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108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计算模型;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采用动态仿真,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模型计算获得出站客流安全值并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可以为地铁运营部门在识别车站出站能力瓶颈和制定相应的疏解策略方面提供参考。略方面提供参考。略方面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地铁车站出站能力与楼扶梯能力及出入口能力相匹配,并能满足本站远期早高峰设计客流的要求。为了避免出站带来的瞬时客流受闸机出站能力限制而引起出站拥堵,国内地铁进出闸机设置方式通常为中间进站两端出站。随着8A车站的推广,由于8A车站站厅公共区较长,闸机设计较为分散,为充分利用公共区,在出站客流较小的车站改变传统中间进站模式,转而采用中间出站模式。但出站客流为多大,即出站客流安全值为多大时,可采用中间出站模式而不引起出站拥堵,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明确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提出采用中间出站模式的地铁能承载的远期早高峰最大出站客流即为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并验证该安全值。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构建计算模型;
[0007]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
[0008]采用动态仿真,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
[0009]进一步的,步骤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0]获取计算参数,计算参数包括地铁到站时间间隔、出站闸机能力、扶梯输送能力、楼梯输送能力、站台最大人流密度;
[0011]根据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进行客流静态计算;
[0012]根据客流静态计算结果,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
[0013]进一步的,步骤采用动态仿真,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4]动态仿真在自由流情况下的出站客流;
[0015]根据静态计算结果,动态仿真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出站客流;
[0016]对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出站客流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0017]进一步的,在步骤对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出站客流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8]将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出站客流仿真结果分别与标准进行比较,验证出站客流安全值。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根据模型计算获得出站
客流安全值并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可以为地铁运营部门在识别车站出站能力瓶颈和制定相应的疏解策略方面提供参考。
[002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系统,包括:
[0022]建模模块,用于构建计算模型;
[0023]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
[0024]验证模块,用于采用动态仿真,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6]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2为实施例2所述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构建计算模型;
[0032]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
[0033]采用动态仿真,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
[0034]具体的,在步骤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中,包括如下步骤;
[0035]获取计算参数,计算参数包括地铁到站时间间隔、出站闸机能力、输送能力、楼梯输送能力、站台最大人流密度;
[0036]根据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进行客流静态计算;
[0037]根据客流静态计算结果,获得出站客流安全值。
[0038]具体的,在步骤采用动态仿真,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中,包括如下步骤:
[0039]动态仿真自由流情况下的出站客流;
[0040]根据静态计算结果,动态仿真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出站客流;
[0041]对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出站客流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004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步骤对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出站客流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中,包括如下步骤:
[0043]将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出站客流仿真结果分别与标准进行比较,验证出站客流安全值。
[004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0045]以8A车站为例,采用中间出站方式,出闸机前的蓄客空间为Y,楼扶梯向上输送能力为Vj,闸机出站能力为Vp,当闸机出站能力Vp>楼扶梯向上输送能力Vj时,地铁站厅出站闸机前不会产生拥堵风险;当闸机出站能力Vp<楼扶梯向上输送能力Vj时,地铁站厅出站闸机前会产生拥堵风险,拥堵风险的发生与出闸机前的蓄客空间为Y有关,当出闸机前的蓄客空间为Y越大,地铁站厅出站闸机前会产生拥堵风险越小;即当出闸机前的蓄客空间Y>闸机
出站能力Vp

楼扶梯向上输送能力Vj时,即可获得车站早高峰小时能承载的出站客流安全值。
[0046]获取地铁到站时间间隔2min、出站闸机能力20人/min、扶梯输送能力136.5人/min、1m宽楼梯输送能力61人/min、站台最大人流密度0.5

/人、地铁远期高峰小时按发车对数为30对。
[0047]获取出站闸机、楼梯和扶梯的分布情况:出站闸机分别设置在三个出站处,每处出站闸机前蓄客空间均为65

,蓄客空间在扶梯工作点8m外,出站处1有11台闸机,出站处2有12台闸机,出站处3有11台闸机;出站处1有1台上行扶梯,一台2.4m宽楼梯,出站处2有2台上行扶梯,出站处3有1台上行扶梯,一台2.4m宽楼梯。
[0048]出站处1客流静态计算过程为:
[0049]出站闸机能力:11台*20人/min*20min=440人;
[0050]楼扶梯上行输送能力:(136.5+61*2.4)人/min*2min=566人;
[0051]出闸机前蓄客能力:65

*2人=130人;
[0052]由上述计算可知,出闸机前蓄客能力>(楼扶梯上行输送能力

出站闸机能力)*2min,即130>(566

440),即出站处1的客流理论上不存在拥堵风险,出站处1在2min内能承载的最大安全值为130人。
[0053]出站处2客流静态计算过程为:
[0054]出站闸机能力:12台*20人/min*2min=480人;
[0055]楼扶梯上行输送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出站客流安全值计算与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计算模型;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采用动态仿真,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根据计算模型计算出站客流安全值中,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计算参数,计算参数包括地铁到站时间间隔、出站闸机能力、扶梯输送能力、楼梯输送能力、站台最大人流密度;根据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进行客流静态计算;根据客流静态计算结果,获得出站客流安全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采用动态仿真,对出站客流安全值进行验证中包括如下步骤:动态仿真在自由流情况下的出站客流;根据静态计算结果,动态仿真不同故障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霞唐亚琳翁德耀雷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