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88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包括浮漂组件,所述浮漂组件包括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外侧壁四周的浮板以及开设在所述安装板内腔宽边侧壁并贯穿所述安装板外侧壁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内腔另一宽边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内腔的水泵、进水管道、第一导流管道、第二导流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泵以及进水管道的配合使用将水泵取到第一导流管道、第二导流管道以及第三导流管道内,水流经过第三导流管道进入到排水管道的内腔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通过排水管道排出的水产生的冲击力带动浮漂组件在水面上移动,能够对水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水质监测,保障水质监测的精度。保障水质监测的精度。保障水质监测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浮标
,具体为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

技术介绍

[0002]水质监测浮标是设立在河流、湖泊、水库、近岸海域等流域内的现场水质自动监测实验室,是以水质监测仪为核心,运用传感器技术,结合浮标体、电源供电系统、数据传输设备组成的放置于水域内的小型水质监测系统。
[0003]现有的水质监测浮标多是进行定点投放,将水质监测浮标置于水面上并将水质监测浮标固定在该区域,通过水质监测浮标对一定的区域内的水质进行监测,但是由于水体中的物质分布并不是均匀分布,定点投放的水质监测浮标只能够对一定区域内的水体进行水质监测,从而造成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较少,无法准确的测定整片湖泊的水质,严重影响水质监测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水体中的物质分布并不是均匀分布,定点投放的水质监测浮标只能够对一定区域内的水体进行水质监测,从而造成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较少,无法准确的测定整片湖泊的水质,严重影响水质监测的精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包括:
[0006]浮漂组件,所述浮漂组件包括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外侧壁四周的浮板以及开设在所述安装板内腔宽边侧壁并贯穿所述安装板外侧壁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内腔另一宽边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
>[0007]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内腔的水泵、安装在所述水泵进水端上并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进水管道、安装在所述水泵排水端上的第一导流管道、安装在所述第一导流管道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导流管道内腔相贯通的第二导流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管道圆周外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导流管道内腔相贯通且与所述第一导流管道相对应的第四导流管道以及均匀设置在所述第四导流管道圆周外侧壁上并与所述第四导流管道内腔相贯通且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排水管道。
[0008]优选的,所述浮漂组件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板内腔底部四角并贯穿所述安装板底部的第一安装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内腔底部中心位置并贯穿所述安装板底部的连接套筒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筒组件包括连接套筒以及开设在所述连接套筒内腔侧壁上的第一内螺纹槽。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同轴心安装在所述第二导流管道两端的平衡机构以
及安装在所述第四导流管道圆周外侧壁两端并与所述排水管道相对应的转向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导流管道排水端的第一电磁阀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电磁阀排水端并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平衡管道,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通过管道安装在所述第四导流管道圆周外侧壁上的第二电磁阀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电磁阀排水端且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转向管道。
[0011]优选的,还包括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顶部的顶盖以及设置在所述顶盖底部并贯穿所述顶盖顶部的外套筒组件,所述外套筒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连接套筒圆周外侧壁上的外套筒以及开设在所述外套筒内腔侧壁并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筒上端的第二内螺纹槽。
[0012]优选的,还包括检测器安装套筒组件,所述检测器安装套筒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连接套筒内腔并贯穿所述连接套筒底部的安装套筒、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圆周外侧壁顶部并与所述连接套筒顶部相接触且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腔的限位环组件以及通过螺纹连接同轴心安装在所述安装套筒底部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底部外侧插接在水体内的检测器安装筒,所述安装套筒包括筒体以及开设在所述筒体圆周外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槽,所述限位环组件包括限位环以及开设在所述限位环圆周外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通过水泵以及进水管道的配合使用将水泵取到第一导流管道、第二导流管道以及第三导流管道内,水流经过第三导流管道进入到排水管道的内腔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通过排水管道排出的水产生的冲击力带动浮漂组件在水面上移动,能够对水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水质监测,保障水质监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浮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顶盖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检测器安装套筒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0浮漂组件、110安装板、120浮板、130第一安装孔、140第二安装孔、150连接套筒组件、151连接套筒、152第一内螺纹槽、200驱动机构、210水泵、220进水管道、230第一导流管道、240第二导流管道、250第四导流管道、260排水管道、270平衡机构、271第一电磁阀、272平衡管道、280转向机构、281第二电磁阀、282转向管道、300顶盖组件、310顶盖、320外套筒组件、321外套筒、322第二内螺纹槽、400检测器安装套筒组件、410安装套筒、411筒体、412第一外螺纹槽、420限位环组件、421限位环、422第二外螺纹槽、430检测器安装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通过水泵以及进水管道的配合使用将水泵取到第一导流管道、第二导流管道以及第三导流管道内,水流经过第三导流管道进入到排水管道的内腔并通过排水管道排出,通过排水管道排出的水产生的冲击力带动浮漂组件在水面上移动,能够对水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水质监测,保障水质监测的精度,请参阅图1,包括:浮漂组件100、驱动机构200、顶盖组件300和检测器安装套筒组件400;
[0022]请参阅图1

2,浮漂组件100包括安装板110、设置在安装板110外侧壁四周的浮板120以及开设在安装板110内腔宽边侧壁并贯穿安装板110外侧壁的第二安装孔140,安装板110内腔另一宽边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贯穿安装板110的外侧壁,浮漂组件100还包括开设在安装板110内腔底部四角并贯穿安装板110底部的第一安装孔130以及设置在安装板110内腔底部中心位置并贯穿安装板110底部的连接套筒组件150,连接套筒组件150包括连接套筒151以及开设在连接套筒151内腔侧壁上的第一内螺纹槽152,安装板110置于水面上,浮板120为中空设置,浮板120的内腔填充有空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漂组件(100),所述浮漂组件(100)包括安装板(110)、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0)外侧壁四周的浮板(120)以及开设在所述安装板(110)内腔宽边侧壁并贯穿所述安装板(110)外侧壁的第二安装孔(140),所述安装板(110)内腔另一宽边侧壁上均匀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贯穿所述安装板(110)的外侧壁;驱动机构(200),所述驱动机构(200)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10)内腔的水泵(210)、安装在所述水泵(210)进水端上并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140)的进水管道(220)、安装在所述水泵(210)排水端上的第一导流管道(230)、安装在所述第一导流管道(230)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导流管道(230)内腔相贯通的第二导流管道(240)、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管道(240)圆周外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导流管道(240)内腔相贯通且与所述第一导流管道(230)相对应的第四导流管道(250)以及均匀设置在所述第四导流管道(250)圆周外侧壁上并与所述第四导流管道(250)内腔相贯通且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排水管道(2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组件(100)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板(110)内腔底部四角并贯穿所述安装板(110)底部的第一安装孔(130)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10)内腔底部中心位置并贯穿所述安装板(110)底部的连接套筒组件(1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组件(150)包括连接套筒(151)以及开设在所述连接套筒(151)内腔侧壁上的第一内螺纹槽(1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水质监测用喷水式移动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0)还包括同轴心安装在所述第二导流管道(240)两端的平衡机构(270)以及安装在所述第四导流管道(250)圆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大朋杨扬梁琰蔡少毅成方
申请(专利权)人:伯瓴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