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126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弹性件和支撑板,弹性件一端与底座内腔的底部相连,弹性件另一端与支撑板的底部相连,支撑板的顶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线缆安装座,底座至少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线缆安装座,升降组件与第二线缆安装座相连,升降组件用于带动第二线缆安装座上下移动与第一线缆安装座配合以实现压紧固定线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能保护线缆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电线固定
,特指一种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线是指传导电流的导线,电线是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设有轻软的保护层,电气设备都有电线。在一些领域,例如垃圾焚烧,需要进行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在垃圾焚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个电气设备,存在多根电线,电气设备的线缆需要采用线缆固定结构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尼龙扎带捆扎的方式进行固定,这种方式固定效果差,容易断裂不能有效长久的实现线缆固定。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线缆固定装置,但是不具有保护功能,当对线缆进行压紧固定时,容易出现压紧力过大的现象,可能导致电缆外面的保护层损坏,导致存在漏电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弹性件和支撑板,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底座内腔的底部相连,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支撑板的底部相连,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线缆安装座,所述底座至少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线缆安装座,所述升降组件与第二线缆安装座相连,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第二线缆安装座上下移动与第一线缆安装座配合实现压紧固定线缆。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组,两组升降组件对称布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转轮、螺纹块和连接块,所述转轮设置在螺杆的顶部,所述螺杆贯穿所述螺纹块,所述螺杆与螺纹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一端与螺纹块相连,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二线缆安装座相连,所述转轮转动带动螺杆转动并带动螺纹块上下移动,所述螺纹块通过连接块带动第二线缆安装座上下移动以使第二线缆安装座与第一线缆安装座相接实现松开或压紧固定线缆。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外壳,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腔,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螺纹块上下移动范围进行限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在外壳内壁上的滑槽以及与螺纹块相连的滑块,所述螺纹块在上下移动时,带动滑块在滑槽内上下移动以限制螺纹块上下移动的范围。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线缆安装座和第二线缆安装座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容置线缆的凹槽。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的底部套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
部与外壳内腔的底壁相连。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轮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通过销轴铰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另一端容置在所述卡槽内。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连接有导套,还包括导杆,所述导套套设于所述导杆上,所述导杆的顶部和底部与所述底座内腔的顶壁和底壁相连,所述导套与导杆滑动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三组弹簧,所述弹簧呈等间距布置在底座的内腔。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下方还设有用于将底座装配到指定位置的支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技术的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底座内腔的底部相连,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支撑板的底部相连,第一线缆安装座通过支撑柱安装在支撑板上,第二线缆安装座与升降组件相连,升降组件可以带动第二线缆安装座上下移动,当第二线缆安装座随升降组件向下移动时,第二线缆安装座与第一线缆安装座相接触,并将线缆压紧固定在第一线缆安装座内,能实现线缆的有效固定,且当第二线缆安装座与第一线缆安装座接触时,第一线缆安装座通过支撑柱在支撑板上缓冲,支撑板下方的弹性件受力收缩,能起到缓冲第二线缆安装座压力的作用,防止两个线缆安装座在压紧固定线缆时压坏线缆,大大提高了线缆固定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升降组件在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底座在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底座;2、弹性件;3、支撑板;4、支撑柱;5、第一线缆安装座;6、升降组件;61、螺杆;62、转轮;63、螺纹块;64、连接块;7、第二线缆安装座;8、外壳;9、限位组件;91、滑槽;92、滑块;10、轴承座;11、卡槽;12、活动块;13、卡块;14、导套;15、导杆;1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侧部”、“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弹性件2和支撑板3,弹性件2一端与底座1内腔的底部相连,弹性件2另一端与支撑板3的底部相连,支撑板3的顶部设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线缆安装座5,底座1至少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组件6,还包括第二线缆安装座7,升降组件6与第二线缆安装座7相连,升降组件6用于带动第二线缆安装座7上下移动与第一线缆安装座5配合实现压紧固定线缆。
[0027]本实施例的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设有弹性件2,弹性件2的一端与底座1内腔的底部相连,弹性件2的另一端与支撑板3的底部相连,第一线缆安装座5通过支撑柱4安装在支撑板3上,第二线缆安装座7与升降组件6相连,升降组件6可以带动第二线缆安装座7上下移动,当第二线缆安装座7随升降组件6向下移动时,第二线缆安装座7与第一线缆安装座5相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弹性件(2)和支撑板(3),所述弹性件(2)一端与底座(1)内腔的底部相连,所述弹性件(2)另一端与支撑板(3)的底部相连,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设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线缆安装座(5),所述底座(1)至少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组件(6),还包括第二线缆安装座(7),所述升降组件(6)与第二线缆安装座(7)相连,所述升降组件(6)用于带动第二线缆安装座(7)上下移动与第一线缆安装座(5)配合实现压紧固定线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6)包括两组,两组升降组件(6)对称布置在所述底座(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6)包括螺杆(61)、转轮(62)、螺纹块(63)和连接块(64),所述转轮(62)设置在螺杆(61)的顶部,所述螺杆(61)贯穿所述螺纹块(63),所述螺杆(61)与螺纹块(6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64)一端与螺纹块(63)相连,所述连接块(64)的另一端与第二线缆安装座(7)相连,所述转轮(62)转动带动螺杆(61)转动并带动螺纹块(63)上下移动,所述螺纹块(63)通过连接块(64)带动第二线缆安装座(7)上下移动以使第二线缆安装座(7)与第一线缆安装座(5)相接实现松开或压紧固定线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8),所述升降组件(6)设置在外壳(8)的内腔,还包括限位组件(9),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罗威陆毅杨盛
申请(专利权)人: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