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152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机体,机体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底端设置有底板,机体底部开设有进气腔,机体内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风机蜗壳;机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机体内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顶部一侧设置有放料机构,顶盖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推拉板,机体外部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层设置的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能够使得颗粒较大的活性炭通过下料板一顶部的下料孔掉入到下料板二的顶部,从而使得下料板二顶部的颗粒更小,整体密度大,吸收效果好。吸收效果好。吸收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吸收装置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作用是吸收降低密闭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密闭空间内,正常人每小时呼出约21L二氧化碳;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2%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基础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至5%时,人员会出现头痛、恶心、畏寒、运动功能出现某些障碍;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时,人会窒息死亡。在密闭环境中,由于人自身的活动,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成为威胁人的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密闭空间内必须有专用吸收装置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从而保证人体正常需求。
[0003]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3031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本技术通过由壳体、用于空气的输送且连接在壳体内下底面的动力单元、用于对进入壳体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且固定连接在壳体内侧壁的上部的吸收单元的有机设置而成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经安装网夹、开启动力单元、反应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和关闭动力单元六个步骤,实现了密闭空间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反应吸收。该装置体积小、易操作、风量小、压力大、噪声小,适合密闭空间内使用,但是由于该装置在药剂与二氧化碳充分吸收后,需要手动将网夹、内胆进行拆除,并手动将药剂填充在网夹内,然后再将网夹、内胆进行安装在稳压箱内,过程较为繁琐。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机体,机体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底端设置有底板,机体底部开设有进气腔,机体内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风机蜗壳;机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机体内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顶部一侧设置有放料机构,顶盖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推拉板,机体外部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0008]进一步的,为了气体能够通过进气孔进入到进气腔,且二氧化碳被吸收后的气体从出气孔输出,机体底部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顶盖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
[0009]进一步的,为了能够通过过分层设置的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能够使得颗粒较大的活性炭通过下料板一顶部的下料孔掉入到下料板二的顶部,从而使得下料板二顶部的颗粒更小,整体密度大,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顶部一侧均设置有把手,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下料孔,且下料板一顶部的下料孔大于下料板二顶部的下料孔。
[0010]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将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顶部的活性炭取出,机体中部两侧对
称设置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一侧开设有与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相配合的滑槽一。
[0011]进一步的,为了能够通过推拉把手将推拉板向外运动,便于放料机构将活性炭下料至下料板一的顶部,机体顶部一侧对称开设有滑槽二,推拉板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滑槽二相配合的滑块,推拉板顶部设置有推拉把手。
[0012]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在风机蜗壳与伺服电机组成的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带动进气腔及机体底部的气体从进风管向上输送,风机蜗壳顶部设置有进风管,风机蜗壳底部与进气腔相连接。
[0013]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在放料机构及推拉板的配合作用下将活性炭下料至下料板顶部,并且能够根据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对活性炭进行下料控制,避免活性炭因存料过多而导致资源的浪费,放料机构包括设置在顶盖顶部一侧的支撑架,支撑架一侧设置有下料底板,支撑架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之间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底部设置有下料罐,限位板顶部设置有入料口,下料罐底部通过转轴与底盖相连接;支撑架靠近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与入料口相配合的进料管,进料管顶部设置有储料罐,支撑架一侧设置有与下料罐相连接的电动伸缩杆。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在放料机构及推拉板的配合作用下将活性炭下料至下料板顶部,实现活性炭的自动上下料,相比传统的手动上下料方式,本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此外,本技术还能够根据二氧化碳的吸收程度对活性炭进行下料控制,避免活性炭因存料过多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0016]2、本技术通过分层设置的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能够使得颗粒较大的活性炭通过下料板一顶部的下料孔掉入到下料板二的顶部,从而使得下料板二顶部的颗粒更小,整体密度大,吸收效果好。
[0017]3、本实用在风机蜗壳与伺服电机组成的离心风机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气体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气体分别与下料板一与下料板二顶部的活性炭发生反应,使得二氧化碳能够与活性炭进行多次接触,从而使得二氧化碳能够被充分吸收。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之一;
[0021]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之二;
[0023]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中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机体;2、安装架;3、底板;4、进气腔;5、支撑板;6、伺服电机;7、风机蜗壳;8、下料板一;9、下料板二;10、顶盖;11、放料机构;1101、支撑架;1102、下料底板;1103、限位槽;1104、限位板;1105、下料罐;1106、入料口;1107、底盖;1108、进料管;1109、储料罐;1110、电动伸缩杆;12、推拉板;13、控制面板;14、进气孔;15、把手;16、下料孔;17、固定板;18、滑槽一;19、滑槽二;20、滑块;21、推拉把手;22、进风管;23、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002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两侧底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底端设置有底板(3),所述机体(1)底部开设有进气腔(4),所述机体(1)内底部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顶部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风机蜗壳(7);所述机体(1)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料板一(8)与下料板二(9),所述机体(1)内顶部设置有顶盖(10),所述顶盖(10)顶部一侧设置有放料机构(11),所述顶盖(10)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推拉板(12),所述机体(1)外部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底部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14),所述顶盖(10)四周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一(8)与所述下料板二(9)顶部一侧均设置有把手(15),所述下料板一(8)与所述下料板二(9)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下料孔(16),且所述下料板一(8)顶部的所述下料孔(16)大于所述下料板二(9)顶部的所述下料孔(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中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一侧开设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宁谢成昀贾朋伸南海霞闫小婷王鹏高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