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50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筒体(1)内部靠近中部位置设置导向部件(11),导向部件(11)上设置贯通导向部件的中间定位孔(12),灭弧室(4)下部的静触头(8)穿过中间定位孔(12),灭弧室(4)上部连接上支架(2),穿过中间定位孔(12)的静触头(8)通过软连接线(6)连接下出线(5),灭弧室(4)上部连接上出线(3),筒体(1)上还设置内伞群组和外伞群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可靠准确对灭弧室实现导向和定位,减少灭弧室定位的零部件数量,有效增加爬电距离,绝缘效果增加,提高绝缘筒以及断路器整体可靠性,减少断路器成本。减少断路器成本。减少断路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


[0001]本技术属于真空断路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

技术介绍

[0002]绝缘筒是高压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断路器一次导电回路起到支撑和绝缘作用。目前,传统的绝缘筒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或缺陷。首先,其内部安装的灭弧室动端定位采用绝缘块、导向板、下支架等组合形式,灭弧室对中不可靠,安装繁琐,采用的导电部件多,成本高;其次,爬电总距离小,尽管内壁周向设有上下内伞裙组,仍然无法提高爬电总距离,因此现有产品的工频耐压值低,绝缘筒只能在电压等级较低的场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筒体和导向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靠准确对灭弧室实现导向和定位,减少灭弧室定位的零部件数量(不再需要下支架、导电夹),并且有效增加爬电距离,绝缘效果大大增加,从而提高绝缘筒以及断路器整体可靠性,减少断路器成本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为一种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筒体内部靠近中部位置设置导向部件,导向部件和筒体为一体式结构,导向部件上设置贯通导向部件的中间定位孔,灭弧室下部的静触头穿过中间定位孔,灭弧室上部连接上支架,穿过中间定位孔的静触头通过软连接线连接下出线,灭弧室上部连接上出线。筒体上还设置内伞群组和外伞群组。
[0006]所述的筒体内设置绝缘拉杆,绝缘拉杆上端绝缘连接灭弧室的动触头,动触头位于静触头下方位置
[0007]所述的中间定位孔的中心线和筒体的中心线重合,灭弧室下部的静触头穿过中间定位孔时,静触头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中间定位孔内的结构,灭弧室下部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向部件上方位置的结构。
[0008]所述的上支架通过螺栓与灭弧室上部连接,上支架为圆形结构,上支架卡装在筒体内壁。
[0009]所述的上出线穿过筒体侧面的上出线孔,下出线穿过筒体侧面的下出线孔。
[0010]所述的筒体包括筒体上部和筒体下部。
[0011]所述的筒体上部内部设置筒体上部内伞群组,筒体上部外部设置筒体上部外伞群组。
[0012]所述的筒体下部内部设置筒体下部内伞群组,筒体下部外部设置筒体下部外伞群组。
[0013]所述的筒体上部内伞群组沿筒体内壁一周设置,筒体上部外伞群组沿筒体外壁一周设置。
[0014]所述的筒体下部内伞群组沿筒体内壁一周设置,筒体下部外伞群组沿筒体外壁一周设置。
[0015]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6]本技术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在结构设置时,导向部件与筒体(绝缘筒体)一体化注塑成型,为安装方便,将上支架设计为可拆卸件。灭弧室安装时位于筒体内部,并且固定在上支架与导向结构之间。导向部件的中心开有中间定位孔,灭弧室通过中间定位孔进行中心定位。定位时,灭弧室的静触头卡装在中间定位孔内,并且静触头穿过中间定位孔,灭弧室下部则支撑在导向部件上方位置。这样,通过静触头和中间定位孔的卡装,实现灭弧室的定位,灭弧室垂直于导向部件。而绝缘拉杆可以移动,在真空断路器分断与闭合时,传递外力,使灭弧室动触头和静触头实现分离和闭合,绝缘拉杆向靠近静触头方向移动时,动触头接触静触头,实现闭合,绝缘拉杆向远离静触头方向移动时,动触头离开静触头,实现分离。而绝缘拉杆既绝缘又传递力。绝缘筒体内壁设有内伞裙组,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绝缘筒体外侧设置外伞裙组,用于增加爬电距离。