为可拆卸设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将矩形外框架内框的环境与矩形外框架外部环境分隔开,同时矩形外框架竖直放置当做墙体,支撑架为隔音层提供稳定支撑,噪音可透过挡板进入矩形外框架内部,而后隔音层对通过矩形外框架的声波进行吸收,同时减少了声波的反射量,从而达到了墙体降噪的目的。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挡板相对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若干辅助降噪块,辅助降噪块呈三角形设置,相邻辅助降噪块等间距阵列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声波传递至辅助降噪块处时,由于辅助降噪块为倾斜斜面,此时声波发生反射,在相邻辅助降噪块之间的斜面反射,从而削弱了声波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降噪能力。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矩形外框架内框设置有一对调节板,一对调节板关于支撑架对称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设在支撑架两侧调节板,当声波穿过调节板后能量被削弱,从而提高了墙体的降噪能力。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调节板与挡板相对的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主降噪块,若干主降噪块等间距阵列设置,若干主降噪块与若干辅助降噪块相对穿插交错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降噪块的设置朝向挡板的方向当声波透过挡板传递至主降噪块处时,受到主降噪块形状作用使声波在相邻主降噪块之间往复反射,从而达到削弱声波能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降噪能力。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矩形外框架内框与调节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滑动槽,矩
形外框架内框与调节板滑动连接,调节板端部延伸至滑动槽内,调节板延伸至滑动槽内的部分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部分延伸至滑动槽内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此时调节板相对于挡板的间距能够随着调节板的滑动进行调节,从而改变主降噪块相对挡板的具体,从而调节主降噪块对于传递声音的降噪能力。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滑动槽朝向矩形外框架外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腔,限位腔上设置有若干限位挡片,相邻限位挡片等间距设置,限位挡片将限位腔分割为若干相同宽度的空间;
[0017]调节板朝向限位腔的一侧设置有插入腔,插入腔开口朝向限位腔,限位挡片将限位腔分割的空间内穿插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端部延伸至插入腔内,限位块远离调节板的端部与限位挡片抵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块插入插入腔内,同时依靠限位挡片限制限位块的水平位移,此时即可限制调节板的水平位移,即调节板无法在矩形外框架内框滑动,此时就完成了对调节板的限制作用,满足了调节板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提高了墙体结构中降噪结构的稳定性。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架为菱形网状设置,支撑架沿矩形外框架内框一周与矩形外框架固定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网状设置的支撑架与矩形外框架内框固定连接,从而增强矩形外框架的刚性,当矩形外框架收到沿框体延伸方向的外力作用时,可承受的力更大,提高了墙体的承载能力。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挡板将矩形外框架内框的环境与矩形外框架外部环境分隔开,同时矩形外框架竖直放置当做墙体,支撑架为隔音层提供稳定支撑,隔音层对通过矩形外框架的声波进行吸收,从而达到了墙体降噪的目的。
[0023]2.当声波传递至辅助降噪块处时,由于辅助降噪块为倾斜斜面,此时声波发生反射,在相邻辅助降噪块之间的斜面反射,从而削弱了声波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降噪能力。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矩形外框架中内框的结构剖视图;
[0026]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隔音层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1、矩形外框架;12、挡板;20、调节板;21、主降噪块;22、辅助降噪块;30、限位块;31、滑动槽;32、限位挡片;33、插入腔;34、限位腔; 40、支撑架;41、隔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0]如图1

4所示,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包括矩形外框架11、支撑架40和隔音层41;支撑架40固定设置在矩形外框架11内框,支撑架40为菱形网状设置,支撑架40沿矩形外框架11内框一周与矩形外框架11固定连接,支撑架40以及支撑架40与矩形外框架11内框之间存在若干空隙,隔音层41填充设置在支撑架40以及支撑架40与矩形外框架11之间的连接空隙处,矩形外框架11内框两侧开口处固定安装有挡板12,挡板12为可拆卸设置。挡板12相对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若干辅助降噪块22,辅助降噪块22呈三角形设置,相邻辅助降噪块22 等间距阵列设置。矩形外框架11内框设置有一对调节板20,一对调节板20关于支撑架40对称设置。调节板20与挡板12相对的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主降噪块21,若干主降噪块21等间距阵列设置,若干主降噪块21与若干辅助降噪块22相对穿插交错设置。矩形外框架11内框与调节板20的连接处设置有滑动槽31,矩形外框架11内框与调节板20滑动连接,调节板20端部延伸至滑动槽31内,调节板20延伸至滑动槽31内的部分与滑动槽31滑动连接。滑动槽 31朝向矩形外框架11外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腔34,限位腔34上设置有若干限位挡片32,相邻限位挡片32等间距设置,限位挡片32将限位腔34分割为若干相同宽度的空间;调节板20朝向限位腔34的一侧设置有插入腔33,插入腔33 开口朝向限位腔34,限位挡片32将限位腔34分割的空间内穿插设置有限位块30, 限位块30端部延伸至插入腔33内,限位块30远离调节板20的端部与限位挡片 32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外框架(11)、支撑架(40)和隔音层(41);支撑架(40)设置在矩形外框架(11)内框,隔音层(41)填充设置在支撑架(40)以及支撑架(40)与矩形外框架(11)之间的连接空隙处,矩形外框架(11)内框两侧开口处安装有挡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挡板(12)相对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若干辅助降噪块(22),相邻辅助降噪块(22)等间距阵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矩形外框架(11)内框设置有一对调节板(20),一对调节板(20)关于支撑架(40)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调节板(20)与挡板(12)相对的一侧端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主降噪块(21),若干主降噪块(21)等间距阵列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降噪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矩形外框架(11)内框与调节板(2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建汪丽丽方丽罗振峰施佳烽沈建恩倪水荣沈嘉俊赵婷婷邱利孔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港立建设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