本技术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结构简单,筒体和导向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靠准确对灭弧室实现导向和定位,减少灭弧室定位的零部件数量(不再需要下支架、导电夹),并且有效增加爬电距离,绝缘效果大大增加,从而提高绝缘筒以及断路器整体可靠性,减少断路器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筒体、2.上支架、3.上出线、4.灭弧室、5.下出线、6.软连接线、7.绝缘拉杆、8.静触头、9.动触头、10.螺栓、11.导向部件、12.中间定位孔、13.筒体上部内伞裙组、14.筒体上部外伞裙组、15.筒体上部外伞裙组、16.筒体下部内伞裙组、17.上出线孔、18.下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筒体1内部靠近中部位置设置导向部件11,导向部件11和筒体1为一体式结构,导向部件11上设置贯通导向部件的中间定位孔12,灭弧室4下部的静触头8穿过中间定位孔12,灭弧室4上部连接上支架2,穿过中间定位孔12的静触头8通过软连接线6连接下出线5,灭弧室4上部连接上出线3。所述的筒体1内设置绝缘拉杆7,绝缘拉杆7上端绝缘连接灭弧室4的动触头9,动触头9位于静触头8下方位置。筒体上还设置内伞群组和外伞群组。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结构设置时,导向部件11与筒体(绝缘筒体)1一体化注塑成型,为安装方便,将上支架2设计为可拆卸件。灭弧室4安装时位于筒体内部,并且固定在上支架2与导向结构11之间。导向部件11的中心开有中间定位孔12,灭弧室2通过中间定位孔12进行中心定位。定位时,灭弧室的静触头8卡装在中间定位孔12内,并且静触头8穿过中间定位孔12,灭弧室4
下部则支撑在导向部件11上方位置。这样,通过静触头8和中间定位孔12的卡装,实现灭弧室4的定位,灭弧室4垂直于导向部件11。而绝缘拉杆7可以移动,在真空断路器分断与闭合时,传递外力,使灭弧室4动触头9和静触头8实现分离和闭合,绝缘拉杆7向靠近静触头8方向移动时,动触头9接触静触头7,实现闭合,绝缘拉杆7向远离静触头方向移动时,动触头离开静触头,实现分离。而绝缘拉杆7既绝缘又传递力。绝缘筒体1内壁设有内伞裙组,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绝缘筒体1外侧设置外伞裙组,用于增加爬电距离。本技术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结构简单,筒体和导向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靠准确对灭弧室实现导向和定位,减少灭弧室定位的零部件数量(不再需要下支架、导电夹),并且有效增加爬电距离,绝缘效果大大增加,从而提高绝缘筒以及断路器整体可靠性,减少断路器成本。
[0022]所述的中间定位孔12的中心线和筒体1的中心线重合,灭弧室4下部的静触头8穿过中间定位孔12时,静触头8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中间定位孔12内的结构,灭弧室4下部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向部件11上方位置的结构。上述结构,导向部件和筒体内壁为一体式结构,整体加工成型。而中间定位孔在加工时加工出来。这样,安装灭弧室时,将灭弧室从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其特征在于:筒体(1)内部靠近中部位置设置导向部件(11),导向部件(11)和筒体(1)为一体式结构,导向部件(11)上设置贯通导向部件的中间定位孔(12),灭弧室(4)下部的静触头(8)穿过中间定位孔(12),灭弧室(4)上部连接上支架(2),穿过中间定位孔(12)的静触头(8)通过软连接线(6)连接下出线(5),灭弧室(4)上部连接上出线(3),筒体(1)上还设置内伞群组和外伞群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内设置绝缘拉杆(7),绝缘拉杆(7)上端绝缘连接灭弧室(4)的动触头(9),动触头(9)位于静触头(8)下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定位孔(12)的中心线和筒体(1)的中心线重合,灭弧室(4)下部的静触头(8)穿过中间定位孔(12)时,静触头(8)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中间定位孔(12)内的结构,灭弧室(4)下部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向部件(11)上方位置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用绝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架(2)通过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夕球殷长风柏祝旭晋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森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